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病例导读:小军刚出生2个月,早产,突然有一天,父母发现BB本该黑亮的瞳孔区已经变成灰白色,这到底怎么回事呢?
【病例】
检查太晚 光明远离
小军35周的时候就出来了,母亲有孕高症。刚出生2个月,突然有一天,父母发现BB本该黑亮的瞳孔区已经变成灰白色,赶紧到医院检查。医生为小刚行散瞳、B超检查,诊断结果对于这对年轻夫妇来说如五雷轰顶———他们的儿子双眼视网膜全脱离,属早产儿视网膜病变5期,他将从此生活在无尽的黑暗之中……
【医生解析】
1、早产儿为何易发生视网膜病变?
正常眼睛是一个球形结构,眼球壁的最内层为视网膜,也就是我们看到物体的感光层。足月分娩的新生儿,一般在妈妈怀孕后38周出生,此时眼睛内各种结构已基本发育成熟。早产儿则不然,他们的视网膜血管容易出现病变,即在玻璃体内异常增殖。这种异常结构一方面阻止了光线到达视网膜,影响了玻璃体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增殖组织会牵拉视网膜,引起视网膜的脱离,导致患儿失明。这种病多发生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和有吸氧史的新生儿,这也是引起新生儿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
2、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何分期?
I期:视网膜后极部有血管区与周边无血管区之间出现一条白色平坦的细分界线.
II期:白色分界线进一步变宽且增高,形成高于视网膜表面的嵴形隆起.
III期:嵴形隆起愈加显著,并呈粉红色,说明新生血管不仅长入嵴内且发展到嵴上.此期伴纤维增殖,并进入玻璃体.
IV期:部分视网膜脱离,又分为A与B两级.IVA为周边视网膜脱离未累及黄斑,IVB为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
V期:视网膜全脱离,常呈漏斗型,可分为宽漏斗,窄漏斗,前宽后窄,前窄后宽四种.此期有广泛结缔组织增生和机化膜形成,导致RLF。
3、如何预防及治疗?
虽然人们对此病已开始有一些认识,但是仍然有家长乃至非专科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所以还有很多早产宝宝因为来检查的时间太晚,以致错过了最佳治疗期,他们还没看一眼这个美丽的世界,就已永远失去了光明。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与婴儿的孕周、出生时的体重密切相关,婴儿体重越低,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也越高。
其筛查标准是:
(1)出生体重低于2000克或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
(2)高危因素早产儿2200克,胎龄小于34周;
(3)首次检查在早产儿出生4周~6周或矫正胎龄32周,以后每1周至2周复查眼底。据研究,体重低于1500克的早产儿45%以上有视网膜病变,胎龄小于28周发病率在50%以上。
建议任何孕周出生的、体重轻的早产儿出生4周后到医院眼科进行视网膜检查。
大多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展到某一阶段即自行消退,有10%的病人会引起视网膜全脱离而失明。一般对Ⅰ期和Ⅱ期病变只需观察或药物治疗。但若病变发展到Ⅲ期,或Ⅲ期并出现附加病变时则需要治疗。可用冷凝或激光疗法灭活周边区域的梭形细胞。冷凝可用环行冷凝,覆盖视网膜无血管或缺血区。
近几年来,激光疗法逐渐替代了冷凝疗法尤其是治疗Ⅰ区和Ⅱ区的疾患。病情一旦到了Ⅲ期、Ⅳ期,如果出现视网膜脱离,只能做玻璃体切割及巩膜环扎术,但效果差,对视网膜的功能提高无明显改善,这时治疗为时已晚。因此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早发现,及早干预治疗,效果越好。
(实习编辑:黄秀杰)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中医针灸科
主任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隔离科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中医儿科
主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小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