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理科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儿科 > 小儿心理科

孩子要笑口常开

举报/反馈
2009-03-16 08:58:0039健康网社区

  婴儿离开母体来到人世间,睁开小眼睛打量四周,并作出最初的反应———哭和笑。哭容易引起大人的注意而笑则不易,其实婴儿出生几小时后就会笑了。

  这种笑仅是面部表情肌的牵动,还说不上是心理活动,更谈不上情感交流,是“无意识的笑”。在促使婴儿由无意识的笑转变为有意识的笑的过程中,妈妈的眼神、笑容、语言和抚摸起着强化刺激的作用。

  当婴儿开始在妈妈的怀里吃奶时,总是好奇地注视着妈妈。如果妈妈伴之以亲切的笑脸,就能使婴儿产生依恋感和安全感,促使婴儿较早地露出“有意识的笑”。这时,妈妈以笑来回报,就是一种强化刺激,促使婴儿笑得更多、更甜。

  婴儿爱笑、善笑,久而久之,便易形成活泼开朗、无拘无束、合群随和、与人友善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为长大后形成心胸开阔、豁达大度、幽默风趣、积极乐观的性格打下基础。

  相反,如果妈妈从不注意逗孩子笑,在给孩子喂奶时,缺少笑意,甚至当着孩子的面,与人吵闹、生气,孩子看到的是“横眉立目”或是充满怒意的目光,心里就会产生压抑。在此情况下,孩子自然不会笑,也不可能笑,还会逐渐变得爱哭爱闹,表情呆滞。久而久之会形成烦躁、冷漠、内向、孤僻、倔犟、执拗、不合群、郁郁寡欢等不良个性。

  良好的个性、健康的心理是孩子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而能否拥有这笔“财富”,父母起着关键的作用。年轻的父母们,为了你的孩子,我们自己一定要笑口常开!

(实习编辑:黄秀杰)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