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case]丁丁1岁多,白白胖胖的,并且还有着一张会叫人的甜嘴。他很会“察言观色”,见什么人都会主动叫喊“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十分惹人喜欢。这一天,丁丁突然不明原因地哭闹起来,并用小手按着肚子。
哄抱、逗玩也无效,过会儿,便又玩耍自如,如此反复数次。当地医院按消化不良、肠痉挛用药治疗,丁丁的病情反而越来越严重,并且还出现了精神萎靡、血便。这下丁丁妈妈可吓坏了,急忙带着丁丁到市儿童医院检查,经检查发现,原来丁丁得了肠套叠。经及时治疗后,丁丁很快痊愈出院。
肠套叠在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但以春秋季节较多,可能与这两个季节上呼吸道感染和淋巴腺病毒感染多发有关。它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套入到邻近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现象。我国婴幼儿肠套叠发病率较高,男孩居多,约占2/3,多发生于2岁以内,尤其是4-10个月的肥胖婴儿。
1、为何宝宝容易发生肠套叠
目前,婴幼儿肠套叠的病因还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⑴婴幼儿肠道的解剖特点。婴幼儿回盲部系膜尚未固定完善,致使该部游离度过大,易发生肠套叠。此外,小儿肠管长度相对比成人为长,成人的肠管长度是身体的4.5倍,新生儿为8倍,婴儿是6倍;⑵肠蠕动紊乱。由于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添加辅食品不当,环境、气候发生了改变,或者肠道发生了炎症、肿瘤、息肉等疾病,以及蛔虫扰乱、毒素刺激、驱虫药物使用不当和腹泻等,均可引发肠蠕动的紊乱而发生肠套叠。⑶病毒感染。有些学者认为肠套叠的发生与上呼吸道炎、腺病毒感染有关,因为腺病毒感染时,回盲部肠壁淋巴组织发生炎性增殖,邻近肠系膜淋巴结也发生肿大,压迫肠管;同时腺病毒感染时,肠运动机能常发生紊乱,使宝宝易于发生肠套叠。⑷由于先天肠管畸形或肿瘤引起。
2、肠套叠有何症状
肠套叠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它起病突然,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便血、腹部“腊肠样包块”等症状。
⑴腹痛:宝宝虽有腹痛,但有口不会诉述,临床上可表现为突然发生哭闹、屈腿、面色苍白。腹痛缓解时仍可玩耍或入睡。反复发作后,患儿精神渐差、嗜睡、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甚至出现休克。
⑵呕吐:腹痛发作后不久便发生呕吐,起初较频繁,随后可减轻。吐出物初为乳汁、乳块或食物残渣,以后带有胆汁。患儿常拒绝吃奶或吃辅食,到后期如发展为完全性肠梗阻时,常见呕吐物为粪便样带有臭味。
⑶果酱样大便:为婴儿肠套叠的特征。病初时可有1~2次正常大便,以后就排出含血和粘液的粪便,像果酱样。大多数患儿在起病后4~12小时出现这种带有特征性的果酱样大便。少数婴儿来诊时尚无血便,仅肛门检查时手套上染有血迹,有时可触到套叠之头部。
⑷腹部包块:由于肠管发生了套叠,因而局部隆起似肿块状。在病儿安静或熟睡时,腹壁松弛情况下,在腹部可摸到“腊肠样”的肿块,如为回盲型,则肿块多在右上腹部或腹中部,表面光滑,稍可移动,腹痛发作时,肿块明显,肠鸣音亢进,右下腹有“空虚感”。但就诊较晚的病儿,由于明显腹胀或腹膜炎存在而会使肿块不易扪清。
3、肠套叠如何防治
宝宝发生了肠套叠以后,要立即送医院治疗。否则,可能会因被套叠部分的肠壁血液循环受到阻碍,使肠壁发生环死、穿孔,导致腹膜炎,甚至死亡。肠套叠的治疗,首先是通过温盐水灌肠复位。用这种方法治疗,宝宝痛苦小、效果较好,95%以上都可治愈。少数症状重、病程长的患儿需手术复位。如治疗及时,肠套叠一般不会引起不良后果,亦无任何后遗症。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虽然简单,但由于病情轻重不一、个体差异较大,许多患儿可能没有上述典型症状,而只有拒食、呕吐、烦躁不安或哭闹,不易引起爸妈的足够重视。因此,如果一个健康的宝宝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阵发性哭闹、面色苍白、出冷汗、精神不振时,应想到是否有可能会得肠套叠,要及时请专科医生检查。
预防肠套叠,平时要注意科学喂养,不要过饥过饱。添加辅食品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同时,要注意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不擅自滥用驱虫药,避免各种容易诱发肠蠕动紊乱的不良因素。曾经患过肠套叠的婴幼儿,如遇不良因素作用,还有可能旧病复发。因此,这类病儿如果再出现肠套叠的“先兆” 症状时,便应立刻送往医院,千万不可大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王杨)
主任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儿科
主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小儿科
副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小儿科
副主任医师
看大医互联网医院 儿科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消化科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淮北市杜集区岱河矿
三级 中医医院 公立
如皋市如城镇大司马路269号
二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嘉鱼县沙阳大道2号
三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章丘市明水镇秀水大街175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十堰市东风大道12号
二级 综合医院 特色医院
云南省昆明市经济开发区信息产业基地云景路(观山公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