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理科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儿科 > 小儿心理科

孩子“感恩”从何而来?

举报/反馈
2009-01-24 08:01:0039健康网社区

  教育孩子不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事情,更多地需要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进行教育,在家庭中也要进行相应的家教,才能促使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更加行之有效。那么,在家庭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分享的观念"和"感恩之心"呢?

  一、父母以身作则。父亲与母亲既各自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又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心中有他人,"在乎"家中每一个人,尊重他人的权益,关爱他人的需求。如常说:"行"、"谢谢"、"对不起",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尊重与感激。

  二、培养家庭责任感。根据孩子年龄,指导孩子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例如进行简单的垃圾清理、帮忙清洗小的衣物等。参与社区服务,如访问敬老院,感受为他人服务的快乐,体验父母的辛劳,更加珍惜家庭生活的幸福。

  三、生活处处实践"分享"。分享不是口号,而应体现在家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不随地乱抛纸屑,因为整洁的环境属于大家,需要大家的共同维护;夜深人静时不要把电视声音开得太响,因为安静的夜晚大家需要休息;地球是大家的,大家有责任来保护它不受污染……

  四、与人交往不忘感恩。乐于助人,关爱他人,不管是家人团聚,伙伴交往,不称王称霸,不以"我"为中心。说出自己最感谢的人或事,学会赞美人与微笑,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大家分享,彼此互动,来培养感恩之心。

  在家庭里父母对子女之爱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动的。做子女不仅接受来自父母之爱,更应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只有学会分享,将来在学校里、社会上,才能更好地与周围人相处和合作。因为将来的社会不仅是竞争的社会,更是合作的社会。从小培养孩子感恩分享,这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现代文明的体现。

(实习编辑:黄秀杰)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