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理科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儿科 > 小儿心理科

让孩子“知恩”“感恩”

举报/反馈
2009-01-20 08:59:0039健康网社区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原意是告诉人们要知回报。感受和感激他人恩惠能力的成长,是个人维护自己的内心安宁感、提高自己的幸福充裕感必不可少的心理能力。让幼儿学会感恩对其一生的发展很重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

  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幼儿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可见,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势在必然。学会了感恩,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都会有一个快乐的成长空间。

  从小学会感恩,对孩子的一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要让孩子时时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需要我们每一个成人对孩子从小用心的去培养融入到一日生活的点滴中。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

  首先,感恩教育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做。

  作为成人,如果我们只知道奉献,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呈现给孩子从而教育孩子,孩子也就无从感受到社会和人们对他的恩爱?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时,成人可以选用短小精悍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加以讲解或让幼儿进行讨论,使其明白感恩的道理。

  今天,在独生子女家庭里,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阳",在"独"的家庭氛围里,生活在富裕的物质环境中,要什么有什么,得到的东西似乎是理所当然,难以培养孩子"分享的观念"和"感恩的心"。有的家庭吃饭时最好的菜让孩子一人独吃;看电视遥控开关由孩子主宰;家里来了小客人,孩子竟不容许妈妈把食品送给客人分享。

  许多婴儿1岁左右的已经养成了听母亲唱歌或讲故事的习惯,听歌或听故事时,他们那甜甜的表情所反应的"安宁"已经具有了可以被称为"幸福感"的色彩。这就是感恩能力发展的第一步--即感受满足。感受满足是必须以"感受缺失"为前提的。没有对缺失的意识,就不会有对需要的意识,也就不可能有弥补缺失--满足需要的安宁体验。而现在,我们许多父母看不到这两种感觉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为了避免儿童因某种缺失而产生焦虑体验,往往会过于卖力地超前预计儿童可能面临的缺失,然后对儿童实施"超前满足"。殊不知:"缺失经验"的获得与"缺失体验"能力的成长对儿童的整个成长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被剥夺了缺失、焦虑、满足、安宁经验的儿童,感受他人恩惠以及感受幸福的能力成长都会受到阻滞。

1/2上一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