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关于小儿肺炎,这几个误区你都知道吗?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可以明显感觉到身边小孩变得越来越多。很多家长都把小孩子捧在手心,害怕他们累着,害怕他们生病。

  而小儿肺炎作为小儿常见病,各位家长并没有对它很了解,很多家长对于小儿肺炎存在不少的误区。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更多关于小儿肺炎的常识。

  

关于小儿肺炎,这几个误区你都知道吗?

  误区一 孩子没发热,肯定不是得了肺炎

  发热是小儿肺炎的主要症状之一,但这意味着没有发烧的症状,孩子就没得小儿肺炎。孩子患上了肺炎有可能体温会很高,但也可能不发热,甚至有可能体温低于正常值。

  年龄越小的孩子,肺炎的临床表现越不明显。举个例子,3个月以下的小孩得肺炎,往往不会有发热的现象,孩子可能表现出吐奶、呛奶、吐沫、气促等。

  各位家长不能以发不发热来判断小孩是不是得了小儿肺炎,需要综合多种情况进行理性判断。

  误区二 治疗小儿肺炎一定要用抗生素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虽然大部分肺炎是由细菌引起的,可使用抗生素治疗,但使用抗生素治疗不了由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真菌甚至过敏引起的肺炎。

  不要盲目用药,肺炎的病因才是使用药物种类的关键。绝不是所有的肺炎都需要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误区三 孩子病情略有好转,立马停药

  千万不要急于停药。很多家长顾虑治疗肺炎时药物的副作用,看到孩子稍有好转就想要停药。停药后往往导致肺炎复发,需要重新开始治疗。

  这样不但增加了孩子的痛苦,还延长了治疗时间,容易引起细菌耐药性,给接下来的治疗造成困难。

  误区四 孩子肺炎用药没起色,立即换药

  各位家长需要知道,不是每一种治疗药物都能立竿见影,很多药物起效都需要一定的时间。频繁换药不利于小儿肺炎的治疗,治疗小儿肺炎还是得谨遵医嘱。

  误区五 小儿肺炎治疗输液打针比吃药好

  其实,小儿肺炎治疗口服药物只要选对药品,用对方式,可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的。不用盲目相信输液打针比吃药疗效好。小儿肺炎患者病情较轻的,根据情况口服药物即可。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小儿肺炎患者,难以口服药物,可考虑输液或打针治疗。

  看到这里,各位家长应该知道了不少关于小儿肺炎的常识,记得要规避掉上面小儿肺炎误区,不要让孩子多受苦。

2019-08-30 00:00:05浏览9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杨莹莹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生殖器疱疹怎么治疗
生殖器疱疹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抗病毒药物治疗、免疫调节治疗、中医治疗、心理治疗等,建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循医嘱,积极配合治疗。1、一般治疗:建议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患处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洗,避免细菌滋生引发二次感染。同时,要避免搔抓,防止生殖器疱疹破裂、皮肤破损,以降低感染风险。2、抗病毒药物治疗:如阿昔洛韦,遵医嘱口服能抑制病毒DNA多聚酶,从而阻止病毒的复制。伐昔洛韦是阿昔洛韦的前体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后能在体内发挥作用,生物利用度较高。另外,泛昔洛韦在体内代谢为喷昔洛韦,对病毒的DNA多聚酶也有抑制作用,可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和减少复发。3、免疫调节治疗:可辅助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对病毒的抵抗力。常用药物如干扰素、胸腺肽、环孢素等,其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从而帮助机体更好地清除病毒。4、中医治疗:可遵医嘱外用中药如苦参、蛇床子、黄柏等煎水外洗,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的作用,可缓解局部瘙痒、疼痛等症状。注意这些中药不能直接杀灭病毒,通常仅作为辅助治疗。5、心理治疗:生殖器疱疹容易复发,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如焦虑、抑郁等。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缓解心理压力,对疾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需注意的是,患者在治疗期间应禁止性生活,避免传染给他人。同时性伴侣也应进行检查和治疗,杜绝交叉感染,营造利于康复的环境。
郑跃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生殖器疱疹的症状和表现有哪些
生殖器疱疹症状主要有生殖器部位水疱、疼痛、瘙痒等,若发现自身有这些情况,建议立即前往正规医院皮肤科或性病科进行检查诊断,以便及时治疗。1、生殖器部位水疱:生殖器疱疹是一种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性病,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后,生殖器周围会出现簇集或散在的小水疱,水疱大小不一,疱液清亮,周围皮肤可能伴有轻度红斑。水疱一般在2-4天后会破溃,破溃后形成糜烂面或浅溃疡。2、疼痛:水疱出现后,患者常能感觉到生殖器部位有疼痛症状,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可为轻微刺痛、灼痛或较为剧烈的疼痛。在排尿时,尿液刺激水疱破溃后的创面,疼痛会加剧,导致患者对排尿产生恐惧心理。而且,疼痛不仅局限于生殖器局部,还可能向腹股沟、臀部等部位放射,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和休息。3、瘙痒:单纯疱疹病毒在皮肤细胞内复制、增殖,可能导致炎症反应。组胺等炎症介质释放,作用于神经末梢,可能使其敏感性增强,进而引发瘙痒感。患者可能会感觉到生殖器部位有瘙痒感,这种瘙痒并非持续存在,而是间断发作,瘙痒程度较为明显,患者常常忍不住想要搔抓,但搔抓可能会导致水疱破裂,引起感染,加重病情。建议患者在患病期间要保持生殖器部位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清洗,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另外,避免性行为,防止将病毒传播给他人,同时也避免自身再次感染其他病原体。日常可穿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减少对生殖器部位的摩擦。饮食上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等,以免加重局部症状。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