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护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儿科 > 预防护理

秋季宜防咳嗽再起

举报/反馈
2008-11-20 08:11:0039健康网社区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易为燥邪所伤。在秋季的日常生活中,如果燥邪犯肺,最易伤其阴津。肺失津润,秋风一起,有不少人开始感冒咳嗽,或干咳少痰,痰黏难咳出,或痰中带血,胸闷气喘。甚者还可使原有的肺与支气管疾病加重、复发或经久不愈。所以,秋季宜防咳嗽再起。

  秋季咳嗽证,属寒凉者,可伴畏寒、怕冷等症状,可以用药物结合拔罐、红外线等进行治疗;肺热型咳嗽,则往往伴有口干舌燥、大便干、食欲不振等,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可从泻大肠火入手治疗,麻仁润肠丸等是可选择的方剂。

  秋季气候干燥,很多人觉得口中发干无味,甚至出现舌干燥、裂纹、芒刺现象。这些都是津液虚耗或热盛伤阴之症。

  在治疗上述症状时,有一种十分简便的方法,即舌抵上腭。舌抵上腭能起到沟通任督二脉的作用,使督脉上升之气化为津液,下降到口里,可以慢慢咽下。经常舌抵上腭,就可改善口干舌燥的状况。因此,秋季防秋燥宜舌抵上腭。

  秋季宜湿润口腔防咽炎

  不少人在秋季会感到咽部干燥发痒,好像有什么东西堵塞着,不时呛咳出少量的痰液。其实,这就是因秋季气候干燥而引发的慢性咽喉炎,中医形象地称之为"梅核气"。

  秋季宜湿润口腔防咽炎。防治慢性咽炎应做到:一是要多饮水,保持呼吸道的湿润;二是戒除烟酒,避免不良的刺激,并经常用盐水、苏打水、硼酸水漱口,注意口腔清洁;三是口含薄荷片或碘喉片,每次1~2片,每天数次。

  夏秋之交宜防湿气

  夏秋之交,热而多雨,湿气较重。湿邪过盛,很容易伤人致病。湿邪伤人有内外之分,外湿多由气候潮湿、坐卧湿地,热蒸水湿上腾,不断地侵袭身体,而导致生病;内湿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

  中医认为,脾脏能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化水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

  因此,在夏秋之交,应特别注意不要在树下、河边及其他阴暗潮湿的地方长时间坐卧休息和露宿。居室和工作场所应注意通风,涉水及淋雨后应及时将身体擦干并更衣。在阴天水凉时,不要在河水及游泳池里长时间浸泡,以防外湿入侵肌表伤人。为防内湿,切勿过量食生冷瓜果;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腻及暴食。此外,用莲子、薏米、赤小豆、白扁豆等健脾利湿之品适量煮粥食用,可护脾胃,祛湿气。

(实习编辑:黄秀杰)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