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宝宝黄疸了,吃药做做光疗就可以了吗?

  今年春节前夕,阖家团圆的日子,李先生却必须将孩子送到新生儿科住院。

  孩子不过是有点黄疸,还在日间黄疸病房照了几天蓝光,怎么就变成要住院了?

  

宝宝黄疸了,吃药做做光疗就可以了吗?

  李先生的孩子是顺产出生的,生后第2天就高高兴兴地随着妈妈一起出院了,出院时孩子皮肤轻度黄染,就自行在家吃退黄药物。

  之后孩子的黄疸逐渐加重,生后3天余,孩子经皮测胆红素达300 umol/L。来医院就诊,医生建议孩子住院治疗。

  这么小的孩子要住院,李先生一家人心中一万个不舍得,就把孩子送去日间光疗。每天白天孩子接受蓝光退黄治疗,晚上带孩子回家。

  这样治疗了4天,孩子的黄疸反反复复,光疗时孩子经皮测胆红素值有所下降,停止光疗后黄疸又出现反弹。最麻烦的是,孩子又出现肚子胀、不爱喝奶、精神萎靡的表现,这下子李先生一家着急了,赶紧将孩子送来新生儿科住院治疗。

  测体温发现孩子有发热,抽血检查提示感染指标明显升高;血培养很快报警,提示血液中有细菌生长;为孩子做腰椎穿刺流出浑浊脑脊液,脑脊液检查提示白细胞数目高达数千。

  这下孩子的诊断明确了,败血症合并化脓性脑膜炎

  李先生既后悔没有早一点让孩子住院治疗,又觉得很困惑:孩子只是表现为黄疸,为什么又变成脑膜炎了呢?

  黄疸作为新生儿最常见的临床现象,理应受到大家的重视与关注,但临床上还是常常出现由于忽视黄疸而导致的不良结局。

  对于黄疸孩子的管理,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区分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所导致的,孩子一般情况好,能吃能睡精神反应好。生理性黄疸的孩子不需要特殊治疗,黄疸可自行消退。

  病理性黄疸可由多种原因所导致,如溶血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肝酶活性异常、胆道闭锁等等。

  作为家属,孩子出现黄疸时,确实难以区分生理性黄疸或病理性黄疸,需要由医务人员来判断。

  但家属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初步了解病理性黄疸(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中的一条或多条)的主要特点——“四过一复现”:

  (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2)黄疸进展过快;

  (3)黄疸程度重;

  (4)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生后2周、早产儿生后4周黄疸仍未消退;

  (5)黄疸消退后又重新出现,就需要考虑病理性黄疸,及早就医。

  还要特别提醒家属的是:如果黄疸孩子出现不爱吃奶、频繁吐奶、肚子胀、发热、嗜睡、哭声弱、解白色大便甚至惊厥等情况,要立即带孩子去医院诊治。

  2 加强对顺产出生新生儿黄疸的监测及随访

  顺产出生的孩子,往往生后1~2天就从产科出院回家,回家的时候孩子可能黄疸不明显或仅出现轻度黄疸,随后大多数孩子由于生理因素或疾病的影响会出现黄疸逐渐加重。

  这种情况下需要严密监测黄疸变化,建议社区医生上门随访时监测黄疸,也可以带孩子去社区或医院监测黄疸变化。

  如果黄疸短时间内明显加重,需要考虑病理性黄疸的可能,及早诊治。

  3 日间光疗的利与弊

  为了顺应市场的需求,缓解母婴分离的焦虑,目前部分医院开设了日间光疗病房,很受家属的欢迎,也确实有不少的黄疸孩子接受日间光疗退黄后,黄疸明显消退。

  光疗是帮助退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但光疗对病理性黄疸而言,治标不治本。

  导致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很多,尤其是感染性疾病导致的病理性黄疸,如果没有积极抗感染治疗,单靠光疗退黄效果不佳,而且会延误病情,存在很大的治疗盲目性及医疗风险。

  为了保障孩子的安全,建议首先由医务人员进行严格筛选,判断哪些孩子需要正规住院,哪些孩子可以尝试日间光疗。对于接受日间光疗的孩子,每天也应严密监测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果退黄效果欠佳或孩子出现任何不好的情况,应立即全面检查并及时正规住院治疗。

  4 黄疸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最可怕的是冰山

  对于病理性黄疸,黄疸可能只是原发疾病的首发症状或伴随症状,孩子表现为黄疸,但有时不仅仅只是黄疸。

  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易患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黄疸有时为败血症的唯一临床表现,如果孩子黄疸迅速加重或退而复现,需要考虑败血症的可能。另外,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败血症常合并脑膜炎,如果没有及时抗感染治疗,孩子很有可能预后不良,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病理性黄疸,需要积极退黄以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但更重要的是寻找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原发疾病并给予相应治疗。

  黄疸是新生儿的常见现象,为了减少病理性黄疸对孩子的危害,无论是家属还是医务人员,都有必要加以重视,加强监测,及时诊治,让孩子健康成长!

2019-03-01 00:00:02浏览12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任培华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风湿骨病与哪个脏腑有关
风湿骨病在中医称为痹病,通常和多个脏腑相关。但不同脏腑损伤时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常见于心、肝、脾、肾以及肺等。1.心:由于心脏主宰人体血液运行,若患者存在心脏病史且出现胸闷气短、心悸、浮肿等症状,则可能为心脏受损所致。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检查,并遵医嘱进行治疗。2.肝:肝脏具有藏血的功能,如果肝功能异常则可能导致气血不足的情况发生,从而引起关节疼痛、肌肉无力等情况。此时需要积极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进行抗炎镇痛处理。3.脾:脾是后天之本,主要负责运化水谷精微,若脾虚不能正常运化水液,则可能会导致湿邪内生并逐渐发展成痰浊,从而诱发此类疾病的发生。对此应积极配合医生服用六味地黄丸、参苓白术散等药物进行调理。4.肾:中医认为肾主骨,因此当肾脏出现问题时可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如腰膝酸软、畏寒怕冷等。需完善相关检查明确具体病因后再对因治疗。5.肺:中医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即指外感风寒湿邪所引起的痹病。此时多会伤及肺部,使肺卫失宣而导致恶风、发热、无汗等不良反应发生。应及时配合医生服用风寒感冒颗粒、九味羌活丸等药物进行治疗。此外,还可能是与胆、胃、膀胱、大肠等脏器有关,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同时还要适当加强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聂志扬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痛风和风湿的区别是什么
风湿一般是指风湿病。痛风和风湿病的区别有病因不同、症状不同、治疗不同、预后不同、并发症不同等区别。1、病因不同痛风通常是因为遗传因素,炎症感染、身体肥胖等原因导致,还有可能是身体疾病引起,比如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等都会引起痛风。风湿病通常是因为感染、内分泌失调、免疫力过低、遗传等引起。2、症状不同痛风患者通常主要发生在关节处出现发红、肿胀、发热、剧痛等症状。风湿病主要以关节、骨、肌肉为主要症状,通常患者会出现发热、关节痛、口腔溃疡、肌痛、皮疹等症状。3、治疗不同痛风通常是由炎症引起,需要使用消炎类的药物,尿酸高时还需要服用降尿酸的药物。风湿病需要使用抗风湿的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药物。4、预后不同痛风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一般可以达到临床治愈。而风湿病患者经正规治疗后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但目前尚无根治方法。5、并发症不同痛风患者还伴有一些高血压或是高脂血症,也有的可伴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或是有尿酸性肾病及肾结石现象。而风湿病则可并发多个器官的损害,如可引起心脏炎、肾脏损伤、血液系统或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出现损害。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清淡饮食,可以适当进食小米粥、面条等食物,避免食用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
杨彬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痛风和风湿的区别
痛风和风湿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在病因、症状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疾病性质等方面都存在差别。因此,在出现关节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诊断和治疗。1.病因差异:痛风主要是由于尿酸排泄减少或合成增多导致的高尿酸血症,进而引发尿酸盐晶体在关节沉积。常见病因包括遗传因素、肥胖、肾脏疾病、高血压和某些药物的副作用等。风湿则是一类涉及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可能包括感染、内分泌失调、免疫力过低、遗传等多种因素。2.症状表现:痛风的主要症状是关节的红、肿、热、痛,通常发生在夜间或清晨,疼痛剧烈如刀割,且常累及单侧大脚趾关节。风湿的症状则更为广泛,可能包括关节疼痛、肿胀、僵硬,以及肌肉疼痛、乏力等。3.诊断方法:痛风通常通过检测血尿酸水平、关节液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来确诊。风湿的诊断则依赖于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血液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4.治疗方案:痛风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尿酸水平、消炎止痛和关节保护。常用药物包括降尿酸药、非甾体抗炎药和秋水仙碱等。风湿的治疗则根据具体疾病类型而定,可能包括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以及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5.疾病性质:痛风属于代谢性风湿类疾病,与尿酸代谢异常密切相关。风湿则属于关节炎类疾病,涵盖多种疾病类型,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更为复杂。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有助于预防和减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聂志扬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类风湿和风湿有什么区别
类风湿一般是指类风湿关节炎。风湿一般是指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的区别主要包括病因不同、好发人群不同、发病部位不同、症状不同、治疗方式不同等。1、病因不同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与遗传、感染、环境等因素有关。而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感染溶血性链球菌后导致的。2、好发人群不同类风湿关节炎多见于30~50岁的人群,女性患者比较多见。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5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2~5周会出现上呼吸道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情况。3、发病部位不同类风湿关节炎主要侵犯周围关节,尤其是手足的小关节。而风湿性关节炎主要侵犯大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等。4、症状不同类风湿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肿痛,其中以双手、腕、足部的小关节受累为主。患者通常会出现关节晨僵、肿胀、疼痛等症状,还会出现功能障碍的情况。风湿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游走性多关节炎,关节部位会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但不会出现关节畸形的情况。5、治疗方式不同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来氟米特片、硫酸羟氯喹片等药物治疗。如果病情比较严重,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选择手术治疗,比如关节成形术、软组织修复术等。而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治疗。如果出现关节畸形的情况,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自身的保暖,根据天气增减衣物,避免着凉。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聂志扬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风湿和风湿性关节炎的区别有哪些
风湿一般指风湿病。风湿病和风湿性关节炎的区别主要包括病因不同、症状不同、治疗方法不同、预后不同、注意事项不同等。1、病因不同风湿病的发病原因与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免疫紊乱等有关。而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原因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遗传因素、寒冷刺激、自身免疫功能异常等有关。2、症状不同风湿病的主要症状为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发热、舞蹈症等,随着病情的发展,还可能会出现心脏瓣膜病、慢性肾衰竭等情况。而风湿性关节炎一般不会出现心脏瓣膜病、慢性肾衰竭等情况。3、治疗方法不同风湿病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风湿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甲氨蝶呤片、来氟米特片等,同时还可以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治疗。而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抗生素类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阿莫西林胶囊、罗红霉素胶囊等,同时还可以遵医嘱服用醋酸泼尼松片、甲泼尼龙片等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4、预后不同风湿病的患者如果能够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规范治疗,一般预后比较好,不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而风湿性关节炎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关节畸形、活动限制等情况,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5、注意事项不同风湿病患者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而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营养均衡,避免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如辣椒、炸鸡、烧烤等。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