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带娃在小区里玩,除了磕着碰着、抢人玩具,燕小六还怕一种尴尬:别人递来的零食。
我知道那是热情、好心,觉得你家孩子可爱,想给自家孩子做榜样、鼓励分享,怕孩子饿着、渴着……
但,这家奶奶投喂一块巧克力,那家阿姨塞过一包饼干,娃主动凑上去吃口薯片。还有,果丹皮、山楂片、奶糖、含乳饮料……都是在家“限额供应”的。
既见零食,饭菜不喜。
尤其是天越来越热,我娃时不时闹个肚子。看到别人好心递过来的食物,我心一揪:高糖高油高盐,不知道生产日期……
有时,我试图娃口夺食。孩子嗷嗷大哭。“好心人”边安慰,边从包里掏出新的:哪能啦,小人吃点零食,伐要紧的。
我两次看到孩子吃别人东西,坏事了!
“我曾两次旁观到,孩子吃别人家零食而发生意外的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吴江说。
事件一:一孩子自带零食。小伙伴们分而食之,发生呕吐、腹泻。吴江医师接娃放学,看着吐成一脸菜色的孩子,被父母领回家。
事件二:放学时,有家长掏出坚果。孩子们吃得正起劲,突然,一人开始呛咳。其父母就在一边,紧急处理,孩子喷出异物。幸无大碍。
燕小六一搜索,发现孩子被投喂,并不都是happy ending。
且,投喂致孩子呛咳,也有发生。
“别人家的饭,可不是好吃的”
吴江医师指出,分享食物至少有3大安全隐患。
1.过敏。
近年来,我国少年儿童的过敏发生率,明显上升。有数据显示,中国儿童的过敏率达30%。
较易导致孩子过敏的,包括乳制品、坚果、鸡蛋等食物,以及尘螨、花粉等环境因素。
每个孩子的过敏反应,轻重不一。包括皮肤瘙痒、皮疹、水肿,再到喷嚏、喘鸣、喉头紧迫感,甚至危及生命。
吴江医师曾带娃在国外生活过。“欧美人对于分享食物,非常警惕。学校老师一般不鼓励学生分享食物。甚至A孩子吃了一口花生酱,老师都不允许TA亲吻B孩子,就怕发生过敏。”
为避免相关食物过敏恶性事件,欧美学校采用登记制:孩子会不会过敏,因为什么过敏,都要写在小本上。隔段时间还会重新核对。
2.呛咳。
这属于进食行为问题,也和食物颗粒大小不适有关。
吴江医师说,举一个夸张的例子,成人吃鲫鱼等多刺河鱼,没问题。但<6岁的孩子,不擅长吐刺,就不适合吃。
再如,三四岁的孩子能嚼、能咽,只要不过敏,理论上能吃开心果。但放学时,几个孩子打打闹闹吃东西,又无父母看护,就易发生危险。
3.品质。
有些妈妈在家烘焙饼干,本意是让孩子分享自加工的“安全手作食物”。心意很好,但选择原材料、制作、储存等环节,都可能暗藏影响品质的bug。
还有些“质变”,是肉眼不可见的。比如,水果在腐坏之初,外表仍光亮诱人,内心却已斑驳。甚至一些包装好的成品,明明在保质期内,却已变质。
投喂的正确姿势
不管燕小六如何纠结,分享食物已经是鄙人帮助孩子,打开社交圈、融入大环境的规定动作。
怎么做,能将风险降到最低?
根据吴江医生建议,以下内容按重要性排列:
1.准备、分享食物前,和老师、其他家长充分沟通:孩子有无过敏的,对什么过敏,会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吃东西。这样能将过敏等危险事件,降到最低。
2.在有监护的情况下进行。比如,老师、家长应在场,有助于发现漏网的“过敏物”,也能及时照顾、提醒。这是避免呛咳等事件的“第一道防线”。
3.水果别提早切开。这能减少食物腐坏风险。一旦切开,要尽快吃完。
4.包装要小而美,内容要简单、健康、“原生态”。“孩子是视觉系生物,包装好看些,足以引起他们吃的兴趣。”吴江医生说。
5.“值得推荐”的食物,首选苹果、香蕉、手指萝卜、樱桃番茄等新鲜蔬果。若没有孩子乳制品过敏,可以选择酸奶、奶酪、牛奶。牛奶巧克力、黑巧克力、肉干等也可以选择,但每周不要超过2-3次。
6.“不推荐食物”包括果仁巧克力(过敏风险高)、薯片和各种酥性饼干(高油高脂)、含乳甜饮料和棒棒糖(高糖)等。这类食物每周不宜超过1次。
特别提醒:
夏天,食品安全问题高发。
吴江医生建议,若孩子平日肠胃就不好,或父母格外担心,可以拍下“外食”的完整包装。
若孩子吃完2~3小时,开始闹肚子,就医时可以给医生看照片,以辅助诊断。
中国严重缺乏“食育”
“吃零食,已经不是小事了。”吴江医生说。
《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指出,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营养状况存在零食消费过多、缺乏科学指导等问题。我国2岁及以上人群零食消费率从上世纪90年代的11.2%,上升至近期的56.7%。即,每两个孩子,就有1个会吃零食——这一比例不限地域、无关收入。
同时,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膳食结构不合理:
比如,在上海等城市,摄入能量充足,但蔬果类,尤其是蔬菜吃得远远不够;
比如,在部分农村地区,老人会买辣条、薯片、含乳饮料给孩子吃,觉得比苹果、青菜更有营养,更能长个儿;
比如,不少家长还在用“考得好,带你吃顿好的”当做奖励,TA们许诺的“大餐”往往是某肯某麦某必;
比如,会默许孩子把含糖饮料,当白水喝;
……
吴江医生认为,我国急需加强“食育”“健康膳食”等概念。
或许,改变就始于和孩子一起,准备一份“分享食物”。
主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小儿科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消化科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中医儿科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口腔科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中医儿科
二级 综合医院 公立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城南路5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健康路85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营子南
二级甲等 专科医院 公立
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陵园路399号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广场南路133号
二级 综合医院 特色医院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碧云路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