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神经科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儿科 > 小儿神经科

苯丙酮尿性白痴综合征

举报/反馈
2008-08-26 08:28:0039健康网社区

  苯丙酮尿性白痴综合征又名:Fo11ing病;苯丙酮酸尿症(phenylkelonuria.PKU);高苯丙氨酸血症;苯丙酮酸性精神幼稚病,苯丙酮酸智力发育不全症;苯丙酮酸迟纯;焦性葡萄酸性精神薄弱;苯酮尿;苯酮尿性精神发育不全;苯丙酮尿性白痴综合征。

  本征系1934年挪威生物化学家Fo11ing首先报道,之后世界各地均有报道,Penrose将其定名为苯丙酮尿症,1954年Jervis综合世界文献报道513例,发

  病率较高的是与高加索种族有关的日耳曼人、爱尔兰人和意大利人,近亲血缘者发病率占5%~14%。我国1963年谢永昌和1964年房念东各报道1例,近年来

  报道较多,如1985年我国11省市新生儿筛查,本征患病率为l/16500,1986年董贵章等报道74例。

  【病因】不明。为隐性遗传。与种族、近亲血缘等有关。有报道本病占总人口比率为1/2.5~5万。

  芳香族氨基酸代谢缺乏在临床上产生以下四种疾患:①苯丙酮尿症;②酪氨酸血症;③尿黑酸尿症;④白化症。

  关于苯丙酮酸尿症的基本生化特征是自出生时起,由于苯丙氨酸羟基酶的缺乏,致使苯丙氨酸发生障碍。Mitoma证明该酶系包含两部分的蛋白质:第一部分只存在于肝脏内,是不稳定部分,该酶的合成尚需要二磷酸吡啶核苷酸(DPNH)及亚铁离子。在苯丙酮尿症的病人,是由于缺乏第一部分,由于苯丙氨酸羟基酶系的缺乏,使苯丙氨酸在血液及体液中的蓄积,可引起三方面的异常。

  1.苯丙氨酸在转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苯丙酮酸后,排泄于尿中,病人血中苯丙氨酸含量超过15mg%(正常值1~3mg%)时尿中即可出现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又分解为苯基乳酸及苯乙酸-谷氨酰胺排泄于尿中,尿中苯丙酮酸量每天达0.5~2克,于尿中加几滴5%FeCl3,苯丙酮酸遇FeCl3显深蓝绿色,持续几分钟逐渐消失。

  2.由于血液及体液中苯丙氨酸过剩引起酪氨酸酶活性受抑,使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受抑制,因而毛发颜色变浅及肤色变白,同时由于酪氨酸的代谢障碍,致使酪氨酸转变为肾上腺素的过程受阻,结果血中肾上腺素亦减少。

  3.苯丙酮酸尿症患者,都有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出现精神发育迟缓,癫痫样痉挛及脑电波异常,确切原因不明。可能是由苯丙酮酸及其他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所致。大脑白质和神经胶质有广泛变性,智力缺陷可能是由于髓磷脂的合成发生异常和过于迟缓,亦不能忽视渐进的脱髓磷脂的作用。

  现已知有8型高苯丙氨酸血症,Ⅰ、Ⅱ、Ⅲ型与苯丙氨酸羟化酶的缺乏有关;Ⅳ、Ⅴ二型与二氢喋呤还原酶有关;其他三型与酪氨酸代谢有关。Ⅰ型即经典型PKU(轻型苯丙酸酮尿症,为苯丙氨酸羟化酶活力缺乏)。Ⅰ型:即持续性高苯丙氨酸血症(persistenthyperphenylalaninemia.PHP)为酶的活力低下。Ⅲ型:为酶的成熟延迟。

  【临床表现】男女均可发病,患儿在出生时尚正常,有半数病例有呕吐。

  1.皮肤及毛发变浅、金发、碧眼、局部白化症,约1/4病例有湿疹

  2.约1岁半左右开始发作癫痫,约1/4病例至成年后停止发作。约25%病例有惊厥,痉挛反复发作,不易被控制,肌张力亢进,步伐短,姿态似猿猴,膝腱反射亢进,常有无目的动作,可出现震颤。

  3.身体有霉臭味,尿有鼠尿样气味,患者易出汗、流涎、切牙间距稍宽。

  4.智力低下,白痴,不会说话,行为失常,易激怒,过分活动不安等。

  【诊断】主要通过测定尿中苯丙酸的含量而确诊。目前国外采用各种快速诊断方法,进行新生儿苯丙酮酸症的普查筛选,如10%三氯化铁法、Ames公司的诊断试纸、细菌生长抑制法等。倪顺均等介绍一种操作简便的半定量快速诊断试纸,用于测定尿中苯丙酸含量,经筛选后再作血中苯丙酸和酪氨酸的定量分析,

  以最终肯定诊断和分型。

  【治疗】无特效治疗方法。

  1.饮食疗法: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应用低苯丙氨酸饮食,各种蛋白质约含有5%的苯丙氨酸,如将其完全除去,则会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并引起刺激性红疹,甚至剥脱性皮炎;为了维持生理需要,每日每公斤体重需15~30mg维持量,可应用酪蛋白水解物以吸着法,使大部分苯丙氨酸除去,再加上几种氨基酸、醣、维生素及脂肪制成特种食品,饮食治疗应在出生后2~3个月内开始,常能有满意的效果,若治疗较晚,则无任何效果。

  2.饮食治疗的同时试用左旋多巴,五羟色氨酸,四氢生物喋呤等治疗。

(实习编辑:黄秀杰)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