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非进行性先天性共济失调

  非进行性先天性共济失调的特点是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期即出现症状,早期表现为肌张力低下、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口部肌肉的肌张力低下和运动障碍常导致口周肌肉松弛、流涎、吸吮和咀嚼无力。只有到l岁末或更晚的年龄才能显出典型的共济失调症状,就是说,在开始独坐、独站、独走时,躯干和下肢共济失调才能被确定。构音障碍、言语不清也是常见症状。此外,先天性小脑功能障碍常伴明显的认知障碍和获得性言语能力的缺陷,这是因为小脑的发育与大脑额叶的发育密切相关,先天性小脑发育不良不可避免地将伴有不同程度的高级神经活动障碍。

  非进行性先天性小脑性共济失调约占婴儿期非进行性脑病的10%。病因多样,可见于各种遗传综合征、围产期损伤、宫内感染、各种脑发育畸形、小脑发育不良等。诊断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神经影像学检查。在很多情况下,应定期随访才能确诊,因为随着生长发育和各年龄阶段对运动功能的不同要求而出现不同的症状,这种情况并不是病程的进行。鉴别诊断主要是与新生儿期和婴儿期的各种进行性共济失调和肌张力低下加以区别。其中,与遗传代谢病的鉴别尤其重要,多种氨基酸、有机酸尿症、乳酸代谢异常、α-脂蛋白和胆固醇代谢异常等均可有早期的肌张力改变或共济失调。这些遗传代谢病的临床症状是进行性的,但在病之早期需根据不同情况做代谢病的生化检查,必要时密切观察随访才能鉴别。

  主要的非进行性先天性共济失调的病种及其临床特点

  疾病 主要临床表现

  小脑发育不良,颗粒细胞层 隐性遗传。轻重不等,严重者婴儿期肌张力低下,2岁独坐,10岁独走,认知障碍。

  小腔脑蚓部发育不良 显性遗传。共济失调较轻,2岁前独走,智商70~90,1/2有眼震。

  小脑皮质颗粒细胞发育不良 性连锁遗传。婴儿期肌张力低,运动发育迟缓,有认知障碍

  Dandy-WalKer畸形 约20%在新生儿期有脑积水,约80%在1岁时影像学可诊断。共济失调轻重不等。常伴有其他脑畸形。

  脑-眼-肝-肾综合征 是一组疾病,包括不同的综合征,其症状重叠,包括小脑发育不良,蚓部未发育、眼、肾、肝的异常。

  Joubert 综合征 隐性遗传或性连锁遗传。新生儿期严重肌张力低下,眼运动异常,喘息样呼吸,口张开呈三角形,伸舌。以后出现严重共济失调、构音障碍、发育迟缓。视网膜发育不良。肾病变。MRI显示小脑蚓部未发育、第4脑室伞形。

  DeKaban-Arima综合征 小脑蚓部未发育,共济失调,先天性视网膜病,盲,先天性多囊肾,肝纤维,变性。

  COACH综合征 小脑发育不良,智力低下,共济失调,虹膜缺损,肝、肾纤维变性。

  口-面-指综合征 隐性遗传。肌张力低下,严重共济失调,眼运动性失用症,旋转性眼震,发育迟缓,牙齿发育不良,多指、趾,婴儿期阵发性喘息样呼吸,MRI见小脑蚓部未发育。

  Gillespie综合征 显性或隐性遗传。小脑性共济失调,智力低下,虹膜缺损。MRI见小脑蚓部或小脑半球 发育不良。

  小脑发育不良伴眼外肌麻痹 性连锁遗传。基因在染色体Xp11.21-q24,典型的非进行性共济失调,眼肌运动障碍, 未见智力低下。

  小脑发育不良伴性腺功能减低 隐性遗传。共济失调,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

  MRI见小脑发育不良。

  小脑发育不良伴骨内膜硬化 隐性遗传。共济失调,脑小畸形,智力低下,矮小,视神经萎缩,斜视,眼震,耳聋,牙发育不良,先天性髋关节脱臼,弥漫性骨内膜硬化。

  小脑发育不良伴脑积水 性连锁遗传。导水管狭窄或第4脑室孔闭锁。

  Dandy-WalKer畸形伴面部血管瘤 隐性遗传。后颅凹脑畸形,共济失调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 可有小脑性共济失调,伴或不伴小脑发育不良。

  先天性风疹病毒感染 偶见Dandy-Walker样畸形

  围产期损伤 早产儿伴轻度双偏瘫,共济失调。

(实习编辑:黄秀杰)

2008-08-25 08:33:00浏览8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共济失调是什么病,能治好吗
共济失调是神经系统慢性变性疾病,能否治好需要根据共济失调类型来判断。分为小脑性、感觉性、前庭性,以及额叶性几种共济失调类型。 1、小脑性共济失调 小脑性共济失调可能与小脑的血管病、肿瘤、遗传变性病相关。主要表现为醉酒步态、走路不稳、言语不清,以及有小脑性语言等症状。由于病变是属于不可逆性的病理改变,所以无法完全治好。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使用左旋多巴、氯苯胺丁酸、金刚烷胺、胞磷胆碱钠、辅酶A、肌苷和B族维生素等药物治疗改善症状。必要时可行视丘毁损术治疗,对于所产生的神经功能障碍,需要通过康复治疗的手段针对性的训练改善,比如运动治疗、作业训练等。 2、感觉性共济失调 感觉性共济失调即脊髓性共济失调,为脊髓后根后索病损造成深感觉障碍所引起。主要的疾病为糖尿病假性脊髓痨、神经梅毒,以及维生素B12缺乏性神经变性病。主要表现为闭目难立,即睁眼时候站立还行,闭上眼之后站立不稳,有踩棉花感等症状。感觉性共济失调一般是很难完全治愈的,患者需要积极的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使用甲钴胺片、鼠神经生长因子等药物来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还可通过针灸,局部按摩理疗等方法来进行缓解病情。 3、前庭性共济失调 前庭性共济失调主要见于前庭神经的病变,其主要特点是眩晕,包括前庭神经元炎、位置性眩晕及脑干病变等。前庭性共济失调一般较好治疗,患者可遵医嘱服用前庭神经抑制剂药物进行治疗,如盐酸苯海拉明片、盐酸异丙嗪片等,也可服用血管扩张剂药物,如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等。另外如果患者症状较重,需要通过前庭神经切断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4、额叶性共济失调 额叶性共济失调与额叶及联系纤维的病变相关,共济失调症状相对轻,主要见于血管病、脱髓鞘病和肿瘤。可遵医嘱采取营养脑细胞的药物,比如维生素B、胞磷胆碱、卵磷脂等治疗,同时可配合针灸按摩治疗,以及加强对患侧肢体的功能康复训练,也可以使用干细胞疗法治疗可以达到改善症状,甚至会自愈。 患者在平时尽量注意适当运动,合理饮食,不要抽烟、喝酒。还应规律作息,定期到医院复诊。
李洪伟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儿童小脑共济失调怎么回事,怎么办
儿童小脑共济失调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药物中毒、小脑性共济失调、脑炎、脑膜炎等原因所引起的,需要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遗传因素 如果儿童的父母存在小脑共济失调的情况,可能会由于遗传因素,导致儿童出现小脑共济失调的现象,比如走路不稳、容易摔倒等。通常情况下,儿童可以遵医嘱使用尼莫地平片、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2、药物中毒 如果儿童长时间服用抗生素、镇静剂等药物,可能会诱发药物中毒,也可能会导致小脑共济失调,出现恶心、头晕等症状。建议儿童及时停止服用药物,以免加重病情。儿童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洗胃、催吐等方式进行治疗。 3、小脑性共济失调 小脑性共济失调是指由于小脑本身或与小脑有关的神经结构受到损害而引起的一种共济失调。儿童可能会出现站立不稳、步态异常等症状。建议儿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B12、甲钴胺等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 4、脑炎 脑炎是指脑实质受病原体侵袭导致的炎症性病变,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儿童可能会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由于炎症刺激,还可能会出现小脑共济失调的情况。建议儿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钴胺、维生素B1等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 5、脑膜炎 脑膜炎是指发生于脑膜的炎症性疾病,可能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儿童可能会出现发热、头痛、恶心等症状,由于炎症刺激,儿童可能会出现小脑共济失调的情况。建议儿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头孢曲松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建议儿童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家长平时应注意密切观察儿童的身体状况,注意保暖,避免单一饮食,以免造成营养不良。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