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支链氨基酸代谢障碍5类型

  支链氨基酸(BCAA)是一组脂族中性氨基酸,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支链氨基酸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由食物中摄人后,或被结合组成组织蛋白质,或被线粒体降解。支链氨基酸的降解途径需要一系列酶的参与:首先是由细胞质膜上的L运输系统将其转移到细胞内,由支链氨基酸氨基转移酶将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分别转化为各自的α-酮酸,即α酮异己酸(KIC)、α-酮-β-甲基戊酸(KMV)和α-酮异戊酸(KIV),这些酮酸统称为支链酮酸(BCKA),这一过程是可逆的;BCKA由线粒体膜上的运输系统转移人线粒体,经线粒体中的支链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分别转化为异戊酸辅酶A、α-甲基丁酰辅酶A和异丁酰辅酶A;然后由各自的酰基辅酶A脱氢酶,即异戊酸辅酶A脱氢酶和α-甲基支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进一步催化降解。经过以上3个基本一致的转氨、脱羧和脱氢作用阶段后,这3种氨基酸的中间代谢产物即进入各自的代谢途径进一步降解。亮氨酸的终末产物为乙酰辅酶A和乙酰乙酸,因此是一个生酮氨基酸;缬氨酸最终成为琥珀酰辅酶A,故属生糖氨基酸;异亮氨酸则兼而有之,为生酮、生糖氨基酸。由于支链氨基酸氨基转移酶缺陷所致的高缬氨酸尿症和高亮-异亮氨酸血症均极罕见,迄今仅有少数病例报道,主要症状为生长发育迟滞,智能障碍和多动、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本节主要叙述支链α酮酸脱氢酶缺陷症(枫糖尿症)。

  枫糖尿症(MSUD) 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患儿尿液中排出大量α-酮-β-甲基戊酸,故带有枫糖浆的香甜气味而得名。根据各国对2680万活产新生儿筛查的资料,其发病率约为1/18。5万左右,在某些近亲通婚率高的地区或国家中,发病率较高。

  【发病机制】支链氨基酸在氨基转移后所形成的α-支链酮酸(KIC、KMV、KIV)必须由线粒体中的支链α酮酸脱氢酶进一步催化脱羧,该酶是一个复合酶系统(BCKAD complex),由脱羧酶(El,包括Elα、E1β两个亚单位)、二氢硫辛酰胺酰基转移酶(E2)和二氢硫辛酰胺酰基脱氢酶(E3)等4部分组成,它们的编码基因分别位于19q13。1~q13。2、6p21~p22、lp2l~3l和7q3l;其中E3还是人体内丙酮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的组成部分。这一酶系统还需焦磷酸硫胺作为辅酶参与作用。任一上列基因的突变均会导致这一酶复合体的缺陷,造成各种不同类型的枫糖尿症。

  酶缺陷造成的支链氨基酸代谢障碍使患儿神经系统中支链氨基酸增高;谷氨酸、谷氨酰胺和γ-氨基丁酸等明显下降;髓质脂类如脑苷脂、蛋白脂质和硫酸脑苷脂等不足。患儿脑白质发生海绵状变化和髓鞘形成障碍,以大脑半球、胼胝体、齿状核周围和锥体束等处最为显著;由于急性代谢紊乱导致死亡的患儿大都有脑水肿发生。

  【临床表现】本症分为5型,分述如下。

  1、典型枫糖尿症 本型是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一型,其支链α-酮酸脱氢酶活力低于正常儿的2%。患儿出生时都正常,于生后第4~7天逐渐呈现嗜睡、不宁、哺乳困难、体重下降等症状;随即肌张力减低和增高交替出现,去大脑样痉挛性瘫痪、惊厥和昏迷等常见,病情进展迅速。与神经系统症状出现的同时即可闻得患儿尿液的枫糖浆味;部分患儿可伴有低血糖,酮、酸中毒,前囟饱满等。本型预后甚差,多数患儿于生后数月内死于反复发作的代谢紊乱或神经功能障碍,少数存活者亦都有智能落后、痉挛性瘫痪、皮质盲等神经系统伤残。

  2、轻(或中间)型 本型患儿的酶活力约为正常人的3%~30%,血中支链氨基酸和支链酮酸仅轻度增高;尿液有过量支链酮酸排出。少数患儿可有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代谢紊乱情况发生;多数在婴儿期至学龄期前(5个月~7岁)时因智能落后或癫痫等就医时始获确诊。本型与硫胺有效型不易鉴别,临床可应用治疗试验帮助判断。

  3、间隙型 患儿在出生后无症状,体格和智能发育正常,其酶活力约为正常人的5%~20%。通常在0。5~2岁时发病,亦有迟至成人期始发病者;大多由于感染、手术、摄入高蛋白饮食等因素诱发。发作时出现嗜睡、共济失调、行为改变、步态不稳,重症可有惊厥、昏迷、甚至死亡;同时尿液呈现枫糖浆味。患儿在发作间隙期血、尿生化检查亦属正常,少数可有智能低下。

  4、硫胺有效型 本型患儿的酶活力约为正常人的30%~40%,其临床表现与中间型患儿类似。使用硫胺(维生素B1)治疗可使患儿临床症状好转、血尿生化改变恢复正常,剂量因人而异,自10~200mg/d不等,通常给予100~500mg/d,同时限制每日蛋白质摄人量,3周后可获明显疗效。

  5、二氢硫辛酰胺酰基脱氢酶(E3)缺乏型 本型极为罕见,其临床表现类似中间型,但由于E3亚单位的缺陷,患儿除支链α-酮酸脱氢酶活力低下外,其丙酮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功能亦受损,故伴有严重乳酸酸中毒。患儿在出生数月内通常不出现症状,随着病程进展,逐渐出现进行性的神经系统症状,如肌张力减低、运动障碍、发育迟滞等。尿液中大量排出乳酸、丙酮酸、α-酮戊二酸、α-羟基异戊酸和α-羟基酮戊二酸等;由于丙酮酸的大量累积,血中丙氨酸浓度亦增高。对本型患儿限制蛋白和脂肪摄人,应用大剂量硫胺素等治疗均不能奏效。

  【实验室诊断】

  1、新生儿期筛查 迄今已开展本病筛查的国家仍大多应用Guthrie细菌生长抑制法筛查本病,当血中亮氨酸浓度>4mg/dl(305μmol/L)时,应进一步检测尿中支链酮酸排出量。目前,已有用配置有快原子轰击的双质仪(MS)对新生儿尿液进行筛查者。

  2、生化常规检测 对临床拟诊患儿应进行电解质和血气分析,如有代谢性酸中毒和阴离子间隙增宽,应立即进行血和尿液的氨基酸和有机酸分析,可先用简单的2,4-二硝基苯肼试验测试尿中是否有酮酸存在。部分患儿在急性期可有低血糖情况。

  3、氨基酸和有机酸分析 应用GC-MS对患儿的血、尿或脑脊液中氨基酸和有机酸的定量检测可供作确诊依据:①血中支链氨基酸和支链有机酸水平增高;②在急性期,血中α-酮异戊酸浓度增高,并大量排出于尿液中,α-酮异戊酸在尿液中形成α-羟异戊酸;③血中可检出本病特有的L-别异亮氨酸(L-alloisoleucine),这是由于累积的异亮氨酸通过消旋作用以及α-酮-β-甲基戊酸经过酮-烯醇互变异构和转氨基作用而生成的特征性产物,由于其肾廓清率甚低,故在MSUD患儿中甚易检出,正常人在经过3~4天饥饿后、或有酮症酸中毒时其血中支链氨基酸亦会增高,但不会出现别异亮氨酸。

  4、酶学检测 培养的成纤维细胞、淋巴母细胞可供检测支链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活力。

  5、DNA分析 对已知突变类型的家庭成员,可用PCR扩增DNA后用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检测。

  6、亮氨酸氧化测定 口服稳定同位素13C标记的亮氨酸60、90分钟后,定量测定呼出气体中13CO2可以检测机体氧化亮氡酸的功能状况,有助干杂合子的判定。

(实习编辑:黄秀杰)

2008-08-24 08:43:00浏览4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朱鹏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女生血管太细什么原因
一般情况下,女生血管太细可能是先天性因素、营养不良引起的,也有可能是静脉曲张、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因导致的。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1.先天性因素: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存在血管壁比较薄的情况,则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从而出现上述情况。如果没有其他不适的症状,并不需要特殊处理,定期到医院复查即可。 2.营养不良:若平时不注意饮食健康,经常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或者过度节食减肥,容易使身体内的脂肪含量减少,从而使皮肤变得松弛和下垂,还会伴有皮下的毛细血管扩张的现象发生,因此会表现为血管过于纤细。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吃一些优质蛋白类的食物,补充体内所需要的多种微量元素。 3.静脉曲张:通常是因静脉瓣功能受损所造成的,会使局部的血液回流受阻,久而久之就会诱发该病。患者可以配合医生通过穿弹力袜的方式来改善,也可以选择手术切除等方式来达到根治的目的。 4.高血压:如果患有高血压后没有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会导致动脉内压力持续升高,使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增大,从而使血管变窄。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非洛地平等药物进行改善。 5.糖尿病:患有糖尿病的人群血糖水平比较高,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从而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还会伴有皮肤瘙痒等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阿卡波糖胶囊等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 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及熬夜,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健康,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如有异常,请立即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朱鹏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再生血管的药有哪些
再生血管的药是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药物,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贝前列素钠片、羟苯磺酸钙胶囊、舒洛地特软胶囊、雷珠单抗注射液、阿司匹林肠溶片等。 1、贝前列素钠片 贝前列素钠片主要成分为贝前列素钠,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的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动脉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综合征等疾病,也可以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 2、羟苯磺酸钙胶囊 羟苯磺酸钙胶囊主要成分为羟苯磺酸钙,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的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静脉曲张综合征、血栓性浅静脉炎等疾病,也可以用于治疗中度及重度外伤后的静脉血栓形成。 3、舒洛地特软胶囊 舒洛地特软胶囊主要成分为舒洛地特,具有抗血栓的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血栓性静脉炎、血栓性浅静脉炎等疾病,也可以用于治疗成人遗传性血管性水肿、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疾病。 4、雷珠单抗注射液 雷珠单抗注射液主要成分为雷珠单抗,具有抗炎、抗血栓的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等疾病,也可以用于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 5、阿司匹林肠溶片 阿司匹林肠溶片主要成分为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心绞痛等疾病,也可以用于治疗脑缺血、脑梗死等疾病。 患者在使用上述药物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避免自行使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导致病情加重。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治疗。
崔馨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甲
虹膜新生血管是什么疾病
虹膜新生血管并非虹膜的原发性疾病,而是继发于许多眼病及某些全身性疾病。虹膜新生血管多考虑是眼外伤引起的,但也不排除是葡萄膜炎、青光眼、视网膜血管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原因导致的,患者需要在明确病因后接受对症有效的治疗。1、眼外伤如果患者眼部受到了外力的撞击,可能会导致局部的组织受到一定的损伤,从而出现上述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药物改善症状,同时也需要注意局部的护理。2、葡萄膜炎葡萄膜炎主要是由于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引起的眼内葡萄膜的炎症反应。由于炎症刺激患者可能会出现虹膜新生血管的情况,还可能伴有眼红、眼痛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吲哚美辛缓释片等药物进行治疗。3、青光眼青光眼主要是由于遗传、近视等因素引起的。由于眼压升高,患者可能会出现虹膜新生血管的情况,还可能伴有眼胀、头痛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等进行滴眼治疗。4、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血管炎是指视网膜的血管发生的炎症性疾病,可能与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视物模糊、眼前黑影飘动、视力下降等症状,还可能引发上述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复方硫酸新霉素滴眼液、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激光治疗的方式改善症状。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若是存在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使视网膜血管受到损伤,容易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眼底出血等症状,还可能伴随上述情况。患者可遵医嘱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阿卡波糖片等药物进行改善,还要注意合理膳食,避免吃高糖、高脂肪食物。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手揉搓眼部,以免引起感染。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崔馨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甲
角膜新生血管翳怎么回事,怎么办
角膜新生血管翳是指角膜损伤后,由于角膜组织缺氧和损伤,引起角膜基质层内的血管增生,形成新生血管,导致角膜溃疡,通常是由于角膜炎症、角膜外伤、角膜变性、角膜营养不良、眼部手术等原因引起的。 1、角膜炎症 角膜炎症是指由外源或内源性原因引起的,由于角膜防御功能减弱,致病因素增强,侵袭角膜组织所引起的炎症反应,患者可出现视力下降、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妥布霉素滴眼液、更昔洛韦滴眼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2、角膜外伤 角膜外伤是指由于眼球受到外力作用,导致角膜组织受到损伤,常见的症状有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患者症状比较严重,也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术进行治疗。 3、角膜变性 角膜变性是指角膜组织发生退行性病变,可能与先天性、年龄、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异物感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A、维生素B等药物进行治疗。 4、角膜营养不良 角膜营养不良是一种角膜进行性变性疾病,可能与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妥布霉素滴眼液、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5、眼部手术 如果患者进行眼部手术,比如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晶体植入手术等,可能会导致角膜受到损伤,从而引起角膜新生血管的情况。建议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等进行滴眼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角膜移植术进行治疗。 患者平时应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用手揉搓眼睛,以免引起细菌感染的情况。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崔馨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三甲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晚期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晚期可能是因为遗传因素、血管硬化、眼部炎症、糖尿病、眼外伤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1、遗传因素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以小动脉阻塞为主的增生性眼病,主要是由于房水外引流受阻,导致眼内压力增高的原因。如果患者的父母双方或一方患有本病,则子女患病的概率会比较高。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林佐胺滴眼液、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2、眼部炎症如果患者眼睛受到细菌感染,可能会诱发急性细菌性结膜炎、角膜炎等疾病,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从而诱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患者需要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用手揉搓眼睛。3、眼外伤如果眼睛受到撞击或切割伤等外部伤害,可能会导致眼球损伤,从而引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症状。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对症治疗。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等药物进行治疗。4、血管硬化如果患者存在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可能会导致眼部的血管发生硬化,从而引起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介入治疗植入支架等方式进行进一步治疗。5、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或功能缺陷所引起。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会导致微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所以容易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格列齐特片等药物控制血糖,同时还需注意合理膳食,避免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同时要避免过度用眼,以免加重病情。建议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