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如何预防看这里

  早几年各地陆续发生过一些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死亡病例,所以家长们对于手足口病都格外担心。现在又将进入手足口的高发季了,听起来似乎好可怕!

  说“狼来了”,狼真的会来吗?对于手足口病流行,不能掉以轻心,但是,过分的担忧也是徒劳的。面对疫情,我们需要的是冷静,要以科学的、理智的态度沉着地应对。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尽量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预防和防范措施。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家长应该怎么做?作为儿科医生,我觉的有义务给宝妈们普及一点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

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如何预防看这里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由于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升高,所以在2008年5月,手足口病被国家例入法定传染病监控的病种。现在,每年报告病例数在百万例以上,尤其更多见于5岁及以下儿童,给儿童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根据往年手足口病流行规律,通常毎年3月起,手足口病疫情将逐步上升,4~7月间可能会迎来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目前正值手足口病流行季。国家卫健委官网近日已把手足口病防控信息挂到了热点提示的首位。  

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如何预防看这里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手足口病以及相关的防治知识。

  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比较常见急性传染病,它是一种出疹性的疾病,出疹的部位主要集中在口腔、手、足等部位,故此得名。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为主。其好发人群往往为5岁以内的孩子,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近十年来,手足口病已名列中国法定传染病月均发病人数的首位。  

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如何预防看这里

  这种病的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2手足口病是由哪些病毒感染引起的?

  已经清楚,肠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至少20多种A组肠道病毒血清型可引起手足口病,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柯萨奇病毒A6型(CV-A6)、柯萨奇病毒A10型(CV-A10)最为常见,其中重症和死亡多数由EV-A71感染所致。

  3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手足口病病毒侵犯人体后,通常有2~5天的潜伏期,随后出现症状。根据症状的轻重程度,临床上分为两型:

  轻症手足口病

  轻症手足口病的孩子会出现发热、咳嗽、流鼻涕、厌食、肠胃不适等症状。

  发热1~2天后会出现皮疹,典型的会在口腔、手、足等部位黏膜、皮肤出现红疹及小泡样损害,病程一般5~7天。

  重症手足口病

  重症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小于3岁婴幼儿,除了发热、皮疹以外,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重症病例由于病情进展迅速,既使送进ICU抢救,有时仍然措手不及。大部分患儿会在入院24小时内死亡。由于死得很突然,很多家长往往接受不了现实。比如2016年8月28日上午,北京顺义区首儿李桥儿童医院,发生了一起重症手足口病抢救无效不幸离世的病例,患儿的家属当时想不通,在医院制造了拉横幅、设灵堂、武力殴打医院工作人员的恶性事件。

  4为什么一说到手足口病,家长往往会谈“虎”色变呢?

  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手足口病初期跟普通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热没什么区别,容易误诊。有时,直到手掌心、脚掌心、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才发现是手足口病。

  第二,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肺水肿、神经系统感染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但不论轻症重症早期症状可能都一样,有时候很难区分轻重缓急。前面提到过的死亡病例,在同一家儿童医院一天内就诊了3次,头两次可能医生可能误判了病情,等第三次评估为重症时,治疗已经来不及了。

  5如何早期识别重症病例?

  当手足口病患儿具有以下特征,尤其是3岁以下的患儿,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

  (1)持续高热不退。

  (2)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

  (3)呼吸、心率增快。

  (4)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患儿可出现全身出冷汗,手脚冰凉,皮肤花纹。

  (5)高血压不管年龄大小均可表现为呕吐。此外,儿童可诉说有头痛、视物模糊,小婴儿可出现前囟张力增高等表现。

  (6)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病情危重者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所以,每一名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均需要行血常规检查。

  (7)高血糖可有多尿、口渴、多饮等表现。

  6手足口病在人群间是如何传播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患者发病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

  7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6月龄以下婴儿因有胎传抗体的保护发病较少,从6月龄开始发病逐渐增加,1~2岁儿童发病风险最高。低龄儿童发病后得重症、死亡的风险更高。

  8曾经得过手足口病的孩子会不会再发?

  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患者会对感染过的肠道病毒血清型产生保护性抗体,因此,感染同一肠道病毒血清型而重复发病的几率较低。但因多种肠道病毒血清型均可引起手足口病,且相互之间无交叉保护,因此同一儿童可能因感染不同肠道病毒血清型而多次发生手足口病。

  9手足口病患儿在家监护时注意哪些事项?

  (1)病情监护:患儿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家长及看护人应密切观察病情,如出现持续高烧、精神萎靡不振、昏睡、或肢体颤抖抽搐等,有可能短期内进展为重症,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2)消毒:每天清洁常接触的家具、玩具、地面等,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消毒1-2次。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或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或环境,清洁后要及时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3)居家隔离:隔离时限为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此期间患儿尽量避免外出,更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

  10、手足口病患儿如何治疗?

  手足口病没有特效药,也不用吃抗生素、中成药和所谓的抗病毒药,孩子更多需要的是家长的用心照顾和陪伴。

  一般轻症的手足口病,只需要对症处理,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等,在家里加强护理,1~2周就会自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

  重症的病例,尽量留院观察或住院监护治疗。

  11、手足口病有哪些预防措施?

  (1)注意手卫生,勤洗手,用肥皂和清水洗手,或使用有消毒功能的免洗洗手液。告诉宝宝,在把手洗干净之前,不要揉眼睛、抠鼻子、吃手,或者伸手抓东西吃。宝妈们在处理完宝宝的尿片或其他污秽物后也应该彻底洗手。

  (2)宝宝的餐具和玩具在使用前后都要充分清洗、消毒。

  (3)不要让宝宝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4)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绢或纸巾遮住口鼻,随后将纸巾包裹好丢入有盖的垃圾桶。

  (5)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用一次性毛巾或纸巾清理患者的鼻咽分泌物、呕吐物、粪便等,并及时消毒被上述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物体表面或环境。

  (6)不要让宝宝和疑似手足口病、急性胃肠炎的病人亲密接触,如接吻、拥抱等。

  (7)经常清洁和消毒(含氯消毒剂)常接触的物品或物体表面,如玩具、家具等,清洁后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8)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参加聚会聚餐活动。少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外出尽量戴口罩。

  (9)接种疫苗:目前只有针对肠道病毒71型(EV71)的单价疫苗,它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二类疫苗。通过接种疫苗可以减少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率。推荐的接种年龄为6月龄-5岁儿童。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1岁及以上儿童越早接种越好。对于5岁以上儿童和成人,多数已通过自然感染获得免疫,一般不再推荐接种EV71疫苗。

2018-04-16 01:14:27浏览2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高中生如何防止脱发
高中生防止脱发可以通过饮食调理、作息调理、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悦、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改善。1、饮食调理脱发可能是由于营养不良、遗传等原因导致,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均衡,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芹菜等,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改善脱发的情况。2、作息调理在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长时间熬夜,以免导致内分泌紊乱,加重脱发的症状。3、避免过度劳累如果长时间学习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头皮处于紧张的状态,也会引起上述症状。因此,建议患者适当放松心情,可以通过户外散步、爬山等方式,缓解压力,改善脱发的症状。4、保持心情愉悦如果长期处于精神压力过大的状态下,可能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也会对毛囊组织造成影响,从而出现脱发的症状。因此,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精神压力过大,可以适当与朋友家人进行沟通交流,也可以适当听舒缓的音乐进行改善。5、药物治疗如果脱发的情况比较严重,通过上述方式无法得到改善,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米诺地尔溶液、酮康唑洗剂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促进毛发的生长,也可以遵医嘱服用养血生发胶囊、维生素B2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改善脱发的症状。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要注意头皮的清洁卫生,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发水,同时也要避免用手抓挠头皮,以免导致头皮出现损伤的情况,影响到头发的正常生长。如果脱发的情况比较严重,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的皮肤科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40多岁脱发正常吗
40多岁脱发是否正常,需要根据脱发的类型进行判断。如果是生理性脱发,一般是正常的;如果是病理性脱发,一般是不正常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个器官会逐渐衰退,毛囊也会发生老化,从而出现生理性脱发的情况,此时一般是正常的。患者平时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同时也要注意加强营养补充,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如果患者存在雄激素性脱发、斑秃、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可能会导致毛囊被破坏,从而引起脱发的情况。此时一般是不正常的。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对症治疗。对于雄激素性脱发,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那雄胺、螺内酯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斑秃,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米诺地尔、泼尼松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药物进行治疗。除此之外,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清淡,可以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水果和蔬菜,如柚子、丝瓜、茄子等,保证睡眠,减少熬夜。同时,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如辣椒、炸鸡、烤鸭等。若患者出现明显不适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头发变细软一定是脂溢性脱发吗
头发变细软不一定是脂溢性脱发,也可能是营养不良、头癣、毛囊炎、硬皮病等原因导致的,患者需要根据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脂溢性脱发 脂溢性脱发主要与遗传因素、雄激素水平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有关,可表现为头发逐渐变细、稀疏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米诺地尔、非那雄胺等,同时患者还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复方酮康唑发用洗剂、二硫化硒洗剂等进行治疗。 2、营养不良 如果患者长期挑食、偏食,可能会导致身体营养不良,从而出现头发变细软的情况。建议患者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等,同时还需保持营养均衡,能够改善头发细软的情况。 3、头癣 头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和毛发所致的传染性疾病,病原菌主要为皮肤癣菌中的红色毛癣菌、须毛癣菌等,多经接触患病的猫、狗等动物传染,也可通过帽状腱膜下脓肿、头部疖肿等局部化脓性感染导致,患者会出现脱发、断发、鳞屑等症状。建议患者遵医嘱口服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比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 4、毛囊炎 如果平时不注意头部卫生,头部的毛囊受到炎症刺激,会诱发局部出现脱发、毛囊萎缩等症状,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可以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比如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 5、硬皮病 如果受到家族遗传因素的影响,或者是长期接触重金属,会诱发硬皮病,导致出现上述症状。可以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比如阿达木单抗注射液、注射用依那西普等。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