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小儿风湿热诊疗路线

  风湿热是一种由A组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非化脓性炎性并发症,以单独或合并出现的关节炎,舞蹈病,心脏炎(有时留有心脏后遗症)为主要特征。也可以侵犯皮肤(皮下结节和环行红斑)。

  诊断

  尚无单一的试验或其他的证据是特异性的。诊断一般根据修改的Jones诊断标准进行。该诊断标准需要有最近A组链球菌感染的证据(如猩红热,咽拭细菌培养阳性,抗"O"或其他链球菌抗体效价升高),同时有以上症状和体征中提到的五项主要表现中的至少二项,或一项主要表现和二项次要表现(包括发热,骨节疼痛,以前的RF病史,ERS或C反应蛋白升高,白细胞计数,以及P-R间期延长)。

  鉴别诊断包括痛风,镰状细胞性贫血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栓塞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血清病川崎病,药物反应,创伤性关节炎,淋球菌性关节炎等,所有这些通常通过病史和特殊实验室检查就能与风湿热相区别。容易与RF相混淆的是全身性幼年型RA,后者有时发病相当急,偶尔发生类风湿性心脏病。全身性幼年型RA不产生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这样血清学检查对鉴别就没有帮助。根据先期的链球菌感染缺失,并且关节病发作较长的临床过程通常可以鉴别RA和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心脏炎必须与先天性心脏病鉴别,后者有特征性的杂音并经常发绀。超声心动图,介入性心导管或心血管造影可用于疑难病例的诊断。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逐渐被认识到是一种少见的与风湿性心脏炎相像的心脏疾病,在没有风湿性或先天性损害的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可疑及本病。

  预后

  预后取决于初发心脏炎的严重程度。在急性发作期有严重心脏炎的患者可能留有心脏病后遗症,他们特别容易复发,而当风湿热复发时常进一步引起心脏病恶化。大约1/2急性发作时表现为不伴有心脏扩大或代偿失调的轻度心脏炎的患者的杂音最终消失。他们复发的危险性处于中间,即那些没有心脏炎患者的低危险性和有严重心脏炎患者的高危险性之间,但复发可以引起或加重永久的心脏损害。没有心脏炎的患者似乎很少有风湿热复发,而且如果有RF复发也不发展成心脏炎。其他所有的RF表现消退后不留后遗症。

  治疗

  如果有关节炎,舞蹈病或心力衰竭症状,患者一般应限制活动。无心脏炎者在急性发作消退后即不需要限制体力活动。对无症状的心脏炎患者严格的卧床是无价值的,还可能产生厌烦的心理反应。限制体力活动以减轻或消除症状似乎只适用于有症状的心力衰竭患者。

  对仅有关节炎的病人,治疗应针对解除疼痛,轻症者可用可待因或其他解热镇痛药,如相对小剂量的NSAID。对严重病例,需要应用足量的抗炎药物。

  阿司匹林应该渐渐加量,直至产生临床效果,或出现中毒表现。测定血或尿中水杨酸盐水平只有在协助处理中毒时才需要。儿童和青少年的开始剂量为每日60mg/kg,分4次口服。如头天晚上不产生效果,第二日剂量增至90mg/kg,第三日增至120mg/kg。大剂量时可以将每日量分5~6次服用。肠阿司匹林,缓冲的或复合的水杨酸制剂与普通阿司匹林相比没有什么优点。进餐时同时口服阿司匹林和/或服药半小时之后饮牛奶或抗酸剂可以避免(或处理)胃局部反应。水杨酸中毒的表现有耳鸣头痛或呼吸增快。给固定剂量的药物,中毒症状在1周或1周以上才会出现。中毒处理包括,如果药物有效可减少药物剂量,或者停用药物。

  其他的NSAID也可用于儿童。给药的间隔时间越长,毒性越少,包括耳鸣,肝脏刺激。奈普生和消炎痛的液剂和片剂都有效。奈普生剂量可高于每天20mg/kg。消炎痛的剂量高于每天3mg/kg。这些药物的作用还没有与阿司匹林进行严格的比较,似乎能产生相同的结果。如果经4天治疗后还没有产生作用,应该放弃阿司匹林或其他的NSAID,改用皮质类固醇。

  有心脏炎的患者,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炎症,并避免治疗后的反跳现象。阿司匹林或其他的NSAID是首选的治疗药物,经一个8周的疗程治疗后,很少出现反跳,而且副作用也比大剂量皮质类固醇少。不过对严重的心脏炎,尤其是有心衰时,阿司匹林可能无效,此时应该立即开始皮质类固醇治疗。强的松的剂量为每日口服0。5~2mg/kg,最大每天60mg分每6小时或12小时给药。如果两天后不能控制炎症,可以用甲基强的松龙琥珀酸盐连续3天,每天30mg/kg静脉注射替代。达到完全控制的皮质类固醇的口服剂量应维持到血沉恢复正常之后至少1周。然后以每2日减5mg的速度逐渐减量。为防止反跳,NSAID在开始治疗时与皮质类固醇同时使用并持续至皮质类固醇完全停药后2周。反跳仅仅表现为发热或关节疼痛者常自行消失,但若出现心衰,地高辛等强心药物又不能控制,则需要重新开始抗炎治疗。对长期的自行复发的心脏炎病人,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可能有效。

  虽然当检出风湿热时,已经发展为链球菌感染后的炎症,但给予抗生素仍然有助于根除残存的病原菌。

  在急性RF(或舞蹈病)发作后,应继续维持抗链球菌感染的预防性治疗,以防风湿热发作。最有效的方法是每月肌注一次氨苄青霉素G120万u,但是肌内注射疼痛,必须每月给药。单用磺胺嘧啶口服1g/d(27kg以下,500mg/d)与其他的口服药物产生同样的效果,包括每日分2次口服青霉素G40万u或每日分2次口服青霉素V250mg。

  预防链球菌感染的最佳的用药期限还不清楚。有些作者认为对所有RF或舞蹈病患者,预防用药应维持终生,或者只要他们接触儿童就应该用药,这是因为儿童的A组链球菌携带率很高。其他人则推荐,预防用药的对象仅仅为急性发病后最初几年的病人和所有18岁以下的病人,终生预防用药仅限于严重心脏损害的患者。

  对有轻度心脏损害的患者(即仅有杂音而无心脏扩大或心脏功能失代偿),预防用药可以持续,如果停止预防用药,则需要及早治疗链球菌感染。对已知或怀疑风湿性瓣膜病变的病人,针对细菌性心内膜炎进行预防用药应开始于可能引起牙龈出血的齿科或口腔外科手术,上呼吸道手术,泌尿生殖道和低位胃肠道手术或器械操作时。

(实习编辑:黄秀杰)

2008-08-11 08:37:00浏览3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雀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雀斑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总体涵盖生理因素中的遗传因素、内分泌变化,以及病理因素里的紫外线损伤、皮肤疾病等。若雀斑严重影响美观,建议及时就医采取治疗措施。一、生理因素:1、遗传因素:雀斑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长辈患有雀斑,那么后代遗传到雀斑基因的概率较大。遗传基因使得皮肤中的黑素细胞对紫外线更为敏感,在受到紫外线照射后,黑素细胞容易产生大量黑色素,进而形成雀斑。此类雀斑通常在幼年时期就会显现,且随着年龄增长,可能会愈发明显,目前虽难以从根本上改变遗传基因,但可通过日常防护来减轻症状。2、内分泌变化:在青春期、孕期等特殊生理阶段,体内激素水平波动较大。例如,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升高,会刺激黑素细胞功能增强,促使黑色素合成增加,使得雀斑颜色加深、数量增多。一般在这些特殊时期结束后,随着内分泌逐渐恢复平稳,雀斑情况可能稍有缓解,期间保持良好作息、心情舒畅有助于稳定内分泌。二、病理因素:1、紫外线损伤: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尤其是紫外线较强的时段,如夏季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紫外线会穿透皮肤表层,激活黑素细胞中的酪氨酸酶,促使黑色素大量生成,沉积在皮肤表面形成雀斑。日常应做好防晒措施,如外出涂抹防晒霜,戴宽边遮阳帽、打遮阳伞等,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直接伤害,预防雀斑加重。2、皮肤疾病:患有某些皮肤疾病,如脂溢性皮炎、痤疮等,皮肤处于炎症状态,局部炎症介质会刺激黑素细胞,导致黑色素代谢紊乱,进而诱发或加重雀斑。对于这类情况,首先要针对原发皮肤疾病进行治疗,如脂溢性皮炎可遵医嘱使用他克莫司软膏等药物控制炎症,待皮肤炎症消退后,再考虑进一步处理雀斑问题。若发现皮肤上出现雀斑,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皮肤镜检查、等,以便明确雀斑的类型、分布及严重程度,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雀斑是怎么引起的
雀斑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皮肤病,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引起的,还有可能是因为紫外线照射、不良生活习惯、内分泌失调、药物因素引起的。 1、遗传因素 雀斑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患有雀斑,且肤色较浅,则子女患有雀斑的概率会比较高。 2、紫外线照射 如果长时间在户外活动,或者是经常在太阳光比较强烈的地方,会导致皮肤黑色素沉着,从而形成雀斑。因此在外出时需要做好防晒措施,可以通过涂抹防晒霜或者是穿防晒衣等方式来避免紫外线直射。 3、不良生活习惯 如果经常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并且不注意个人卫生,可能会使皮肤油脂分泌旺盛,容易堵塞毛孔,形成雀斑。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饮食,以清淡食物为主,可以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能够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有利于身体健康。 4、内分泌失调 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等都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紊乱,进而影响到正常的代谢功能,也会诱发雀斑的情况发生。建议平时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不要熬夜,同时也要学会释放压力,可以多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 5、药物因素 若长期服用避孕药或者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能会对皮肤造成一定的刺激性,从而引发雀斑。此时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在停用药物之后症状可逐渐缓解。 雀斑一般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如果感觉雀斑影响美观,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治疗,如药物治疗、激光治疗等。
王雄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三甲
长雀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长雀斑通常由遗传因素、紫外线照射、内分泌失调、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引起。雀斑是一种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表现为面部等暴露部位出现针尖至米粒大小的褐色斑点,不仅影响外貌美观,还可能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1、遗传因素:雀斑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长辈长雀斑,后代遗传到雀斑基因的概率较大。遗传基因决定了个体皮肤中黑色素细胞对某些刺激的敏感性,使得黑色素生成相对容易增加,从而在皮肤上形成雀斑,随年龄增长可能逐渐增多。2、紫外线照射: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紫外线中的UVA和UVB可穿透皮肤表层,刺激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促使其产生大量黑色素。这些黑色素聚集在皮肤局部,就形成了雀斑或使原有雀斑颜色加深、面积扩大。如经常从事户外工作或不注意日常防晒的人群,雀斑问题通常更为严重。3、内分泌失调:如果女性在经期、孕期等特殊生理时期,雌激素、孕激素等激素分泌波动较大,会影响黑色素代谢过程,导致黑色素沉积。此外,长期压力过大、情绪不稳定,引起内分泌紊乱,同样可能促使雀斑生成或加重。4、不良生活习惯: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干扰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使得皮肤自我修复能力下降,黑色素难以有效代谢排出。过度吸烟、酗酒也会对皮肤微循环造成不良影响,为雀斑的出现创造条件,还会使皮肤变得粗糙、暗沉。若长了雀斑,日常要注意严格防晒,外出涂抹防晒霜、戴遮阳帽。日常应该注意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还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内分泌失调;多吃富含维生素C、E的新鲜蔬果如苹果、黄瓜等,必要时可就医,通过激光等专业手段祛斑。
高田原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13岁长雀斑怎么办
13岁的孩子出现长雀斑可以通过日常防护、饮食调整来辅助改善,若雀斑影响美观,可在成年后进行激光祛斑、光子嫩肤、果酸换肤等来祛斑。 1.日常防护: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好防晒工作,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建议选择防晒指数较高的防晒霜,并定期补涂,同时,可以通过佩戴帽子、遮阳伞等方式进行物理防晒。 2.饮食调整: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坚果等,这些食物有助于抗氧化,减少黑色素的形成。 3.激光祛斑:通过光化学能量分解皮肤下的色素颗粒,促进新陈代谢排出体外。价格范围一般在200~5000元/次之间,5~7天可能会有一定改善。激光祛斑可能导致皮肤短暂的红肿、疼痛及色素沉着,需严格遵循医生的术后护理建议。 4.光子嫩肤:利用宽光谱彩光穿透皮肤真皮层,击碎色素颗粒并随代谢排出体外。价格范围通常在2000元~9000元/次,7~15天可有一定改善。光子嫩肤后,皮肤可能会有轻微的红肿和疼痛,需避免阳光直射,同时注意保湿。 5.果酸焕肤:通过涂抹高浓度果酸,促进老化角质层的脱落,刺激皮肤胶原蛋白再生,达到祛斑的效果。价格范围一般在300元至1000元/次,通常在5~7天有所改善。但需注意,果酸换肤后皮肤可能会出现轻微的刺激和干燥感,需做好保湿和防晒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医美项目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建议在成年以后再进行,未成年之前,建议先通过日常防护、饮食调理来辅助淡化雀斑,避免其进一步加重。另外在选择医美方式时,建议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以确保手术安全。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四岁宝宝脸上长雀斑,会自己消失吗
一般情况下,四岁宝宝脸上长雀斑,如果是紫外线照射引起的,可能会自己消失,如果是遗传因素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的,通常不会自己消失。1、紫外线照射如果四岁宝宝长时间在户外活动,长时间受到紫外线的照射,日光中的紫外线可能会诱导皮肤基底层中的黑素细胞合成色素,从而形成雀斑,这种情况通常可以自己消失。家长可以带宝宝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比如猕猴桃、胡萝卜、西红柿等,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外用维A酸乳膏、维胺酯维E乳膏等药物治疗。同时应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活动,避免症状加重。2、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出现过长雀斑的情况,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这时通常不会自己消失。家长可以给宝宝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等方式改善,同时要注意做好防晒措施,避免长时间受紫外线照射。3、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果宝宝平时经常熬夜,睡眠不足,可能会影响体内的新陈代谢,从而导致内分泌失调,体内黑色素不能及时排出,就可能会导致脸上出现雀斑,此时通常不会自己消失。建议家长帮助宝宝改掉不良的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也可以通过多喝水的方式,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将体内毒素排出。除此之外,四岁宝宝脸上长雀斑也可能是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花斑癣等原因引起的,如果没有得到改善,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明原因后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