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不是说感冒发烧一周好?为啥我家整个冬天都在病?

  一看标题,大家有没有一种,燕小六和感冒发烧干上了的恍惚感!  

小儿感冒发烧一周能好吗?

  几期“我们了解孩子”专栏后,燕小六收到的父母留言、疑惑,越来越细(jiao)节(lv),还夹杂着不少吐槽。

  比如:说好的不打针不吃药,感冒就能好……为啥成肺炎了?  

小儿感冒发烧一周能好吗?

  还有父母认为:如果孩子素来体弱多病,一有风吹草动,就该积极就医、用药,不能等。  

小儿感冒发烧一周能好吗?

  但上海新华医院小儿呼吸科主治医师田野就父母们的顾虑,提出:5个疑问。“寒冷不会让宝宝多病或病重,细菌/病毒才是罪魁祸首。父母们忧心孩子一冷就生病,可能真正的问题,恰恰在你们护理孩子的环境、意识和预防理念上。”

  田野医生从养病环境、养病过程、自身素质、疾病认知、预防观念这5个方面,一一阐述。  

小儿感冒发烧一周能好吗?

小儿感冒发烧一周能好吗?

  1“养病环境”:是养病还是致病?

  低温、寒冷不是导致感冒发烧的真凶。但,病毒/细菌,才是!

  田野表示,大部分导致感冒的病毒都是通过空气传播。“但父母们做的很多事,恰恰是在助纣为虐。”

  一方面,天气寒冷,空气湿度下降。呼吸道黏膜因此容易充血,分泌黏液、“淹死”病毒的能力大幅下降。通过打喷嚏、咳嗽等飞沫传播的病毒趁虚而入,更易黏附在呼吸道内,侵袭机体;

  另一方面,很多家庭(包括幼儿园)觉得:孩子生病→怕冻着,“冷了容易感冒”→长时间关窗。“细菌、病毒都被关在密闭、干燥的室内。整个房间就变成病毒繁殖的大温床。病着或大病初愈的孩子,和病毒贴身相处,极易一病再病。”田野强调。

  郑重提醒:要想防感冒,通风很重要。每天多开窗,病毒都吹跑。  

小儿感冒发烧一周能好吗?

  2“养病过程”:还是那个病嘛?

  如果孩子感冒后,一直没好转,父母要做些排除法:

  首先,排除“反复感染”。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A娃在第一次“感冒”后,稍有好转,就去上学,或到人口密集的场所,很容易被其他人传染,出现第二次“感冒”。

  其次,排除“其他部位继发感染”。如普通感冒后,感染原在体内肆虐,导致中耳炎鼻窦炎等。甚至,由于孩子抵抗力差、病原体毒力强,病情恶化,出现肺炎、败血症、脓毒血症等恶性情况。

  再次,排除“治疗不彻底”。

  田野强调,孩子反复生病,和“没早点用药”,没有绝对关系。

  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90%以上,是病毒感染引起。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不存在“早治疗、早痊愈”的说法。

  如果化验证实有细菌、肺炎支原体等其他病原体感染。早期、足疗程的用药,意义重大,能缩短病程、避免病情进展。

  此时,又分出两种情况。

  其一,有些家长在孩子病情稍见好转后,由于种种原因,自行停止治疗,从而造成病情的反复。

  其二,有些家长担心药物不良反应,不愿给孩子用药。如,过敏体质或平素有哮喘的孩子,感冒后,若咳嗽持久不愈,很可能说明常规抗感染及止咳药物无效,需要加抗过敏及雾化治疗。但一些父母担心激素不良反应,迟迟不愿雾化。

  郑重提醒:要想身体好,人堆少跑跑。用药遵医嘱,治疗才有效。

  (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药——神仙也很无奈呀!)  

小儿感冒发烧一周能好吗?

  3“自身素质”:易病是“天生”的?

  “有时,孩子反复感冒,或感冒后经久不愈,预示着其他疾病。”田野指出。

  1.新生儿;2.有心肺基础疾病的孩子;3.有免疫缺陷的孩子;4.有哮喘等过敏疾病的孩子;5.营养状况不佳者:上述5类孩子,感冒后,更易“小病成大病”。

  若孩子有以上问题,身体有个风吹草动,确实要格外警觉,及时就医、加强护理。

  4“疾病认知”:如何“预知”病越来越重?

  病了马上奔急诊,和,病了不愿去医院:这两者观点在父母中都很有市场。

  孩子病情变化快。虽然我们细心呵护,但TA就是越病越重。

  田野整理一份“常见问题就医一览表”,以提醒父母:若孩子不舒服并出现表内情况,请尽快去医院。

  

小儿感冒发烧一周能好吗?


小儿感冒发烧一周能好吗?

  通用声明:若孩子身体不适>1周,且没有明显好转迹象,务必一定必须就医!

  5“预防观念”:你做对了吗?

  关于“防止疾病恶化”,田野认为,父母应该强化5方面认知:

  a.每天通风、房间保湿

  每天要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每次30~60分钟。同时要监控空气湿度。美国Mayo Clinic建议,冬季室内湿度水平在30%~60%之间,最理想是保持在45%左右。

  b.教孩子学会“咳嗽的礼仪”。包括:咳嗽时用手、胳膊肘捂嘴;咳嗽后及时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这些都能减少交叉感染。

  c.调整“坚持学习、天天向上”的“鸡娃心理”。一旦感冒发烧,可以先在家观察。若发生上述表格中所列的恶化征象,就及时去医院。等症状基本消失,再考虑上学的问题。筑起学习的大楼,不差这一两天。

  d.教孩子“洗鼻”。洗鼻可以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减轻鼻塞、流涕等不舒服。对学龄期儿童,有不少可选产品。对幼龄童而言,可以尝试生理盐水雾化吸入。

  e.吃药/保健品防病,没有根据。那些主张“有事没事喝点板蓝根防感冒”的父母和老辈,请听好:这招没用。

  一方面,中成药成分复杂、药理机制不太明确。板蓝根等中成药预防“感冒”的效果,缺乏科学、系统的研究及观察。

  另一方面,中成药普遍不好吃。你越逼着孩子吃,孩子越抗拒。结果往往两败俱伤。  

小儿感冒发烧一周能好吗?

  美国儿科学会(AAP)下属健康网站曾发文指出:除“特殊儿童”,若日常饮食均衡、什么都吃的孩子,无需额外吃营养补充剂(包括钙制剂、维生素D等)。甚至过量补充维生素A或D或锌等,会让娃生病。

2017-12-22 00:33:52浏览9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卢成瑜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小儿抽动症可以治愈吗
小儿抽动症通常指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一般难以完全治愈,但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疗,部分患者能够有效控制和缓解症状,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孩子会突然出现不受控制的动作和声音。这些动作可能包括眨眼、耸肩、做鬼脸等身体抽动,而声音表现则可能是清嗓子、说脏话等。该病症具有较高遗传倾向,相关基因的变异或缺陷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进而导致抽动症状出现。这种遗传因素使得疾病根源难以彻底消除。在神经生物学方面,患者大脑内神经递质失衡,如多巴胺、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异常,可能引发神经信号传递紊乱,这是抽动症状产生的重要生理基础。由于神经递质系统的复杂性,目前医学手段很难使其完全恢复正常。此外,心理和环境因素在疾病发展中也起到关键作用。长期处于压力、紧张、焦虑的心理环境下,或者遭遇重大生活事件刺激,都可能加重抽动的症状。即便在治疗过程中,这些因素也可能持续干扰治疗效果,导致病情反复。目前治疗手段主要是控制和缓解症状。药物治疗方面,常用药物如氟哌啶醇、硫必利等,能够调节神经递质功能,减轻抽动症状,但无法从根本上纠正基因缺陷或完全修复神经递质系统的异常。心理行为治疗同样重要,通过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态、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然而,这些治疗方法都只是对症处理,难以实现彻底治愈。对于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建议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严格按照医嘱给孩子用药,不能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关注孩子心理健康,营造温馨、和谐、宽松的家庭环境,减少孩子心理压力。
卢祖能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小儿麻痹后遗症
小儿麻痹后遗症主要体现在肢体畸形、肌肉萎缩、运动功能障碍、骨骼发育异常等方面。了解这些后遗症,有助于家长对小儿麻痹症患者的后续护理和康复有更全面的认识。1、肢体畸形:肢体畸形是小儿麻痹后遗症常见的表现。由于病毒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失去神经支配,进而出现肌肉力量不平衡。例如,下肢肌肉受累时,可能出现马蹄内翻足、外翻足、膝关节屈曲或过伸畸形等,这些畸形不仅影响外观,还会对行走和日常活动造成极大阻碍。2、肌肉萎缩:病毒侵袭神经后,受影响的肌肉长期得不到正常的神经刺激,会逐渐出现萎缩现象。肌肉萎缩多呈不对称性,患病肢体的肌肉体积明显小于正常肢体,肌肉力量也显著下降。3、运动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是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核心问题。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轻者表现为肢体活动不协调、力量减弱,严重者则完全丧失运动能力。如行走时,可能出现跛行、步态不稳,甚至需要借助拐杖、轮椅等辅助器具才能移动,极大地限制了患者的活动范围和独立性。4、骨骼发育异常:小儿麻痹后遗症还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由于肌肉力量的改变和长期的运动障碍,骨骼受到的应力分布不均,导致骨骼生长缓慢、变形。若孩子曾患小儿麻痹症,家长需密切关注其身体和心理状况。对于有后遗症的孩子,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运动训练、矫形器具的使用等,以最大程度地改善肢体功能和矫正畸形。
尹春燕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小儿高烧惊厥吃什么药
小儿高烧惊厥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氯唑西林、地西泮等药物。需注意,药物均需遵医嘱使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伤害。若症状加剧,听及时就医。1、对乙酰氨基酚:属于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解热作用。其能有效降低小儿因高烧产生的过高体温,减轻因发热导致的不适。使用时需严格按医生指导剂量服用,避免过量导致肝损伤。2、布洛芬:同样是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也具有良好的退热效果,按照医嘱使用对于小儿高烧惊厥有较好的缓解作用。3、氯唑西林:这是一种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因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当小儿高烧惊厥是由细菌感染导致时,使用氯唑西林可针对性地杀灭病原菌,控制病情。剂量需由医生确定,使用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是否有过敏等不良反应。4、地西泮:为苯二氮?类药物,是控制小儿惊厥发作的重要药物。其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快速抑制大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从而有效终止惊厥发作。在小儿惊厥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缓解症状。建议小儿发生高烧惊厥时,立即将小儿侧卧,清理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不要自行盲目给药,应尽快送往医院,由医生根据小儿具体情况准确判断病因并选择合适药物及剂量进行治疗。平时要注意小儿日常护理,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减少感染机会。定期带小儿体检,了解其身体状况。
卢成瑜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小儿抽风可以治愈吗
小儿抽风能否治愈不能一概而论,这主要取决于抽风的病因等因素,部分高热惊厥引起的小儿抽风可以通过有效治疗实现临床治愈,而脑肿瘤、先天性脑发育异常等引起的抽风则相对棘手,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小儿抽风的原因多种多样,如因高热惊厥引发的抽风,在儿童中较为常见,这类抽风大多是良性的,发作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且发作形式单一,多为全身性发作。当孩子体温快速上升,超过38℃时,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就可能导致抽风发作。只要及时控制体温,减少惊厥发作次数,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神经系统逐渐发育完善,多数孩子很少再发作,基本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然而,若是由脑部器质性病变,如脑肿瘤、先天性脑发育异常等引起的抽风,治疗难度就会大大增加。这些病变会持续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导致抽风反复发作,很难彻底治愈,需要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来控制发作,虽然部分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可以逐渐减少发作次数甚至停药,但仍难以完全治愈。对于小儿抽风,家长要保持冷静,一旦孩子出现抽风症状,应立即将孩子侧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引起窒息,同时解开孩子的衣领,保持呼吸通畅,并及时带孩子就医。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孩子高热,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孩子着凉感冒。对于有癫痫家族史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家族史的孩子,更要定期进行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