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新生儿窒息复苏新理念

  卫生部在北京召开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工作会议。会议透露,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实施4年来取得显著成效,我国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由2003年的4。26%下降至2006年的2。88%;窒息新生儿死于分娩现场的发生率由过去的万分之3。8,降至2006年的万分之2。4。我国新生儿窒息后遗症、并发症明显减少,儿童生存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新生儿致死致残主要原因之一

  全球每年约有1。3亿的新生儿出生,其中约有1000万死于出生后1年内,400万在出生4周后死亡,这些大多数都发生在贫困地区。导致新生儿(28天以内)出现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儿窒息、早产以及分娩时的创伤和感染。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全世界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全球每年400多万死亡新生儿中约有1/4的死因是新生儿窒息,还有100万以上婴儿由于出生窒息而导致脑瘫、学习障碍和其他残疾等问题。

  我国妇幼卫生监测结果显示:2005年我国新生儿死亡率为19。0‰,前三位的死因为早产和低体重、窒息、肺炎,窒息占第二位。2005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因窒息死亡的比例占20。5%,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第二大致死原因。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有关部门2003年底的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新增0~6岁残疾儿童为19。9万,在5类残疾儿童中,智力残疾占54。2%。智力致残原因依次为:产时窒息、早产、宫内窘迫等,产时窒息为致残的首位原因。

  每10个新生儿中就有1个不能够自主呼吸,如果没有一个掌握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这些孩子的生命就得不到保障,运用当代先进的科学手段可以极大程度地防止新生儿窒息导致的死亡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健康安全地来到这个世界。

  1987年美国新生儿学会(AAP)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开发了新生儿复苏项目(NRP)。该项目自1987年在美国首次提出后,迅速被推广到全世界,已有2。5万多位教员和超过140万医护人员接受过培训,培训教材被翻译成22种语言,推广到72个国家和地区,NRP的实验明显地降低了全球新生儿窒息的病死率和伤残率。

  为降低我国新生儿窒息的病死率和伤残率、提高儿童生存质量,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和美国强生儿科研究院,联合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及美国儿科学会等,于2004年4月启动了为期5年的以“自由呼吸,生命之源”为口号的“中国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宗旨是促进婴儿的安全和健康,确保每个分娩现场至少有一名受过复苏培训、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卫生工作人员。该项目的实施,对提高我国妇幼保健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生儿窒息复苏新理念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近年来国际上对有关新生儿窒息复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

  关于对羊水胎粪污染的处理,过去认为,分娩前、分娩时或复苏时的胎粪吸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过去采用的方法是胎儿头娩出后,在其肩娩出前立即对胎儿气道进行吸引清理。但国外的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此方法不能减少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过去对羊水胎粪污染的新生儿分娩后一概采用气管插管吸引胎粪,近年来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对胎粪污染但有活力的新生儿,气管插管吸引胎粪不能减少MAS等的发生率,因此,对羊水胎粪污染但有活力的新生儿不再采用气管插管吸引胎粪;同时,应强调使用胎粪吸引管。

  近年来,人们对正压人工呼吸给氧浓度作了大量临床和实验室研究。过去新生儿复苏时正压人工呼吸用100%氧,近年来人们发现100%氧对呼吸生理、脑血循环可能有潜在的不利影响。国外不少单位对复苏时正压人工呼吸应用100%氧和21%氧(空气)进行了临床和动物试验的对照研究,发现空气复苏能得到与纯氧复苏相近的效果,而且空气复苏减少了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避免了由于高氧血症所造成的损害。但目前尚需要更多的证据来推荐支持应用空气进行复苏。

  在药物治疗方面,过去推荐首剂量肾上腺素通过气管内导管给予,因为建立静脉给药途径需要时间,气管内给药迅速。但近年来研究显示,气管内给药如发挥作用,所需剂量远大于通常的推荐剂量,因此推荐静脉途径一旦建立,应尽可能静脉给药。为防止可能对心肌和脑功能产生的损害,在一般的复苏过程中已不推荐使用碳酸氢钠;同时,对早产儿的复苏和复苏后的处理国际儿科学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遍及全国的培训体系日渐完善 中国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在我国中西部20个省份实施,目标是确保在600个城市的每个分娩现场,至少有一名经过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并掌握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项目启动以来已取得丰硕成果。各项目省按照卫生部的要求,结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对各级医院产科和新生儿科的医生、助产士、麻醉师等开展了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有近200名省级师资通过国家级专家的认证;他们将承担起对本地区医护人员的培训及复训工作和新技术临床应用的评估。

  在各省积极开展复苏技术培训的同时,卫生部还对培训的成果进行了内部督导和外部评估。中国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在2007年雅典国际儿科大会上获得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截至2007年12月底,项目培训工作已覆盖223个市(地)和1270个县(市),累计培训26338人次。地级以上城市覆盖率达100%,县(市)级覆盖率为94%。今年起,将会把培训项目拓展至乡镇级的基层医务人员,一个遍及全国的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体系正日渐完善。

  针对中国乡镇医疗单位有限的条件,项目重新设计了培训课程,简化了对高端设备和技术的依赖,在确保复苏效果的同时,使之能更好地适应于不同环境下的新生儿复苏工作,以满足基层医务人员的需求。建立以医院为单位的新生儿复苏师资队伍将是中国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它将帮助我国每年新出生的1700多万婴儿生活得更加健康。

(实习编辑:林志钧)

2008-07-02 08:13:00浏览3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刀伤疤痕怎样去除
刀伤形成的疤痕去除方法多样,主要涵盖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以及物理治疗等方式。若刀伤疤痕面积较大、影响外观或功能,建议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疤痕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1、药物治疗:患者可遵医嘱外用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其可作用于皮肤及黏膜组织,促进细胞生长,加速表皮损伤修复。还可遵医嘱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如曲安奈德,其能抑制炎症反应,减少胶原蛋白合成,促使疤痕萎缩。2、物理治疗:患者还可使用弹力绷带或压力衣对疤痕部位持续施加压力,其可减少疤痕处的血液供应,抑制成纤维细胞活性,降低胶原蛋白合成,从而防止疤痕过度增生,促使疤痕变平变软。此外,还可通过按摩来促进疤痕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皮肤弹性,辅助改善疤痕外观。3、激光治疗:激光治疗是通过特定波长的激光来发挥作用。激光能量击碎色素颗粒,使其被巨噬细胞吞噬并代谢排出体外,淡化疤痕颜色。同时,其可刺激皮肤胶原蛋白再生和重塑,改善疤痕的质地与平整度,让疤痕与周围皮肤更为融合。4、手术治疗:对于较为严重的刀伤疤痕,如疤痕挛缩影响肢体活动或大面积、明显突出的疤痕,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手术切除。将疤痕组织切除后,精细缝合创口,使疤痕变得更窄更隐蔽。若疤痕面积过大,可能需进行皮肤移植。治疗过程中,患者要密切关注疤痕变化,若出现异常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同时,保持良好心态,因为疤痕去除通常需要一定时间和耐心。
刘涛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痤疮留下的凸起疤痕疙瘩怎么去除
对于痤疮留下的凸起疤痕疙瘩,去除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射频微针、黄金微针、点阵激光、手术治疗等。 1.药物治疗:可以遵医嘱局部外用维A酸类药物,如阿达帕林、他扎罗汀等,这些药物可以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质化,有助于疤痕的改善。 2.射频微针:射频微针是用电极做成排布的微针,根据需要设置刺入皮肤的深度,然后发射射频,将能量传递于真皮层甚至更深的目标层次,从而刺激胶原蛋白再生、减脂塑形。一般参考价格1500-20000元/次,一般7天左右可见一定改善。术后可能会出现红肿或者轻微结痂。 3.黄金微针:黄金微针是刺激皮肤成纤维细胞产生新的胶原,使皮下组织紧致,减轻皱纹,缩小毛孔的治疗。一般参考价格3000-8000元/次,一般1-3周可见一定改善。治疗后可能会导致色素沉着。 4.点阵激光:点阵激光仪具备超脉冲和激光扫描输出功能,进行各种精细的激光手术,能对抗老化皮肤、皱纹、痤疮疤痕。一般参考价格1000-10000元,一般2-3个月可见一定改善。治疗后可能会感染及形成瘢痕。 5.手术治疗:如果疤痕疙瘩体积很大,凸出皮肤表面比较多,药物治疗改善作用不好,可以选择手术切除,如皮瓣移植术、植皮术。术后可以进行浅层放射治疗以抑制复发。 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务必前往正规医疗机构,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治疗期间和治疗后,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疤痕增生又红又硬会自行恢复吗
疤痕增生一般是指增生性瘢痕,增生性瘢痕又红又硬,一般不会自行恢复,建议患者通过日常护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缓解,能够达到改善疾病的目的。 1、日常护理 在日常生活中,增生性瘢痕的患者要注意局部的清洁、干燥,短时间内避免沾水,以免出现感染的情况,还要注意饮食清淡,适量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2、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属于轻度的增生性瘢痕,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积雪苷霜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抑制纤维细胞的增殖,也可以软化瘢痕组织。 3、物理治疗 如果患者属于中度的增生性瘢痕,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脉冲染料激光、强脉冲光等方式进行治疗,能够刺激胶原蛋白的增生,从而达到改善疾病的效果。 4、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可以选择推拿、针灸等方式进行治疗,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也可以达到软化瘢痕组织的目的。 5、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属于重度的增生性瘢痕,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皮肤磨削术、瘢痕切除游离植皮术等方式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增生性瘢痕的情况。 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要注意平时的护理,避免经常用手去触摸瘢痕,也要避免经常用手去抓挠,以免出现皮肤破损的情况,增加感染的概率。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