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导致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常见原因

导致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尽管1990至2015年儿童存活率显著提高,千年发展目标(MDG) 4,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5MR)降低三分之二的目标还没有实现。

  本文更新了2000至2015年儿童死亡率研究,并考虑可持续发展目标(SDG)对儿童生存目标的影响。

  2015年,发生了5.9百万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2.7百万例发生在新生儿时期。5岁以下儿童的死因主要是:早产并发症(1.055百万;95%不确定性范围(UR) 0.935–1.179),肺炎(0.921百万[0.812 −1.117])和分娩相关事件(0.691百万[0.598 −0.778])。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最高的两个区域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的首要死因是肺炎,亚洲南部的首要死因是早产并发症。

  2000-2015年的U5MR数据显示,因肺炎、腹泻、新生儿分娩相关事件、疟疾麻疹所致死亡的减少,导致了总死亡率下降61%,减少35/1000活产儿。

  高U5MR地区的主要死因是肺炎;高、中高、以及中U5MR地区的主要死因是早产并发症;低和极低U5MR地区的主要死因是先天性异常。

  历史数据告诉我们这些常见死因,在以后就应该针对这些死因制定策略,以进一步降低儿童死亡率。

2016-11-14 00:26:09浏览19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5岁儿童检查出梅毒怎么回事,怎么办
5岁儿童检查出梅毒,一般是指5岁儿童感染了梅毒,通常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疾病,此时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方式进行处理,以免加重病情。1、一般治疗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等。如果5岁儿童检查出梅毒,可能是接触到了梅毒患者的血液或体液等。如果病情比较轻微,没有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可以通过多喝水的方式进行改善,多排尿,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疾病的恢复。2、药物治疗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出现了硬下疳、淋巴结肿大等不适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注射用苄星青霉素、注射用普鲁卡因青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3、手术治疗对于梅毒性主动脉关闭不全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如主动脉瓣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等。4、物理治疗如果5岁儿童患有梅毒,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激光治疗、红外线治疗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病情的恢复。5、心理治疗梅毒具有一定的传染性,5岁儿童患有该疾病,可能会出现害怕、恐惧等不良情绪。建议家长多与儿童沟通,适当让儿童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骑自行车等,有助于缓解不良情绪。必要时,也可以及时到正规医院,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治疗。除此之外,5岁儿童感染了梅毒也可以通过中医治疗等方式进行处理。如果5岁儿童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儿童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5岁儿童指甲发白后脱层
茧子一般指胼胝。一岁半宝宝大脚趾起胼胝,可能是鞋袜不合脚、走路过多、先天性足弓塌陷、足癣、跖疣原因引起的,可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1、鞋袜不合脚如果宝宝穿的鞋子或者袜子过小,会导致大脚趾和鞋袜过度摩擦,使脚部的皮肤出现角质增生,引起上述症状。建议家长给宝宝选择宽松、舒适的鞋袜,以免对大脚趾造成挤压,同时还可通过给宝宝使用温水泡脚的方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症状。2、走路过多如果宝宝平时走路过多,会导致脚部的皮肤过度摩擦,从而引起上述症状。这种情况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家长平时应避免宝宝长时间走路,以免对脚部造成刺激,同时还应注意宝宝脚部的保暖,以免引起不适症状。3、先天性足弓塌陷如果宝宝在胚胎发育时期,足弓发育异常,可能会出现足弓塌陷的情况,从而导致大脚趾起胼胝。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并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使用合适的支具进行矫正,必要时还可进行手术治疗,比如跟骨内移截骨术、距下关节融合术等。4、足癣如果家长平时不注意宝宝的卫生,可能会导致宝宝脚部受到真菌感染,从而诱发足癣,导致宝宝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家长平时注意宝宝的卫生,同时还可遵医嘱给宝宝使用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5、跖疣跖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多发生在足底,宝宝会出现脚底皮肤粗糙、角化过度等症状,还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宝宝可遵医嘱使用水杨酸软膏、维A酸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还可以通过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等方式进行物理治疗。除此之外,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宝宝饮食清淡,可以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水果和蔬菜,如柚子、丝瓜、茄子等,保证睡眠,减少熬夜。如有不适,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