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案例:小妮,女,2岁2个月,因“走路不稳”来诊,孩子的身高、体重发育正常,语言表达只会叫“爸爸”、“妈妈”,头颅MRI正常,发育商测定(DQ)82.6(正常85),其中大运动81,语言70。妈妈说:小妮出生情况很好,只是在生后第二天开始有过黄疸,但不是很重,一周后就完全消退了,此后也没有关注这件事。小曼妮学爬、学走路的时间跟别的宝宝差不多,但就是走路不稳,直到2岁多了,家长开始着急了。查阅了小妮的病历记载,生后黄疸时测得的血胆红素224μmol/L,直接胆红素10.4μmol/L,间接胆红素213μmol/L。根据足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血胆红素>220.6umol/L判断,小妮属于比较轻的高胆红素血症。经过小儿康复科、小儿神经科、儿童保健科医生会诊后,考虑目前小妮的运动发育相对落后,与新生儿期黄疸有一定关系。
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新生儿由于代谢的特点,50%-80%的新生宝宝生后一周内(通常是生后2-3天)会出现生理性黄疸,一般情况好,第4~5天到达高峰,7-14天消退,检查肝功能正常。生理性黄疸不会对新生宝宝的身体造成影响,不需要特殊处理。但如果宝宝的黄疸在生后24小时就出现;或黄疸浓度太高,超过生理黄疸的水平;或黄疸浓度上升速度太快那就是病理性黄疸信号。
不能轻视新生儿期的黄疸:影响新生儿黄疸的因素很多,除了新生儿疾病外,围产期因素、地区、种族等也是新生儿黄疸不可忽略的,而且不管何种因素,引起新生儿胆红素浓度过高,都有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一般认为,血清胆红素高于342μmol/L时容易发生胆红素脑病。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患儿体质本身的原因,有些新生儿胆红素浓度未达现行确定的病理值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近年来有研究发现,新生儿胆红素在较低水平时即可引起听力和神经通道功能损伤,也提示单凭血胆红素水平不能预测远期预后。
黄疸引起听力损害比较常见,也被多数人熟知,实际上胆红素进入大脑主要损害大脑基底节,同时小脑齿状核及后联合核、中脑红核及黑质、脑干网状结构等可受累,是脑组织的一种不可逆性的损害,幸存者常常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表现智力低下、语言障碍、手足徐动症、牙齿发育不良、眼睛运动及听觉障碍等等。
黄疸的宝宝应定期到医院随访:如果在新生儿期诊断了高胆红素血症的宝宝均属于高危儿,也就是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智能发育障碍、视听障碍、语言发育障碍、行为发育障碍等神经系统的后遗症。高危儿随访能够达到定期监测评价其生长发育的状况,早期发现异常情况,早期干预,利用大脑发育早期的代偿功能来促进高危儿的行为发育,使其发育达到正常儿童。随访时间:0—6个月每月一次,6-12月每1-2月一次,1-3岁每3-6个月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