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宝宝发热了:家庭处理常见误区

石计朋 儿科 副主任医师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发烧是孩子最常见的一个症状,如何科学地予以养护,对于疾病的康复非常关键。通常发烧要经过三个阶段,即发冷、发热、发汗:发冷时,应添加衣物等以适当保暖,同时喂些温开水;发热时,该减除衣物,并采用温水拭浴物理降温或退烧药降温;发汗时,应及时擦干汗液,穿一些比较宽松透气的衣服,以利排汗。遗憾的是不少一知半解的父母步入了误区,从而给孩子找来了本来可以避免的损失。

误区1急于用药:有的妈妈一旦发现宝宝发烧,就赶紧用退烧药甚至抗生素,这样做不合理。发烧不是一种病,它是提醒你身体内部出现了异常情况,如果体温没超过38.5℃,就不要急于用药,否则会掩盖真正病因。

误区2用冷水擦浴或沐浴:不少家长认为宝宝发烧,浑身发烫,用冷水擦浴或沐浴能很快降温,但这是错误的做法。因为冷水会引起毛细血管快速收缩,不但起不到散热效果,还有可能造成体表温度下降的假象,而实际体温继续升高,发生高热惊厥。

误区3用酒精擦浴:酒精擦浴是一种物理降温的方法,但不适合宝宝,因为会造成宝宝皮肤快速舒张及收缩,对宝宝刺激大,另外,大量使用还有可能造成宝宝酒精中毒。

误区4多穿衣服或被褥“捂汗”:小婴儿的体温调节中枢、汗腺发育还不完善,用“捂汗”的方法不但不能使体温下降,还会使体温聚升,导致高热惊厥的发生,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而且大量出汗后,如果不能及时充不水分,还会造成宝宝脱水。

误区5只注重发烧而忽视其他症状:很多家长认为宝宝烧的越高病情越重,恨不得一下子把体温降下来,因此把心思几乎全放在退烧上,而忽视其他症状,甚至导致严重后果。其实其他症状比发烧更能反映宝宝的健康状况,所以建议家长除了关注体温外,更要关注宝宝的其他症状,一旦发现异常应该及时就医。特别提醒的是孩子发烧时,家长更应观察他的脸色、神态和行动。比如一个体温为38.℃却脸色灰白安静得有点反常的孩子,也许比一个体温为39.5℃但仍能满屋子乱窜乱闹的孩子病得重。

2016-05-11 05:27:43浏览4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查看更多儿科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陈剑锋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宝宝发热寒战怎么回事,怎么办
宝宝发热寒战多考虑是体温过快升高、身体免疫力低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肺炎等原因导致的,需要根据引起的原因对症治疗。1、体温过快升高如果宝宝身体受到细菌、病毒等感染,可能会出现体温上升的情况,从而伴随寒战的症状。家长可以使用温热的毛巾给宝宝擦拭身体,进行物理降温,也可以遵医嘱给宝宝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2、身体免疫力低下如果宝宝的自身免疫力比较低,导致身体更容易受到外来病毒的入侵,也可能会引起上述症状。宝宝可以多吃营养物质比较全面的食物进行改善,比如乌鸡排骨汤、黄豆猪蹄汤等。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由于宝宝的年龄较小,身体的各个器官还没有完全发育完善,此时更容易受到细菌或病毒的感染,从而诱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现象,甚至会出现体温异常的症状。家长可以遵医嘱给宝宝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4、急性胃肠炎如果平时不注意饮食卫生,导致宝宝胃肠道黏膜受到细菌的感染,可能也会使体温调节中枢出现异常。宝宝可以多喝温水进行改善,家长也可以遵医嘱给宝宝使用蒙脱石混悬液、头孢丙烯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5、肺炎肺炎是指肺泡、远端气道和肺间质的感染性炎症,可出现胸痛、发热、咳痰、寒战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使用头孢克洛分散片、阿奇霉素分散片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做好宝宝的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宝宝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张碧云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一岁宝宝反复发热怎么回事,怎么处理
一岁宝宝反复发热多考虑是护理不当、环境适应能力差引起的,也可能是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急性胃肠炎等疾病导致的,建议患者根据引起的原因对症治疗。 1、护理不当 由于一岁宝宝的年龄较小,身体各个器官还未发育完善,如果在平时生活中不注意合理喂养,可能会导致宝宝身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出现反复发热的现象。建议家长多注意宝宝的护理情况,也要注意室内温湿度适宜。 2、环境适应能力差 一岁宝宝反复发烧可能是由于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身体免疫系统没有发育完全,容易导致身体出现反复发热的情况。建议家长可以用毛巾擦拭身体,可以起到降温的效果,如果体温超过38.5°C,可以遵医嘱服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3、急性支气管炎 由于微生物感染、物理化学性刺激等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可能会出现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还可能会伴随发热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进行治疗。 4、肺炎 指发生在肺泡、远端气道和肺间质的感染性炎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应用复方鲜竹沥液、小儿止咳糖浆等药物进行治疗。 5、急性胃肠炎 由于一岁宝宝的胃肠道功能比较虚弱,如果吃了不洁净的食物,可能会导致病原体侵入胃肠道,引起急性胃肠炎,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还可能会伴有发热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去医院就医,明确疾病对症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做好宝宝的保暖措施,避免着凉,以免引起身体不适。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脊柱裂在宝宝是胎儿的时候能查出来吗
脊柱裂在宝宝是胎儿的时候是可以查出来的。对于孕妇来说,建议按时进行孕期产检,包括常规的超声检查和血清学筛查等,以便及时发现胎儿可能存在的问题。首先,从超声检查技术来看,超声是孕期常用的检查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胎儿的脊柱形态。在怀孕18-24周左右,胎儿的脊柱结构已经发育到一定程度,此时通过超声检查,医生可以观察到胎儿脊柱的连续性、椎弓的形态等。如果存在脊柱裂,超声图像上会表现出脊柱的异常声像,如脊柱中线回声中断、局部有囊性膨出等。而且,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三维超声和四维超声的应用,能够更直观、更立体地呈现胎儿脊柱的情况,提高了脊柱裂的检出率。其次,从血清学筛查角度来说,孕妇血清中的某些标志物也可以为脊柱裂的诊断提供线索。例如,甲胎蛋白(AFP)在胎儿患有开放性脊柱裂时,会出现明显升高。一般在怀孕16-18周时进行血清学筛查,检测孕妇血清中的AFP水平,如果结果异常升高,结合超声检查,就可以进一步怀疑胎儿存在脊柱裂等神经管缺陷疾病。这种血清学筛查与超声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判断胎儿是否患有脊柱裂。同时,孕妇在孕期要注意补充叶酸,一般建议从孕前3个月开始补充,直至怀孕后3个月,这有助于降低胎儿神经管缺陷的发生风险。此外,孕妇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放射性物质、化学毒物等,以保障胎儿的正常发育。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