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医院故事)永不言弃

         在儿科,我们偶尔会看见一些被家属放弃治疗的孩子。

    这些孩子,大多是病入膏肓已无法治疗的孩子,这是一种痛苦的决定。

    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即使孩子病情很危重,也不离不弃。

    说来也怪,那些依从性很强并且乐观的面对孩子病情发展的家长,他们的孩子,有时候恢复的却很好,甚至比预期的结果还要好。   这一天,我在门诊碰见了前来复查的已经三岁了的洋洋,就是我上面说的那种情况。

看着他欢蹦乱跳的样子,我几乎无法想象小家伙就是半年前曾经在抢救间抢救的那个昏迷两周的孩子。我惊讶的对孩子母亲说:“没有想到恢复的这样好!”孩子的母亲快乐的对我说:“是呀,当初我还想他只要能保住一条命,我就知足了……”    洋洋这个孩子,我记得很清楚.半年前,他因为感染了病毒性脑炎住在了我们科,来的时候已经昏迷快一周了.因为在当地医院抽风控制的不好,才转到了我们科的。那天,主任查房,亲自对家属谈了病情和治疗方案,并且告诉他们,治疗孩子恐怕花费很多,但也不能保证可以挽救住生命。我想,这个家属恐怕要哭得"淅沥哗啦"的了。没有想到,主任话音刚落,孩子的母亲就说话了,有点东北口音,嗓门很大:“我信任你们大医院,所以才转过来,你们就尽力治吧,需要多少钱,我们就准备多少,我们就是借也要给孩子看病,孩子就交给你们了,主任你放心的去治吧,即使孩子不行了,那是他的命,我也不怪你们!”    没有想到,这个母亲能这样说!她的话,让我心里热乎乎的,我非常感动。我看一眼主任,主任点了点头,脸上也露出了少有的微笑。主任说:"你放心,我们会尽最大努力的!"    我不由的多看了几眼孩子的母亲,孩子的母亲偏胖,短头发,大眼睛,这样的母亲,让我佩服和感动!   这天晚上,恰好我值班,我看到孩子的母亲在办公室外面徘徊,好象有话想说,我把她叫进办公室,问她有什么事情.孩子的母亲有些不好意思的说:“看到你忙,本不想打扰你。”.

----“不要紧,这会不忙了,你有什么事情?”我说.   “我就想问问,这样的孩子,你们见的多不多?他们恢复的大都怎样了?”   我告诉了她我了解的一些情况,聊了一会儿,孩子的母亲有点不好意思的说:“你是不是觉的我有些没心眼,有些人觉的我大不咧咧的,好象什么也不在乎,其实我心里也很难受的,但是我知道哭也没有用,重要的是配合你们治疗......”    “天下母亲都一样,哪个不爱自己的孩子呢?我理解你,也因为你的坚强而感动.我也想问你一句话,你有没有想过放弃治疗?”我忍不住问了一句.    “从来没有!家里的确有些人建议我放弃,可是我不愿意。他是我生的,我怎么能放弃呢?我想了,只要他能活过来,即使以后有残疾,我也要养他一辈子。谁叫他是我的孩子呢?”说完,孩子的母亲眼里有了泪花......    后来,孩子苏醒了,生命是救了过来,但是不会说话,还有一侧肢体的偏瘫。孩子在我们科里继续住了一段时间,并且进行了康复治疗。后来偏瘫的肢体有些恢复了,就带药出院了。再后来孩子定期来我们医院康复治疗了很多次,一次比一次恢复的好!         没有想到,半年过去了,孩子虽然还不能说话,但可以理解家属说的话,而且可以满地跑了,真是恢复的比预期还好。    “永不言弃”,我的脑海中忽然涌现出这四个字,是呀,只要家长不放弃,或许连上天也会感动,让世界不放弃每一个不应该被放弃的孩子!          (写于2006年)        

2016-01-02 14:22:01浏览4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科普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教你永不失眠的睡前一招是什么
临床上没有永不失眠的睡前一招的说法。但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调理、生活调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理疗等方式来改善睡眠。 1、饮食调理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也可以适量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苹果、香蕉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起到辅助改善睡眠的作用。 2、生活调理 平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也要避免白天睡觉时间过长,以免导致生物钟紊乱,从而影响到正常的睡眠质量。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或者紧张,以免引起入睡困难的情况发生。 3、药物治疗 如果通过上述方法无法得到缓解,则需要及时就医,并且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安神补脑液、枣仁安神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具有养血安神的功效,有利于促进病情恢复。 4、物理治疗 必要时还可以配合医生通过针灸、按摩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能够有效疏通经络,达到辅助改善睡眠的目的。 5、中医理疗 此外,还可遵医嘱采用艾灸、推拿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也有助于促进机体血液循环,进而达到辅助改善睡眠的效果。 若症状持续加重,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刘恒鑫副主任医师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三甲
祛斑永不反弹的一招是什么
通常情况下,并不存在祛斑永不反弹的一招,因为祛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因素,包括遗传、日晒、生活习惯等。因此,要实现祛斑且不易反弹,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并长期坚持,个人不仅要注意防晒、均衡饮食等日常护肤与生活习惯,还可以咨询专业的医生后采取外用药物、激光祛斑、E光祛斑等方式辅助色斑的消退。 1.防晒 紫外线是导致色斑形成和加重的主要因素,因此,做好防晒工作是祛斑的首要步骤。建议选择SPF值高于50且持久性好的防晒霜,并定期补涂。外出时还可以通过穿防晒衣、戴防晒帽、打太阳伞等物理方式防止皮肤直接暴露于紫外线下。 2. 均衡饮食 饮食中富含的维生素C、维生素E和抗氧化剂等有助于抑制黑色素的形成,建议多食用莴笋、花椰菜、空心菜、芒果、蓝莓、猕猴桃、核桃、碧根果、榛子等新鲜蔬果、坚果。 3.外用药物 对于轻微的色斑,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氢醌乳膏、维A酸乳膏等药物进行局部治疗。氢醌乳膏可通过抑制酪氨酸转化为3,4-二羟苯丙氨酸的酶氧化作用和抑制其他的黑色素细胞代谢过程而产生可逆性的皮肤褪色。维A酸乳膏可影响黑色素细胞的黑色素生成,对酪氨酸羟化酶、多巴氧化酶及二羟基吲哚氧化酶等三型催化酶活性都有抑制作用,从而降低黑色素形成、减轻皮肤色素沉着。 4.激光祛斑 激光祛斑是利用不同颜色的高强度激光照射在斑点上,激光能量使染色斑点颗粒崩解,从而达到淡斑目的,此方式更适用于眼睑、淡黄色雀斑和色素沉着。 5.E光祛斑 E光祛斑是用光子作用于皮肤组织,利用光热作用将皮肤内部的一些色素颗粒和色素细胞进行处理,改善色斑等色素性问题。E光祛斑可减少脸部的黑色素,能够辅助祛除多种色斑,让肌肤变得更加美白通透。 但需要注意的是,祛斑并非一劳永逸的过程,需要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经芳艳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痔核怎么能消除永不复发
痔核是指痔,一般没有痔消除永不复发的说法。痔是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是常见的肛肠疾病,由于肛管或直肠下端的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易出现排便时出血、疼痛、肛门瘙痒、痔赘脱垂等症状。痔可以通过饮食调理、运动锻炼、提肛运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改善。1、饮食调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香蕉、火龙果、芹菜等,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便秘,减少对痔的刺激,有利于病情恢复。2、运动锻炼患者平时也可以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如慢跑、游泳、打太极拳等,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帮助消化,预防便秘,对于痔的恢复也有一定帮助。3、提肛运动提肛运动是指有规律地往上提收肛门,然后放松,可以促进肛门部位的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缓解痔的不适症状。4、药物治疗如果患者出现便血、肛门瘙痒等症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痔疮栓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缓解不适症状。另外,患者还可以遵医嘱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有助于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减少对痔的刺激。5、手术治疗如果患者通过上述治疗方式效果不佳,则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如痔切除术等,可以切除痔,改善病情。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劳逸结合,以免加重病情。饮食上注意保持营养均衡,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助于补充机体所需营养。
赖迪生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怎么根治高血压,永不复发
一般没有根治高血压永不复发的说法,但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调理、作息调理、运动调理、心理护理、药物调理等方式控制病情。 1、饮食调理 高血压患者平时要注意合理饮食,以清淡食物为主,可以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避免吃高盐、高脂肪食物。同时,还要注意多喝水,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2、作息调理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不要经常熬夜,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3、运动调理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比如慢跑、打太极拳、游泳等,能够增强自身抵抗力,还可以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高血压的情况。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导致血压升高。 4、心理护理 高血压可能与长期精神过度紧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建议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必要时,患者也可以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治疗。 5、药物治疗 如果高血压的病情比较严重,还需要配合医生服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硝苯地平缓释片、卡托普利片等,能够起到降压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医,进行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医生挂号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