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生博客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儿科 > 儿科医生博客

母乳性黄疸,相对安全也要重视监测和随访

举报/反馈
2016-05-25 13:56:0439健康博客

  临床上,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况:

   (1)新生宝宝3-5天出现黄疸,逐渐加重,需要治疗,但肝脾不大,肝功能正常,又找不到原因;

   (2)生理性黄疸出现后延迟不退,持续时间长达3-4周或更长;

   (3)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个别1-2个月才完全消退。

    这些宝宝的共同点是纯母乳喂养,宝宝吃奶好,精神状态好,生长发育好。家长经常描述的一句话是:我的宝宝好像除了有点儿黄之外,什么都好。虽然看起来宝宝什么都好,家长们也会想尽办法给宝宝退黄,多次就医,吃中药、民间偏方等都会用上。实际上,一些过渡的治疗是没必要的。

   以上所描述的情况,医生首先要排除病理性原因外,停喂母乳3天,黄疸会明显减轻,临床上诊断为“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表现:母乳性黄疸是指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临床主要特征是新生儿母乳喂养后不久即出现黄疸,但无其他全身症状,足月儿多见。一般可分为早发型及迟发型两种类型。早发型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出现时间及达到高峰值的时间相似,即在出生后的3天左右出现,并于第4-6天最明显,然后在两周内消退。然而,从临床经验来看,母乳性黄疸的最高值要超过生理黄疸。迟发型者出现的时间较晚,常紧接生理性黄疸之后发生,也可能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加重,也就是说母乳性黄疸常在宝宝出生后7-14天出现。

   母乳性黄疸原因: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母乳中富含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水解结合胆红素为非结合胆红素,小肠被重吸收,从而增加了肠-肝循环,结果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加而出现黄疸。如果母乳不足,开奶晚,胎粪排出延迟,也会增加胆红素的吸收。

   黄疸期间需要停母乳吗?虽然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但如果因母乳性黄疸而引起的黄疸程度较重,仍需予以适当处理。可暂停母乳喂养3天,暂停母乳期间,应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黄疸消退后,可以继续喂母乳,即使黄疸再出现亦不会达到原有程度。对于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应鼓励母乳早开奶,多次少量喂奶,增加大便次数,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可降低黄疸发生率。

   需要提醒的是黄疸宝宝家长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要擅自使用不科学的偏方,无意中伤害到宝宝。

   相对安全,也要重视监测随访:至今为止尚无因母乳性黄疸导致胆红素脑病的报道,但因新生儿早期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血中高水平的未结合胆红素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所以,对母乳性黄疸也要严密监测和加强随访,建立必要的随访以便进行生长发育的评价,早发现早干预防止脑损害。

欧宏亮副主任医师肝病科 宁波市第二医院  三级甲等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