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谈慢性咳嗽

赵曙光 急诊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太和县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这些天上门诊,天天都有不少的孩子因为反复咳嗽而就诊,有的几周、有的几月、甚至有的几年,这样的孩子还真是让家长闹心,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宝,长时间的咳嗽,让家长走了不少的医院,可是因为诊断不清,治疗的效果也不理想,病情反复的发作,其实, 慢性咳嗽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但由于一些检查在幼小儿童很难进行,因而诊断并不十分容易,通过询问病史、仔细全面查体,有助于诊断疾病。如果能对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常见疾病及其临床表现有所了解,那么,根据症状、体征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就比较容易对病因作出判断,以使防治更加有效。临床资料显示,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有以下10类。

1、鼻后滴流综合征: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鼻炎、鼻窦炎等形成的鼻腔分泌物经后鼻道流入咽后壁,刺激咽后部所引起的反射性咳嗽。临床特点是慢性咳嗽、伴或不伴咳痰,咳嗽以夜间和清晨为重。同时,患儿有鼻塞,感到似乎有东西滴入咽后壁,需要经常清嗓。抓住鼻部炎症病史及上述特征性表现,结合咽部检查,若发现口咽部有黏液或脓性分泌物有助于诊断。治疗关键是控制炎症、消除鼻部病变,咳嗽症状可随之消失。2、咳嗽变异型哮喘:是一种以干咳为唯一症状的支气管哮喘特殊类型。临床特点是慢性咳嗽,少痰或无痰,昼夜均有咳嗽,运动时、感冒时、吸入冷空气后咳嗽加重,肺功能检查可发现可逆性气道阻塞,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具有诊断意义。治疗原则同典型的支气管哮喘,糖皮质激素和舒喘灵气雾剂吸入治疗效果良好。3、过敏性咳嗽:是一种特发性过敏性疾病,临床特点为干咳、不伴喘息及呼吸困难,气道反应性正常,胸部X线检查亦正常,不会发展成为哮喘,但可有其他过敏性疾病伴随。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和抗过敏药为主,无需使用支气管控制剂。4、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是一种以不伴哮喘、无气道反应性增高,给予支气管扩张剂无效,而给予糖皮质激素有效的慢性咳嗽疾病。临床特点是干咳、伴或不伴咳痰,不伴喘息,痰及血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治疗原则同过敏性咳嗽。5、胃食管反流:是由于胃内容物频繁逆流入食管,刺激咽喉部而引起干咳,伴有反复性喘息、阵发性呼吸困难等气道高反应性症状。同时,患者还伴有反酸、呃逆、呕吐、胃灼热等消化道症状。诊断依靠出现喘息,先有或同时伴有反酸、烧心,并将二者之间联系起来,结合24小时食管PH监测阳性及试验性抗酸治疗有效。治疗关键是抗反流,随着反流减少其咳嗽症状减轻,无需特别服用抗哮喘药物。6、气管、支气管异物:4岁以下儿童,尤其是男孩好动、好奇、贪吃,故而容易引起误吸而引起支气管异物。一般可查出异物吸入及突发性呛咳史,随后有慢性咳嗽表现,肺部听诊可发现一侧肺部呼吸音减低,胸透可见纵隔摆动现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有气道异物是诊断的重要依据。治疗关键是取出气道异物。7、肺结核:儿童是肺结核的高发对象,如果儿童罹患支气管内膜结核,可引起慢性咳嗽。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伴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肺部X线、痰菌检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的重要依据。抗结核化疗是治疗的关键。8、感染性咳嗽:感染性咳嗽是在呼吸道病毒或衣原体、支原体感染以后所致的一种慢性咳嗽。感染性咳嗽主要见于5岁以下儿童,发生率为5%-8%,并非少见。临床特点是在咳嗽发生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咽痛、流涕等,而在这些症状消失后,咳嗽仍然持续,可长达4周以上。治疗关键是服用止咳祛痰剂,配合糖皮质激素效果增强。9、心因性咳嗽:又称精神性咳嗽或习惯性咳嗽,主要见于学龄期儿童,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其特点是在玩耍及睡眠时咳嗽减轻或消失,而在安静时说咳就咳,咳嗽声音响亮、刺耳,在精神不愉快或受到家长训斥时其咳嗽往往加重。在排除其他咳嗽病因后,予以心理支持及疏导可使症状缓解。10、慢性支气管炎:在儿童中少见,但如果儿童有支气管扩张,则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例增高。临床特点是慢性,伴有痰多或呈现脓性痰,肺部X线可见肺纹理增粗及紊乱,治疗关键主要是抗感染、止咳、祛痰及平喘。
2016-01-14 20:38:52浏览14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王利群主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子宫功能性出血是怎么回事
子宫功能性出血的病因主要包括非疾病因素和疾病因素,非疾病因素涵盖了生活作息紊乱、药物影响等方面;疾病因素则涉及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等具体病症。一、非疾病因素:1、生活作息紊乱: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等,会干扰人体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功能。这一轴系负责调控女性的月经周期,一旦其调节功能失衡,就可能导致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从而引发子宫功能性出血。2、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紧急避孕药,其主要成分是大剂量孕激素。服用后会使体内激素水平短时间内大幅波动,干扰子宫内膜的正常生长和脱落规律,进而导致子宫异常出血。二、疾病因素:1、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局部过度生长形成息肉。息肉组织的血管丰富且结构异常,容易破裂出血,导致子宫不规则出血,表现为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或非经期出血。2、子宫肌瘤:尤其是子宫黏膜下肌瘤,会凸向宫腔,改变子宫腔形态,影响子宫收缩,同时也会使子宫内膜面积相对增大。这些改变会导致子宫血管受压、扭曲,引起血管破裂出血,出现月经量增多、周期紊乱等症状。对于出现子宫功能性出血的患者,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妇科检查、超声、血液激素水平测定等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在明确病因前,避免自行使用止血药物,以免掩盖病情。此外,在出血期间,要注意及时更换卫生巾,保持局部干燥。还应避免盆浴和性生活,防止细菌进入阴道和子宫,引发妇科炎症。
王利群主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子宫功能性出血的症状
子宫功能性出血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异常增多、经期延长等,这些症状会对患者的生理和生活产生多方面影响。若出现上述子宫功能性出血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妇科检查、超声检查、激素水平测定等明确病因。1、月经周期紊乱:患者原本规律的月经周期出现改变,可能表现为月经提前,即月经周期短于21天;也可能出现月经推迟,周期超过35天,甚至数月不来月经。这种周期的不规律性使得患者难以预测下次月经来潮时间,严重影响正常生活节奏。月经周期的紊乱根源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异常,导致激素分泌失衡,无法维持正常的月经周期节律。2、月经量异常增多:正常月经量一般为20-60毫升,而子宫功能性出血患者月经量常超过80毫升。表现为经血大量涌出,卫生巾或卫生棉条更换频繁,甚至出现大血块。持续的月经量过多会导致患者失血过多,影响身体健康,且可能因频繁更换卫生用品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月经量增多主要是由于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在脱落时出血面积大、速度快。3、经期延长:正常经期通常为3-7天,而子宫功能性出血患者经期可能延长至10天以上,甚至淋漓不尽持续数周。长时间的阴道出血会使患者感到身体疲惫,同时增加生殖道感染的风险,如引发阴道炎、盆腔炎等。经期延长是因为子宫内膜修复过程受阻,无法正常止血和再生。患者日常需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治疗期间严格遵循医嘱,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查,以便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谭金凤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子宫功能性出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子宫功能性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病因包括非疾病因素和疾病因素。非疾病因素主要有生活习惯不良,疾病因素则包括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等。建议女性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一、非疾病因素: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节律,进而影响激素分泌。过度节食会导致身体营养摄入不足,影响子宫内膜的正常生长和修复。而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可能引起子宫收缩,导致子宫内膜局部血管破裂出血。二、疾病因素:1、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息肉是子宫局部内膜过度生长所致,息肉表面的血管丰富,容易发生破裂出血。其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雌激素水平过高、炎症刺激等有关。2、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当肌瘤生长到一定程度,会影响子宫的收缩,导致血管破裂出血。此外,肌瘤还可能压迫子宫内膜,使子宫内膜面积增大,从而引起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功能性出血症状。3、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癌组织侵犯子宫内膜,使其变得脆弱,容易出现不规则出血。其发病与雌激素长期刺激、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有关。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包括妇科超声、宫颈涂片等,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妇科疾病。如果出现月经紊乱、异常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王利群主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子宫功能性出血应该怎么调理
子宫功能性出血可通过生活方式调理、药物调理、中医调理等方法应对。该疾病是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通常全身及内外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存在。若出现此类症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妇科就诊。1、生活方式调理: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每晚保证7-8小时睡眠,良好的作息有助于调节内分泌,稳定激素水平对子宫功能性出血恢复有益。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经期卫生,勤换卫生巾,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防止感染。适度进行散步、瑜伽等运动,可增强体质,但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加重出血。2、药物调理:医生通常会根据出血类型和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药物。对于青春期及生育年龄无排卵性子宫功能性出血,常使用地屈孕酮、黄体酮等孕激素,使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停药后发生撤退性出血,起到药物性刮宫作用。对于绝经过渡期子宫功能性出血,可遵医嘱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屈螺酮炔雌醇片的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通过抑制排卵、调节激素水平来止血并调整月经周期。3、中医调理:中医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等进行辨证论治。常见的中药调理,会选用像三七、蒲黄等具有化瘀止血功效的药材,帮助止血的同时还能避免瘀血在体内停滞。若患者伴有气血亏虚,会加入黄芪、当归等药材以补气养血。除了中药内服,还可采用艾灸的方法,选取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位,通过温热刺激穴位,起到温通经络、止血固冲的作用,从而调节月经,缓解子宫功能性出血症状。建议患者注意观察出血情况,包括出血量、出血时间、出血颜色等,如有异常及时记录并告知医生。避免精神紧张、焦虑,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对病情恢复有积极作用。若治疗过程中有出血量突然增多、头晕心慌等严重贫血症状,应立即就医。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医生挂号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