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一大早,在许教授的安排下,我来到了著名的北京儿研所哮喘门诊参观学习。
在马煜老师热情的接待下。我先后参观了他们的肺功能室,脱敏治疗室,雾化室。幸运的观看了孩子做激发试验和舒张试验的场景。他们的设备精良,我亲眼看到3岁的孩子顺从的做肺功能的场景,这里新生儿都能做肺功能,真让我感慨。
随后,我跟随刘传合教授上门诊。
这一天,儿研所(听说北京6月一号开始试行)废除了医生实名制制度,就是说,患者只能挂医生的号,挂谁的,不知道。被挂上刘教授的患者很激动,说真的很幸运。刘教授很认真,每个患者的药物单,他都认真的打出来,然后亲手粘在病历上。刘教授话不多,患者依从性也很高,拿了药就走,没有很多疑问,看来,这就是权威性的魅力所在。
下午的时候,我有幸碰到科室主任曹玲教授在特诊室坐诊。曹主任长的漂亮不说,说话心声细语,非常温柔,对患者很有耐心。曹主任没有架子,对我的提问耐心的一一解答,这让我最初紧张的心舒缓了下来。
在曹主任那里,我看到,她们管理哮喘患儿非常正规,也非常有特色。他们借助肺功能检查的结果,帮助患者调药和加药。她们可以随时给孩子雾化,雾化十分钟后,再次做个肺功能,然后借助一些指标诊断孩子是否是哮喘或调整哮喘用药。在曹老师的门诊,我见到一个对牛奶过敏严重的孩子,孩子起初喝牛奶后哮喘就发作,因为没有治疗,孩子后来发展到闻到牛奶味道就会哮喘发作。
我在门诊见到一个快要停药的孩子,孩子妈妈对我说,她的孩子跟随这里的大夫治疗了3年,中间没有复发。非常满意。我问家属中间有没有懈怠的感觉,看着孩子好了,不复发了,就不想用药了的情况,孩子妈妈说没有,因为她的孩子过一段时间就来做肺功能,里面的一些指标没有恢复,所以,她一直配合医生用药,不敢耽误孩子的病情。
我听后感慨良多。精良的仪器和依从性有这么大的关系。没有好仪器。家长看不到一些指标,自己就会松懈。这一点,真是值得我好好学习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