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婴幼儿过敏多样化表现,出生预防可避免大麻烦

石计朋 儿科 副主任医师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WHO数据显示,过敏性疾病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第六大疾病。据统计,每年2000万的新生儿中有五分之一是过敏高风险婴儿,并呈现出急剧增长的趋势。 据调查显示,婴儿期的过敏对宝宝长远的健康有着潜在的影响。所以,婴幼儿过敏已成为21世纪最受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一、婴幼儿过敏表现多样化

过敏主要累及皮肤、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大家最熟悉的是皮肤出疹,也就是特应性皮炎(又称湿疹)。宝宝出现这些症状,你想到过敏了吗?

1、反复吐奶

2、腹泻

3、便秘

4、哭闹、睡眠不安

5、体重增加不好

以上这些症状因为一些正常的宝宝也会出现,家长一般不会想到是过敏。在临床工作中,遇到越来越多这样的小宝宝,往往会当消化功能紊乱治疗,效果不理想,经检查被确诊为牛奶蛋白过敏,调整喂养后症状得到改善。

二、食物过敏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过敏

婴幼儿由于胃肠道粘膜的保护功能发育不成熟,外来蛋白极易通过,同时由于免疫功能不完善,容易发生食物过敏现象。常见的食物过敏原有:坚果类(如花生)、牛奶、鸡蛋、大豆和小麦等,对婴儿来说,牛奶和鸡蛋是最主要的食物过敏原,年龄越小,过敏越多。曾发生过敏的婴儿,其后30-80%将会发生其他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或特异性皮炎等。

三、不能忽视遗传和剖宫产造成婴儿过敏的风险

1、过敏有较强的遗传性:父母过敏史与宝宝发生过敏风险的几率为

如果父母都没有过敏史,宝宝发生过敏的风险为15%;

如果父母一方有过敏史,宝宝发生过敏的风险增加到20-40%;

如果父母双方均有过敏史,宝宝发生过敏的风险高达60-80%。

2、剖宫产是无菌分娩过程,不利于宝宝免疫系统的激活和成熟。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无家族史过敏史的剖宫产儿,其过敏风险增加23%;有家族过敏史的剖宫产儿,其过敏风险增加3倍。

四、过敏预防从宝宝出生开始,从食物过敏做起

一旦宝宝发生食物过敏,一般只能采取回避过敏原及对症治疗的方法,通常较难治愈,并且会影响宝宝一生,因此,过敏预防十分重要,宝宝一出生就不要给他/她过敏的机会。

1、自然分娩:让益生菌尽早在宝宝肠道安家落户,对预防过敏起到重要作用。

2、第一口尽量母乳喂养,并坚持出母乳喂养到6个月:宝宝出生后最好半小时以内就吸吮妈妈的奶头,宝宝在吸吮乳汁的同时会把细菌吃进去,有利于早早营造肠道的健康环境。在婴儿肠道不成熟期,母乳喂养可减少接触异体蛋白的机会,母乳中的蛋白对于宝宝来说是同种蛋白,一般不会发生过敏反应。另外,母乳中的特异性抗体可诱导肠粘膜耐受,从而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

3、如无母乳或母乳不足,选用适度水解蛋白配方奶

如果母乳不足或无母乳的婴儿,同时家族有过敏史,建议使用适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喂养。建议从出生开始至少坚持使用6个月以上,以降低婴儿乳蛋白过敏的风险。

4、宝宝出生后6个月辅食添加注意点:(1)首先添加易于消化而又不易过敏的食物,米粉可作为试食的首选食物,之后逐渐添加蔬菜、水果,然后再试食肉、鱼、蛋类等。(2)每次引入的新食物,应为单一食物,少量开始,以便观察婴儿胃肠道的耐受性和接受能力,及时发现与新引入食物有关的症状,这样可以发现婴儿有无食物过敏,减少一次进食多种食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3)有过敏高风险的宝宝,鸡蛋蛋白、花生、鱼虾等容易过敏的食物,最好在宝宝1岁后再添加。

 

2016-03-08 10:54:30浏览7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吴泽霖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婴幼儿挑食偏食的原因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婴幼儿挑食偏食的原因可能是不爱吃辅食、家长喂养方式不当、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微量元素缺乏、身体不适等原因导致的。 1、不爱吃辅食 由于婴幼儿的年龄较小,胃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如果过早添加辅食,可能会导致胃肠道不耐受,出现挑食、偏食的情况。建议家长可以适当减少辅食的喂养量,并循序渐进,可以使婴幼儿逐渐适应辅食。 2、家长喂养方式不当 婴幼儿挑食偏食可能是家长喂养方式不当导致的。家长可能将饭菜做得过于油腻,就会导致婴幼儿不爱吃饭。建议家长改变喂养方式。 3、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婴幼儿挑食偏食也可能是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导致的。有些家长平时比较溺爱婴幼儿吃饭的习惯,就会导致偏食的情况。建议家长注意培养婴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4、微量元素缺乏 如果婴幼儿体内的锌元素、铁元素摄入不足,容易影响食欲,导致出现挑食、偏食的情况。建议家长平时注意婴幼儿的饮食均衡,必要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婴幼儿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硫酸锌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5、身体不适 婴幼儿挑食偏食也可能是身体不适导致的。如果婴幼儿正处于生病期间,如感冒、胃肠炎等,可能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下降,从而出现挑食偏食的情况。建议家长及时带婴幼儿就医,进行治疗。 建议家长及时带婴幼儿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并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张保华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三甲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生物、环境、婴幼儿的主动活动等因素。 1、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又分为遗传因素和生理成熟因素,两者都为幼儿心理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和基础。父母的性格品性、身体特征都有可能通过遗传传递给孩子,遗传因素是最典型的因素,可能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生理成熟,是指机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生理成熟主要依赖机体族类遗传的成长程序,有一定的规律性。伴随着婴幼儿年龄的增长,生理成熟情况的升高,婴幼儿的心理状态也会渐渐完善。 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婴幼儿所受的教育环境。社会环境因素对婴幼儿的心理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社会经济地位、社会风气均会对婴幼儿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婴幼儿缺乏独立思考及辨别事物的能力,不良的社会风气不利于婴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孩子生活在家庭中,所以家庭成员的关系以及氛围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重要的影响,父母的生活习惯、说话方式以及教育方法可能会影响孩子的生长。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谐的家庭环境,以及正确引导性的教育为幼儿的心理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婴幼儿的主动活动因素 婴幼儿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群,任何外界的因素,没有婴幼儿与之相互作用,就难以发挥影响作用。孩子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发展并表现出来的。心理内部矛盾是在活动中产生并转化的,游戏是最适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活动。 婴幼儿的心理发展一般有明显的规律,如果在一个阶段内婴幼儿的心理发展出现明显与正常情况出现偏离时,建议及时到心理科就诊,咨询心理科医师。平时父母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可以带孩子做一些户外运动,消除孩子的消极情绪。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麻腮风和麻风一样吗
麻腮风与麻风不同。这两种疾病在致病原因、症状表现及危害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正确认识这些区别对于疾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意义重大,能有效避免因混淆而延误病情。麻风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引发,该菌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其发病机制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细菌在体内大量繁殖,导致皮肤出现红斑、结节、斑块等损害,同时侵犯神经,引起肢体麻木、感觉障碍、肌肉萎缩等症状。而麻腮风并非单一疾病,其涵盖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种病症。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病毒经呼吸道传播进入人体,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增殖后,进入血液引发全身感染,导致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及口腔麻疹黏膜斑,随后全身出现红色斑丘疹。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所致,病毒主要侵犯腮腺,引发腮腺肿大、疼痛,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风疹则是风疹病毒感染,经飞沫传播后,患者出现低热、皮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麻风患者的皮肤症状多样且进展缓慢,早期可能仅表现为皮肤局部的感觉异常,随着病情发展,皮肤损害逐渐明显,严重时可导致面部畸形、肢体残疾等。其传播相对缓慢,主要通过长期密切接触传播。麻疹症状较为急骤,高热可达39-40℃,上呼吸道症状明显,皮疹先出现于耳后、发际,逐渐蔓延至全身。腮腺炎以腮腺肿大为主要特征,肿大通常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界不清,有触痛。风疹症状相对较轻,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一般先从面颈部开始,24小时内蔓延到全身。麻腮风涉及的这三种疾病均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在人群密集场所易快速传播。若怀疑感染麻风,立即前往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如皮肤涂片查菌、组织病理检查等,确诊后遵医嘱进行治疗。对于麻腮风相关疾病,若出现发热、皮疹等疑似症状,及时隔离就医,明确诊断。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