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孩子中了什么邪?

石计朋 儿科 副主任医师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周末我上门诊,一对年老的夫妇带着孙女从陕北跑到西安来看病,说不知道孩子得了什么怪病?仿佛是中了邪。忽然的摇头,眨眼,手有时候一抽一抽的。一开始以为是孩子自己耍怪,后来发现无论是训斥孩子还是打孩子,对孩子这种情况都没有改善作用。孩子出现怪病的时候该干什么还干什么,自己不知道或自己就是意识到了也不能控制。

    其实这个孩子不是中了邪,这个孩子得的是典型的儿童抽动症。孩子后来的化验也证实了我的判断。

     抽动症多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发病, 是一种以发声抽动或者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
个部位或多个部位肌肉的运动抽动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除了上述表现之外, 有的患儿还伴有
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或做强迫性动作, 且至少持续2 周的时间。病程不超过1 年的, 称为短暂性
抽动障碍, 超过1 年则为慢性抽动障碍。
     病因
    目前, 对于儿童抽动症的病因尚不清楚, 可能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 短暂性抽动障碍有家族聚集性。如果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有抽动障碍, 孩子也容易出现类似的问题。
大脑损伤: 孩子在出生时有产伤、窒息等, 更容易出现抽动障碍。
身体因素: 结膜炎或倒睫能引起眨眼, 上呼吸道感染能引起吸鼻、面部肌肉抽动。当这些疾
病痊愈后, 抽动症状仍然存在。
社会心理因素: 孩子受到家庭不和、父母离异、亲人去世、学习负担过重等方面的影响, 使抽
动成为心理应激的一种表现。
药物因素: 孩子长期服用中枢兴奋剂、抗精神病药物等, 其副作用可导致抽动障碍。
此外:早产儿,过敏体质,男孩发病率高。
     短暂性抽动障碍
    大多数孩子在第一次发病时出现简单的运动抽动, 在数周或数月内症状波动( 有时加重, 有
时减轻) 或部位转移( 从眼、面部向颈部、上下肢发展) 。常见表现为眨眼、挤眉、吸鼻、张口、摇头、点头、伸脖、耸肩, 少数出现简单的发声抽动, 如单纯反复咳嗽、长叹气或清嗓等,表现和 严重
程度会因人而异。
     慢性抽动障碍
    慢性抽动障碍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为1%~2%。患儿可有简单的运动抽动或复杂
的运动抽动, 也可有发声抽动, 但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不同时存在, 而且症状相对不
变, 能持续数年甚至终身。
     抽动秽语综合征
    这是一种慢性的神经精神障碍疾病,发病年龄为2~15 岁。患儿的多发性、不自主的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可先后出现, 也可同时出现, 病程比较长, 能不同程度地干扰、损害患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并影响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对策
    短暂性抽动障碍一般不会对患儿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大多数可以自行好转。干
扰少、抽动症状程度轻的患儿不需要特殊治疗, 症状明显的患儿可在医生指导下服
用小剂量的药物。
    慢性抽动障碍的症状已经持久、固定,对日常生活、学习没有影响的患儿, 一般不
需要特殊治疗。
    对于确诊为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患儿,应及时服用药物和进行心理干预。
     给家长的建议
    多数抽动症患儿胆小、内向、容易紧张, 乏力,在长时间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后, 受到
老师或家长的指责后或接触新的环境时出现抽动的症状。因此, 家长应该做到:

⒈带孩子看医生, 检查脑电图等化验,排除疾病因素的影响;

⒉避免孩子长期玩电脑游戏或长时间地看电视; 让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很重要。

⒊有目的地让孩子多户外活动, 以此缓解压力, 放松心情;

⒋引导孩子学会面对压力,可以让孩子学一种乐器或唱歌(以娱乐为目的),陶冶孩子性情,同时 增加孩子接触各种环境的机会;

⒌调整家长自己的情绪状态, 心理干预比药物更重要,切记不要在孩子出现抽动症状时用语言甚至体罚的方式进行纠正; 或表现出过分担心的样子,多拥抱鼓励孩子。

6,到学校给班主任老师说明孩子的病情,请老师们不要看到孩子的怪动作误解孩子。

7,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服用药物和调整剂量, 不要擅自增加药量或停药, 否则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或增加治疗的难度。
8,营养均衡,不挑食,同时对于过敏体质的孩子,最好避免可能过敏的食物。防止孩子便秘,如孩子反复便秘,一定要想办法改善。

9,同时可服用中药,协助治疗。

2016-02-25 02:04:12浏览1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方霖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胃食管反流吐血
胃食管反流吐血可能是由于食管出现炎症、食管黏膜受到损伤、胃癌等原因所导致,患者应在明确病情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1、食管出现炎症 当患者自身抵抗力较低或是经常处于细菌多的环境中,则会引起食管炎症,患有食管炎症的患者会出现食管部位疼痛、红肿等症状,在炎症受到刺激或吞咽时,则会引起胃食管反流吐血。此时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消炎药物来治疗,如头孢拉定、头孢唑林等药物。若药物对患者的病情无法起到治疗效果,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常见的手术如食管切除术等,当原发疾病治愈后,患者胃食管反流吐血的症状也会随之消失。 2、食管黏膜受到损伤 若患者长期食用辛辣、冰冷的食物,则会刺激到食管黏膜部位,导致食管黏膜部位出现损伤,患者此时吃东西或是喝水,则会引起胃食管反流吐血的现象。此类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药物进行治疗。若吐血的症状较为严重,应及时给予输血治疗。 3、胃癌 患者出现胃食管反流吐血的症状也可能是由胃癌所引起,胃癌是一种胃部的恶性肿瘤,在晚期时,会出现呕吐鲜红色或者暗红色的血液这一症状,还会伴随出现难以下咽、食欲不振等症状,患者若存在这些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胃癌的患者可以通过放疗、化疗或服用靶向药物等方式来控制病情,常见的靶向药物有雷莫芦单抗、曲妥珠单抗等。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