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怎样才能预防儿童多动症

石计朋 儿科 副主任医师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孩子出现多动症状不仅严重的影响到情绪变化,还会给孩子的生活以及学习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为了孩子不受到多动症状疾病的困扰家长们在每个时期都要格外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那么,怎样才能预防儿童多动症状出现呢?

  1、少看电视,少上网:

  相关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电视看得越多,儿童多动症患儿在7岁的时候就越明显地出现注意力缺失。长时间看电视不仅会损害儿童的眼睛,而且会影响到其以后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父母每天应限制多动儿看电视上网的时间,一般每天控制在半个小时左右,最长时间不要超过一节课。

  2、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在日常中如何正确护理儿童多动症患者呢?相关专家介绍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非常重要。培养患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起居,白天应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释放体能,降低兴奋性,提高夜间睡眠质量。

  3、训练患儿的感觉统合能力:

  调查显示,多数儿童多动症患儿都伴有动作笨拙、不能直线行走、闭目难立等症状,严重的还存在视觉运动障碍,因此父母在家也应注意训练儿童的感统能力。最简单的方式包括跳绳、打球、游泳等。这些运动简便易于操作,而且训练效果也很不错。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也可以让儿童参加专业的感觉统合能力训练。

  4、用药期间严防感冒

  注意护理多动儿用药期间尽量不感冒。一般儿童在感冒、发烧、精神紧张等情况下其多动症状会加重,儿童在感冒期间用药会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可以暂时停药,然后等孩子感冒病好了再继续用药。

  多动症的治疗都有哪些?

  一、张弛有度。

  说到张弛有度,有些家长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对于多动症的患儿来讲,学习方面受到影响是因为疾病症状的困扰。家长在教育方面应该注意方式,一定不要过于严苛,也不要过于宠爱。对于严厉的责骂,甚至是暴力更应该予以禁忌,适当的方式能够让孩子尽快摆脱疾病的缠扰。

  二、和谐相处。

  说到和谐相处,夫妻双方应该予以遵守,由于孩子年龄比较小,心理承受能力并不是非常强,很容易在心理上造成影响。患儿的父母应该保持和谐的关系,保持一致的教育方式,不要当着孩子面争吵,以免对孩子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保持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是非常必要的,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爱和温暖。

  三、恒心。

  多动症这个疾病在治疗方面,应该保持一份恒心去面对治疗,家长应该积极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鼓励孩子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由于孩子出现的多动行为是注意力方面的缺陷,并不是自身的真实想法,所以家长应该予以理解,并且进行及时的纠正。

  温馨提示,当孩子出现多动症状的时候家人们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心理沟通,及时的寻找出孩子的一些不良情绪的发生,使孩子有一个更好的发泄途径,多动症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症状一定要正确的对待这种疾病的发生。

2016-02-06 09:10:51浏览6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丁言言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声带麻痹怎么治疗
声带麻痹的治疗需根据病因、症状严重程度及病程时间综合考虑,主要包括嗓音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1、嗓音治疗:嗓音治疗是声带麻痹的基础治疗手段,适用于多数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通过特定的发声练习,可增强声带肌肉力量,改善呼吸控制能力,防止因声带麻痹导致的周围肌肉紧张。对于轻度声带麻痹患者,嗓音治疗可能单独奏效。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和促进神经恢复。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B1等,可为神经修复提供营养支持;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抗炎,改善微循环药物如尼莫地平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能量合剂如三磷酸腺苷可为神经修复提供能量。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使用药物,以免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3、手术治疗:对于声带麻痹症状持续且无法通过保守治疗改善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填充注射,通过将自体脂肪、胶原蛋白或其他填充物质注入声带,使麻痹的声带更靠近中线,从而改善发声和吞咽功能;甲状软骨成形术,通过调整喉部结构,使声带位置更接近中线,改善发音质量。声带麻痹患者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用声,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减少对喉部的刺激。同时,定期复查,动态评估治疗效果,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风湿热痹症状吃什么药
风湿热痹是中医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伴有发热、口渴、烦闷等症状。可遵医嘱选择湿热痹颗粒、四妙丸、尪痹片等来进行治疗。1、湿热痹颗粒:此药的主要成分为苍术、忍冬藤、地龙、连翘、黄柏等。具有清热祛湿、活血通络的功效。适用于湿热痹证,症见肌肉或关节红肿热痛、有沉重感、步履艰难、发热、口渴不欲饮等。其通过多种中药协同作用,可有效清除体内湿热之邪,改善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2、四妙丸:该药物由苍术、牛膝、黄柏、薏苡仁组成。能清热利湿。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痹病,症见足膝红肿、筋骨疼痛等。方中黄柏清热燥湿,苍术健脾燥湿,薏苡仁利水渗湿,牛膝引药下行,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之效,对风湿热痹引起的下肢关节肿痛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3、尪痹片:尪痹片含有地黄、熟地黄、续断、附子、独活等多种中药。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的作用。虽然主要用于肝肾不足、风湿阻络所致的尪痹,但对于风湿热痹后期,出现肝肾亏虚兼夹湿热之象者也有一定疗效,可改善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同时能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对于风湿热痹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关节受寒受潮。饮食上宜清淡,可多吃一些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如薏苡仁、绿豆、冬瓜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酒类等。同时,要注意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适当进行关节功能锻炼,以促进病情恢复。但具体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体病情的不同合理选择药物,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风湿热痹症是什么意思
风湿热痹症是中医病症名,指人体感受风湿热邪,痹阻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所引发的一系列以关节症状为主的病症。建议患者治疗期间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风湿热痹症的病因主要与外感邪气和内在体质因素相关。外感方面,多因久居潮湿之地,或在炎热季节贪凉饮冷,导致风湿热邪乘虚而入。湿邪重浊黏滞,热邪易伤津耗气,两者相合,流注经络关节,痹阻气血运行。其症状表现较为典型,关节症状最为突出,关节会出现红肿热痛,疼痛较为剧烈,活动受限,且疼痛部位游走不定,常见于膝、踝、肘、腕等大关节。同时,患者可能伴有发热,体温可高可低,还会出现口渴、烦闷不安、小便黄赤、大便干结等全身症状。对于风湿热痹症的处理,中医多采用清热利湿、祛风通络的治法。常选用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等方剂进行加减治疗。方剂中石膏、知母等可清热泻火,桂枝、防己等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需注意,药物需遵医嘱使用。除内服药外,还可配合针灸治疗,选取病变关节周围的穴位,如犊鼻、足三里、阳陵泉等,通过针刺调节经络气血,达到止痛消肿的目的。针灸治疗需由专业的医生操作进行。若疑患有风湿热痹症,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的中医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问诊、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明确诊断。日常注意居住环境干燥通风,避免受寒受潮。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减少关节活动,防止病情加重。
卢祖能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小儿麻痹后遗症
小儿麻痹后遗症主要体现在肢体畸形、肌肉萎缩、运动功能障碍、骨骼发育异常等方面。了解这些后遗症,有助于家长对小儿麻痹症患者的后续护理和康复有更全面的认识。1、肢体畸形:肢体畸形是小儿麻痹后遗症常见的表现。由于病毒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失去神经支配,进而出现肌肉力量不平衡。例如,下肢肌肉受累时,可能出现马蹄内翻足、外翻足、膝关节屈曲或过伸畸形等,这些畸形不仅影响外观,还会对行走和日常活动造成极大阻碍。2、肌肉萎缩:病毒侵袭神经后,受影响的肌肉长期得不到正常的神经刺激,会逐渐出现萎缩现象。肌肉萎缩多呈不对称性,患病肢体的肌肉体积明显小于正常肢体,肌肉力量也显著下降。3、运动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是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核心问题。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轻者表现为肢体活动不协调、力量减弱,严重者则完全丧失运动能力。如行走时,可能出现跛行、步态不稳,甚至需要借助拐杖、轮椅等辅助器具才能移动,极大地限制了患者的活动范围和独立性。4、骨骼发育异常:小儿麻痹后遗症还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由于肌肉力量的改变和长期的运动障碍,骨骼受到的应力分布不均,导致骨骼生长缓慢、变形。若孩子曾患小儿麻痹症,家长需密切关注其身体和心理状况。对于有后遗症的孩子,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运动训练、矫形器具的使用等,以最大程度地改善肢体功能和矫正畸形。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