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汗的症状在生活中并不罕见,尤其是小孩,特别容易在夜间睡觉时发生盗汗,令家长担心不已。小儿盗汗是什么原因呢?小儿盗汗通常分为生理性盗汗和病理性盗汗,当小儿发生盗汗的时候,家长们可以尝试一下中医治疗法。</p>
小儿盗汗的原因
小儿盗汗并不一定是患病的象征,生理性盗汗是小儿发生盗汗的最常见原因。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孩子的生长发育快速,新陈代谢速度比成人更快,如果在睡觉之前过量进食或过于活跃,就会造成夜间盗汗。
病理性盗汗主要有两种病因,一是血液中钙含量过低,就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从而导致盗汗,严重的患儿还会患上佝偻病,这种情况可服用龙牡壮骨颗粒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缺钙引起的盗汗,并预防佝偻病发生;二是孩子患上了结核病,此病的患儿通常整夜出汗,而且伴有面色潮红、身体消瘦、颈部有淋巴结等症状。
中医认为,小儿发生盗汗主要是有两种原因的,其一是孩子心血不足,导致心脏供血能力低下;其二是阴虚火旺,孩子的体内虚热过盛,导致睡觉时火气蒸腾出体外,化成大量的汗液。
小儿盗汗的中医治疗法
1.五砂散。将5份五倍子和1份辰砂共同研磨,每次取1克左右用温水调糊,然后于睡前敷于患儿的肚脐处,用纱布固定好,早晨起床时方可取下。
2.五味敷剂。取煅牡蛎、煅龙骨。五倍子、没食子和赤石脂各20克,加入辰砂1克一同研磨成粉末状,用时取1克加入凉开水和食醋各一半调匀后,敷于患儿的肚脐处,用纱布固定,早晨起床时方可取下。
3.玉屏风散。取白术和防风各12克,北五味和炙甘草各10克,加入防风12克、糯稻根15克一同煎水后服用。若患儿出汗情况十分严重,可加入麻黄根和乌梅各12克入药。
【相关推荐】:
想知道如何预防疾病?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生病了吃什么好?生病了怎么护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