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新生儿肠闭锁 不处理1周内会死亡

  小肠闭锁症是新生儿常见的肠阻塞疾病,发生率大约3000个婴儿之中会有1例,医师提醒,这类病灶临床多以吐奶、腹胀表现,若延宕治疗,1周内婴儿有可能死亡,必须在48小时内施以手术;医师同时呼吁新生儿母亲,在怀孕期间务必要做好产前检查,如果有发现有羊水过多,一定要与医师讨论后续处理事宜。

  台北慈济医院日前曾收治1名新生儿,出生后持续发生腹胀、进食后呕吐,且胎便未解的症状,经检查后发现是小肠闭锁症并有腹水的并发症,由小儿外科主任陈克琦紧急开刀切除30公分已发黑坏死的肠道,并接通肠子后,婴儿恢复状况良好,已出院返家。

  小肠闭锁合并腹水 腹涨像西瓜

  陈克琦医师表示,新生儿肠闭锁发生的原因是由于胎儿在母体内发生肠扭结、肠套结、内疝气或肠系膜血管障碍等疾病,使某一段肠道发生坏死,但因胎儿在子宫内本身处于无菌状态,所以不会造成致死性的腹膜炎,肠子自行愈合后就会造成小肠闭锁的现象。

  而肠闭锁在临床上有4种不同型的阻塞型式,这名新生儿罹患的是少见的第3b型,肠子近端有类似削下的苹果皮样扭转,且发黑坏死达30公分,远端只剩1公分与盲肠相连,手术前可发现,阻塞的近端有非常明显的肿大像西瓜,远端肠段因没有胃肠液通,所以变得比较细小,手术时将两端部分小肠切除,再加以重新吻合即可。

  胎儿肠闭锁 1/3会合并唐氏症

  陈克琦主任特别指出,胎儿若有肠闭锁,准妈妈通常会有羊水过多的情形,这是产前检查重要的线索之一。如果胎儿十二指肠闭锁的话,则约有1/3会合并唐氏症,需进一步利用羊水检查,提前预知胎儿的染色体是否正常。

  另台北新店慈院日昨也有1名出生不到2000公克的早产儿,在出生后不久即发生无法进食,且呕吐出含有绿色的胆汁,以腹部X光检查后证实是十二指肠闭锁,其典型症状是胃及十二指肠第1部份如2个气泡般,2个气泡通过幽门管相连,所幸立即进行紧急手术治疗,这名婴儿恢复良好,1周后即正常饮食出院回家。

  胎儿肠闭锁 1成会有先天畸形

  临床统计显示,新生儿小肠闭锁约占所有新生儿肠阻塞病例的1/3左右,其中男女性别在统计上并没有多大差别,平均而言,约10%的肠闭锁小孩会合并先天畸形,如唐氏症、心脏、肾脏、肌肉骨骼系统或神经系统异常等;所幸该名女婴并未合并有唐氏症的情形,后由陈克琦主任紧急开刀,施以十二指肠与十二脂肠吻合术后,肠道恢复正常功能,顺利进食。

  由于出生率下降及产前超音波检查发达,通常在发现胎儿罹患此病后,有些妈妈会选择人工流产;不过,医师提醒怀孕期间的妈妈,务必定期做产前检查,如发现胎儿有异常状况,需详细与医师讨论,及准备出生后可能必须处理的状况,以保障妈妈与胎儿的健康。

  医师提醒:小肠闭锁症由于肠闭锁的部位不同,症状出现的时间也不一样,阻塞的部位越靠上端,出现呕吐的现象就越早,家长若发现新生儿出生后无法正常吸奶、呕吐、腹部持续胀气,就要及早送医检查。

2014-12-20 00:44:41浏览8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张碧云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新生儿十二指肠狭窄症状
新生儿十二指肠狭窄的症状主要包括腹痛、呕吐、黄疸、功能性消化不良、发育迟缓等。 1、腹痛 新生儿十二指肠狭窄主要是由于先天发育异常所引起的,容易出现腹痛的情况。建议患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同时也可以遵医嘱使用乳酸菌素片、健胃消食口服液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调节肠道菌群,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2、呕吐 新生儿十二指肠狭窄会导致肠道梗阻,如果食物在肠道内堆积,可能会出现呕吐的情况。建议患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甲氧氯普胺片、盐酸昂丹司琼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止吐的作用。同时,患儿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调节肠道菌群。 3、黄疸 新生儿十二指肠狭窄可能会导致胆汁排出受阻,引起黄疸,出现皮肤、黏膜黄染的情况。建议患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注射用更昔洛韦等药物进行治疗。 4、功能性消化不良 新生儿十二指肠狭窄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导致食物堆积在肠道内,容易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建议患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醒脾养儿颗粒、神曲消食口服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儿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按摩腹部的方式,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不适症状。 5、发育迟缓 如果新生儿十二指肠狭窄的病情比较严重,可能会导致营养物质吸收障碍,出现发育迟缓的情况。建议患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碳酸钙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儿也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芹菜等,有助于促进生长发育。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家长要注意做好患儿的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另外,建议家长还要注意多给患儿喝水,多吃富含水分的水果和蔬菜,如西瓜、梨、黄瓜等。如果患儿不适症状加重或是出现其他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前往正规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张碧云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新生儿小肠结肠炎怎么回事,怎么办
新生儿小肠结肠炎多考虑是喂养不当、肠道感染、肠道菌群失调、先天性小肠闭锁、肠套叠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不同的治疗。 1、喂养不当 由于新生儿的肠胃道没有发育完全,如果在平时喂养过程中,不注意新生儿的喂养方式,可能会导致新生儿消化不良,从而引起上述情况。建议家长在平时要注意新生儿的喂养方式,避免过度喂养或喂养过少。同时家长也要注意新生儿腹部的保暖,以免受凉。 2、肠道感染 如果新生儿吃了不干净的食物,可能会导致细菌侵入肠道,从而诱发炎症反应,也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此时建议家长在医生指导下给新生儿使用蒙脱石散、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要合理调整饮食习惯,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3、肠道菌群失调 如果新生儿在出生后,肠道内的菌群发生失调,可能会导致肠道内的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从而引起小肠结肠炎。建议家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新生儿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也要注意避免给新生儿吃生冷的食物。 4、先天性小肠闭锁 如果新生儿在胚胎发育时期,肠管空泡化不全,可能会导致肠管发育畸形,引起先天性小肠闭锁,从而导致出现小肠结肠炎的情况。建议家长及时带新生儿去医院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比如肠造口术、肠切除吻合术等。 5、肠套叠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如果新生儿出现了肠套叠的情况,可能会导致出现小肠结肠炎的情况。建议家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新生儿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肠切除吻合术进行手术治疗。 如果新生儿出现了不适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新生儿去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家长还要做好新生儿的保暖措施,避免带其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以免发生感染。
张碧云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新生儿胆道闭锁怎么确诊
新生儿胆道闭锁一般可以通过观察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腹腔镜探查等方式进行确诊。1、观察症状新生儿胆道闭锁通常是由于先天性发育异常所引起的,大多是在出生后1周内发病,会导致新生儿出现黄疸、大便颜色变白、尿液颜色加深等症状,如果新生儿出现上述症状,则可以初步诊断为新生儿胆道闭锁。2、实验室检查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则可以到医院进行血清胆红素检查、血常规、肝功能检查、肝炎病毒检测等实验室检查,如果检查结果显示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而且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则可以考虑新生儿胆道闭锁。3、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超声检查、核磁共振、CT检查等,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胆囊是否存在萎缩、胆道是否存在扩张等情况。4、腹腔镜探查腹腔镜探查是在腹腔镜的直视下对胆道进行检查,不但可以观察胆道的情况,还可以对胆道进行手术治疗,是诊断新生儿胆道闭锁的重要方法。5、胆道造影新生儿胆道闭锁可进行胆道造影检查,是诊断胆道闭锁的一种方法,主要是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利用X线摄影技术,从而能够判断胆道是否存在梗阻的情况。如果确诊为新生儿胆道闭锁,建议家长及时带新生儿到正规医院就诊。在治疗时,家长一定要严格遵照医生的医嘱,避免自行盲目用药,出现身体不适症状。日常生活中,建议家长注意饮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许鹤洋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先天肠闭锁孩子长大后会怎么样
先天肠闭锁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出现腹痛、营养不良、排便困难、贫血、发育迟缓等情况。1、腹痛先天性肠闭锁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主要是由于胚胎时期肠道发育异常所引起的。孩子在出生后可能会出现肠梗阻的症状,比如腹部膨隆、呕吐、无法排气排便等,从而引起腹痛的症状。2、营养不良如果孩子长期无法正常进食,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从而引起营养不良的情况,孩子可能会表现为身体消瘦、皮肤干燥、乏力等症状。3、排便困难如果孩子存在先天性肠闭锁的情况,还可能会导致大便排出受阻,从而引起排便困难的情况。孩子可能会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4、贫血先天性肠闭锁的孩子还可能会出现贫血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孩子无法吸收足够的铁元素,导致体内的铁元素含量下降所引起。孩子可能会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5、发育迟缓先天性肠闭锁的孩子还可能会出现发育迟缓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先天性肠闭锁会导致孩子的消化功能受到损伤,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肠切除吻合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做好孩子的保暖措施,避免着凉。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