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宝宝一岁前最易被5种病缠上身

  宝宝出生的第一年,同时也是你当上了爸爸妈妈的第一年。在这一年里,宝宝第一年接触这个世界,妈妈也第一次照顾宝宝。宝宝怕生病,妈妈更怕病魔折磨宝宝。

  一号常见病:感冒

  感冒在出生后第一年中几乎难以避免,病毒性感冒属于自然疾病,年轻的父母不必过于惊慌。当发生感冒时,让宝宝多饮水,注意加强营养,多休息。如出现发热,在温度上升期手脚稍凉,可进行局部按摩、洗温水澡等以扩张血管加强散热。

  在发热高峰期时面色潮红、皮肤温度高,此时可用冷毛巾敷额部进行物理降温。同时,发热宝宝应该注意多饮水,以补充因发热导致的水分丢失。

  感冒大都是爸爸妈妈以及与宝宝接触的人传染给宝宝的。由于宝宝的抵抗力差,在一般情况下,当患了感冒的妈妈、爸爸或其他人在打喷嚏、鼻子不通气、稍有发烧头痛,自己刚感觉到患感冒的时候,就已经传染给宝宝了。新生宝宝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所以更容易患感冒。

  二号常见病:腹泻

  宝宝腹泻是0-1岁宝宝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宝宝由于胃肠道功能发育还不成熟,比较容易出现腹泻。宝宝腹泻,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其发病原因除肠胃受细菌感染外,主要是喂养不当,天气太热,或突然受凉引起。如果未按时添加辅食或喂养不定时,一旦食物变化较多,宝宝肠道不能适应,也会引起消化不良而腹泻。

  对于宝宝腹泻,饮食调理也是很重要的。在发现宝宝腹泻时,第一时间应给他多饮水,并严密观察宝宝的尿量和尿的颜色,防止脱水的发生,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目前不主张禁食,同时到医院就诊寻找腹泻原因再对症治疗。

  宝宝腹泻时的一般饮食原则是,减少膳食量以减轻肠道负担,限制脂防以防止低级脂肪酸刺激肠壁。

  限制碳水化合物以防止肠内食物发酵促使肠道蠕动增加。腹泻时可给宝宝以清淡饮食,以利于其肠道修复。

  用母乳喂养的宝宝,腹泻时不必停止喂奶,只需适当减少喂奶量,缩短喂奶时间,并延长喂奶间隔。此时,母亲还应少食脂肪类食物,以避免乳汁中脂肪量增加;同时每次喂奶前,母亲可喝一大碗开水,稀释母乳,有利于减轻宝宝腹泻症状。

  三号常见病:湿疹

  湿疹是宝宝期常见的皮肤疾病之一,是一种过敏性疾病,与过敏体质有关,经常反复出现,难以完全根治。

  湿疹可使宝宝奇痒难忍、夜不成眠、烦躁不安。治疗有一定效果。必要时可在指导下使用消炎、止痒、脱过敏药物,切勿自己使用任何“肤轻松“等激素类药膏。因为这类药物外用过多会被皮肤吸收带来副作用,长期使用还会引起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或轻度萎缩。

  用什么样药物剂型治疗湿疹依据湿疹表现而定,如红肿明显,渗出多者应选溶液冷湿敷,不可用油膏;红斑、丘疹时可用洗剂、乳剂、泥膏、油剂等;呈水疱、糜烂者需用油剂;表现为鳞屑、结痂者用软膏。

  湿疹可使用的药物种类繁多,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凡更换新药前,一定把以前所用药物清除干净。在更换药物时最好先在小块湿疹涂擦,观察效果,以决定是否使用。避免因药物使用不当加重病情。

  对湿疹不严重的宝宝,只需局部用药,但不能自行滥用药物,以免引起皮肤损害或感染。

  四号常见病:鹅口疮

  出生不久的宝宝,常常会不明原因的哭闹、拒食。此时检查宝宝的口腔,往往可以发现舌头或颊部有成片的雪白色乳凝状的斑片,这在医学上称为“鹅口疮”,又叫雪口。患有此病的宝宝因喝奶时会有刺痛感,因此经常哭闹不安或不愿意吃奶。

  初起时常在舌面上出现白色斑膜,继而蔓延到牙龈和颊外,发病处有斑片白膜,周围黏膜充血。发病时口腔有灼热刺疼和干燥感,部分宝宝伴有低烧的症状。严重时斑膜可波及咽喉、气管或肠道黏膜,有时可引起发热、呼吸困难或腹泻。

  当宝宝发生鹅口疮时,第一时间内要将所有喂养用具彻底煮沸消毒,宝宝的衣物最好是开水烫过后暴晒(因为衣物如果残留真菌将成为感染源)。之后奶瓶、奶嘴均需煮沸消毒,配奶时应先洗手,奶嘴不要碰到其他任何地方以免受污染。

  母乳喂养的妈妈,每次喂奶前用温毛巾将乳房擦洗干净并洗手。同时宝宝的手也要多用清水洗,同时每次喂奶之后应用棉签清洁宝宝口腔。

  除此之外,可用1.4%的碳酸氢钠液洗口腔后用制霉素片涂口腔,每天2-3次,最好选择两次喂奶之间进行。在口腔白膜状物消失后还需治疗2-3天,以免反复。

  五号常见病:贫血

  宝宝贫血以缺铁性贫血为主。由于出生后的前几个月无法添加辅食,铁的摄入量较少,而母体内储存的铁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渐耗尽,从而在出生后2个月起,宝宝常出现轻度贫血,被称为生理性贫血。

  大一点的宝宝,也可能由于未及时添加辅食而发生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长时间的贫血还可能导致宝宝的智力发育落后、免疫功能低下等不良后果。

  宝宝期应定期为宝宝检查血常规。由于铁剂对胃肠道有一定的刺激,用药后可导致食欲下降,故轻度贫血宝宝,应以食补为主。4个月以内的宝宝,可选择强化铁的奶粉。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应注意加食鸡蛋、动物肝脏、瘦肉等,4个月以上的宝宝则可根据月龄自行进食上述相应食物。

  中重度贫血者,则应按医嘱进行补铁治疗。

2014-09-29 01:38:54浏览4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于淑杰
精选
于淑杰主任医师儿科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去咨询
擅长儿童抽动症、多动症、注意力缺陷、语言发育迟缓、构音障碍、自闭症、孤独症、智力迟缓、癫痫、脑瘫、遗尿症、性早熟、矮小增高、青少年焦虑抑郁、情感心理障碍、学习困难、厌学等多项治疗,尤其在儿童神经发育,生长发育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李怀宁
精选
李怀宁主任医师儿科
哈尔滨市儿童医院
去咨询
擅长小儿孤独症、语言发育迟缓、多动症、抽动症、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缺陷、儿童癫痫、脑瘫、感统发育、发育迟缓、自闭症、矮小症、性早熟、智力低下、遗尿症、增高、构音障碍、青少年焦虑抑郁、情感障碍、心理障碍疏导、学习困难、厌学等多项治疗,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了20余篇学术论文, 在儿童行为发育、生长发育、心理发育综合评估及康复指导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毛云英
精选
毛云英主任医师小儿内科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去咨询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语言发育迟缓、智力发育迟缓、学习困难、矮小症、遗尿症、性早熟等儿童发育行为疾病、生长发育疾病;小儿心脏、肾脏及结缔组织病等免疫性疾病;小儿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幼年类风湿病、川崎病、肾病综合征、心肌炎等疾病。
查看更多儿科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徐嘉文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免疫性不孕是什么造成
免疫性不孕是由免疫系统异常导致的不孕症,可能是由于生殖道局部损伤、感染、自身免疫异常、同种免疫异常、免疫调节功能异常等原因造成的。1、生殖道局部损伤:当生殖道局部发生损伤,如性生活过于剧烈导致的黏膜破损,或生殖器官受到外伤时,精子抗原可能通过破损处进入女性体内,进而引发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可能导致抗精子抗体的产生,从而影响精子和卵子的结合,造成不孕。2、感染:细菌、病毒、衣原体等病原体的感染,如盆腔炎、宫颈炎等,可能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精子抗体。这些抗体能够影响精子的活力和穿透能力,甚至可能导致精子死亡,从而降低受孕几率。3、自身免疫异常:在某些情况下,女性自身的免疫系统可能出现紊乱,错误地将精子、卵子或相关生殖组织视为外来异物并进行攻击。这种自身免疫反应可能导致生殖细胞受损或功能障碍,进而引发不孕。4、同种免疫异常:男方的精子、精浆等生殖细胞作为抗原,可能在女方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种同种免疫反应可能导致精子在女方体内的存活时间缩短,或影响精子的正常功能,从而降低受孕能力。5、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失衡,可能导致免疫反应过度或不足。在免疫性不孕的情况下,这种失衡可能表现为对生殖细胞的异常免疫反应,进而影响受孕。在日常生活中,女性应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注意个人卫生,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生殖器炎症等疾病,以降低免疫性不孕的风险。
周齐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甲
羊水少怎么办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羊水少可能是由羊膜破裂、胎盘问题、胎儿畸形等原因造成的。原因不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羊水是水状液体,包围衬垫著羊膜内的胚胎。在早孕期,羊水主要来源于母体血液,通过胎盘胎儿面、羊膜转运。在中晚孕期,羊水主要来源于胎儿的尿液以及胎儿肺泡液,胎儿吞咽以及羊膜和绒毛膜的吸收可以清除羊水。 1、羊膜破裂 羊膜破裂后羊水可从破裂口流出,造成羊水少的情况。羊膜破裂后孕妇可自觉阴道有液体流出。如胎儿足月,羊膜破裂后需至医院待产,通常可在12小时之内临产,如未临产,可考虑药物引产,常见的药物有缩宫素;如未足月,则称为胎膜早破,发生于妊娠小于24周的孕妇通常不建议继续妊娠;如妊娠28-35周,胎肺不成熟,无感染征象,无胎儿窘迫,在排除绒毛膜羊膜炎的情况下可期待治疗;如胎肺成熟或有明显感染,则需立即终止妊娠。 2、胎盘问题 如果是胎盘出现问题,比如部分早剥,无法给胎儿供应足够的血液和营养物质,可导致胎儿中断羊水循环。胎盘剥离面积小,在住院治疗过程中要及时进行胎心监护,观察胎儿情况及孕产妇是否有阴道出血以及宫内是否出血,来决定是否继续妊娠。出血时如果是外出血,可以尽量延长孕周,增加胎儿成活率。如果六个月时内出血严重,即胎盘后血肿较大或子宫张力过大,同时出现胎儿窘迫现象,可能采取剖宫取胎,以救治母亲生命为主,避免DIC的发生。 3、胎儿畸形 如果在孕早期或孕中期检查出羊水过少,可能说明胎儿出现先天性缺陷。如果胎儿没有肾、肾发育不正常或者尿道堵塞,就不能产生足够的尿液来维持羊水量。先天性心脏缺陷也会造成这一问题。出现胎儿畸形,需视情况决定处理方式,如必要可考虑终止妊娠,如出现心脏先天性畸形,可考虑行手术治疗。 如果是由于母体血容量不足或缺氧引起的羊水过少,大量饮水、静脉输液以及吸氧可以起到一定作用。对于凝血功能亢进的孕妇,可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或者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使血液不那么容易凝固,胎盘的血液循环更加通畅,利于羊水的形成。
聂志扬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甲
肌少症性肥胖
肌少症性肥胖是一种常见的肥胖类型,主要是由于人体肌肉组织摄取和利用营养过多,而导致的一种肥胖类型。患者主要表现为肌肉组织明显减少、脂肪组织增加,同时可能伴有骨骼肌质量和功能的异常。 1、肌肉组织明显减少 肌少症性肥胖患者的肌肉组织一般会明显减少,因为肌肉是维持人体各种运动的基础,如行走、跑步等。而肌少性肥胖患者的肌肉组织一般会明显小于正常值,从而导致机体运动时,容易出现疲劳、乏力等情况。 2、脂肪组织增加 肌少症性肥胖患者的身体脂肪一般会增加,因为肌少症性肥胖患者的身体肌肉组织一般会明显减少,从而导致机体运动时,容易出现疲劳、乏力等情况。 3、骨骼肌质量和功能的异常 肌少症性肥胖患者的骨骼肌质量和功能一般会出现异常,因为肌少症性肥胖患者的骨骼肌一般会明显减少,从而导致机体运动时,容易出现疲劳、乏力等情况。 4、心理障碍 肌少症性肥胖患者由于体型的异常,可能会出现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 5、并发症 肌少症性肥胖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身体出现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并发症。 对于肌少症性肥胖的患者,一般可通过运动的方式进行减肥,如慢跑、游泳等,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还能够增强肌肉的力量,有助于改善肌少症性肥胖的情况。必要时,患者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维生素B12、甲钴胺等。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注意合理膳食,适当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等。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