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预防小儿手足口病勿陷误区

杨京华 儿科,慢病管理中心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

  很多时候家长看着孩子难受心急,一时间“病急乱投医”,容易轻信非专业人士的建议,因此而造成一些误区,孩子的病症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愈加严重。就此,家庭医生在线编辑专门采访了广东省中医院儿科的杨京华主任医师,为家长解答小儿手足口病的相关问题。

  手足口病与水痘麻疹不同 感染一次还可能感染第二次

  对待小儿手足口病,家长容易陷入的误区有这些:

  1、认为对孩子的亲亲抱抱不会传播小儿手足口病病毒

  事实上,家长日常对孩子的亲密举动是有可能传播小儿手足口病病毒的。因为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会通过呼吸道飞沫,粪口传播,还可经解除病人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如果患者便后不洗手或者患手足口病的孩子的大便没有处理好,病毒可能就会被带到环境中,通过亲密的接触,就有可能把病毒带给其他的孩子。想要避免病毒的传播首先要勤洗手。

  2、认为喝板蓝根能预防小儿手足口病

  有些家长有“一包板蓝根包治百病”的想法,因此会给孩子喝板蓝根以求达到预防小儿手足口病的目的,这其实是不正确的做法,“容易呼吸道感染的孩子一般都是体质比较弱的,从中医观点讲都是胃脾虚的体质,用一些太清热的药物反而达不到预防的作用,反而可能伤了脾胃更容易感染。” 广东省中医院儿科的杨京华主任医师指出用板蓝根预防是不可靠的做法,并不存在科学证据表明这个方法有效。

  3、认为小儿手足口病是死亡率很高的一种疾病

  在家庭医生在线的调查中显示,超过六成以上的家长认为患上小儿手足口的死亡率是很高的。事实上这个观点并不正确,小儿手足口病绝大多数轻症,只有极个别很严重的状况才会出现死亡,杨京华主任告诉家庭医生在线的编辑,就她在临床上遇到的病人,绝大部分是轻症,而且也恢复得极好。

  4、认为小儿手足口病与水痘、麻疹相似,感染过一次便产生抗体,不会有第二次感染

  家里医生在线的调查显示,有1/4的家长认为小儿手足口与麻疹、水痘相似,患过后不会再患,其实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小儿手足口是因为感染了肠道病毒引起的,而肠道病毒有几十种血清型,大部分的肠道病毒都有可能出现手足口的症状,就算感染过某一个肠道病毒,也有可能对另一个血清型没有免疫力,所以有可能再患两次三次,也存在每年都患手足口病的孩子的情况。并且现如今没有效抗病毒的西药,一般治疗小儿手足口多用中药和中成药,中医在治疗上比较有优势。

  杨京华主任医师建议,如果孩子患上了小儿手足口病,或者是出现了手足口病的症状,家长最好不要轻易在孩子身上用药或者使用偏方以求痊愈,应当及时向医生寻求指导,这样才能让孩子得到有效的帮助,尽快脱离手足口病带来的痛苦。

2014-09-22 01:20:02浏览1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帕金森病人眼皮下沉怎么回事,怎么办
帕金森一般是指帕金森病。通常情况下,帕金森病患者眼皮下沉可能是由于过度用眼、睡眠不足、低血压、脑供血不足、脑出血等原因所引起的,建议患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1、过度用眼若长时间看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可能会导致眼部肌肉紧张,从而引起眼皮下垂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适当闭目休息,缓解眼部疲劳的情况。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眼部热敷的方式,促进眼周血液循环,改善眼皮下沉的情况。2、睡眠不足长期熬夜,会导致睡眠不足,也可能会引起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及时调整不良的作息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针灸、艾灸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3、低血压低血压主要是由于营养不良、感染等因素引起的血管内压力降低情况,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心前区隐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表现为眼皮下沉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奥曲肽、盐酸米多君等药物进行治疗。4、脑供血不足脑供血不足主要是由于颈椎病、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情况,由于脑血管狭窄,可能导致脑缺血,从而引起眼皮下沉的情况,同时还可能伴有头痛、头晕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支架植入术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5、脑出血脑出血主要是由于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等因素引起的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出血情况。由于局部血液循环不畅,患者可能会表现为上述情况,同时还可能伴有肢体无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药物进行降颅压治疗。必要时,对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则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措施,避免去人多密集的地方。饮食上患者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牛奶、玉米等,有助于补充身体所需营养。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帕金森病的四项主征是什么
帕金森病的四大主征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平衡障碍,不符合以上任何主征的都不属于帕金森病的主征。1、静止性震颤静止性震颤一般为上述疾病的首发症状,大多开始于一侧上肢远端部位,静止时出现或明显,随意运动时减轻或停止,紧张激动时加剧,入睡后消失,发病时拇指与屈曲的食指间呈搓丸样动作。2、肌强直被动运动关节时阻力增高,且呈一致性,类似弯曲软铅管的感觉,在有静止性震颤的患者中,可出现断续停顿样的震颤。严重时患者可出现特殊的屈曲体位或姿势,表现为头部前倾,躯干俯屈,肘关节屈曲,腕关节伸直,前臂内收,髋及膝关节略微弯曲,甚至生活不能自理。3、运动迟缓帕金森病患者一般动作缓慢、笨拙、随意运动减少。早期以手指精细动作缓慢,如解纽扣、扣纽扣、系鞋带等动作尤为明显。4、姿势平衡障碍通常情况下步态障碍甚为突出,常表现走路时下肢拖曳,随病情进展,步伐逐渐变小变慢,启动困难,但一迈步后,即以极小的步伐越走越快,不能及时止步,一般称为前冲步态或慌张步态。如果是平衡障碍患者,此障碍患者特别害怕跌倒,路上有极小的障碍物,也要停步不前。患者在转弯时,平衡障碍特别明显,此时躯干僵硬,采取连续小步使躯干和头部一起转弯。一般情况下,协调运动障碍是早期的特征性体征,行走时上肢的前后摆动减少或完全消失。除此之外,建议上述疾病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例如复方左旋多巴、金刚烷胺等。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可以通过调整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方式进行改善。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身体消瘦与帕金森病有关吗
身体消瘦可能与帕金森病有关,但也可能与其他原因有关,比如长期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1、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如果患者患有帕金森病,可能会导致机体功能退化,出现身体消瘦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左旋多巴、盐酸金刚烷胺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需要通过脑电刺激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2、长期营养不良如果患者长期存在不良饮食,导致机体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机体的各项生理功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引起身体消瘦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增强抵抗力。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主要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内分泌疾病。由于甲状腺激素过多,会导致机体新陈代谢加快,同时还会导致胃肠道蠕动减慢,从而引起食欲亢进、体重下降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表现为身体消瘦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甲亢放射性碘治疗的方式进一步治疗。除此之外,糖尿病、肺结核、胃溃疡等疾病也可能会引起身体消瘦的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查明病因后对症治疗。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帕金森病中期怎么回事,怎么办
帕金森病是一种老年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其发病与遗传、环境和神经系统老化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障碍等为主,也可能出现其他并发症。1.静止性震颤:患者常表现为一侧肢体出现“搓丸样”动作,通常在休息时加重,在做随意运动时减轻,如不仔细观察,不易发觉。此时可通过询问患者的家属来了解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检查确诊。2.运动迟缓:由于患者肌肉僵硬、无力导致行动困难,无法完成一些日常活动,比如系扣子、穿衣服、刷牙、走路等。建议遵医嘱使用盐酸金刚烷胺片、左旋多巴胶囊等药物治疗。3.肌强直:指骨骼肌持续收缩而不能放松的症状,可表现为患者手指掰不开、腿伸不开等症状。该疾病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处理及延缓病情进展,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复方左旋多巴胶囊、盐酸金刚烷胺片等药物改善症状。4.姿势步态障碍:由于患者平衡功能受损,行走时会出现起步困难、身体前倾、双臂向前摆动、步幅宽小步态等现象。针对这一情况,应鼓励患者坚持锻炼,可以采用站立位训练、步行训练等方式帮助恢复。5.其他并发症:随着疾病的进展,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吞咽困难、语言不清、睡眠障碍等问题,需及时就医诊治。此外,帕金森病的预后一般较好,早期诊断并给予积极正规的综合治疗,多数病人能维持一定的劳动能力。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帕金森病的脑部核磁表现有哪些
帕金森病的脑部核磁共振表现,主要包括T1加权像、T2加权像、弥散张量成像、灌注加权成像、核磁共振波谱成像等。1、T1加权像通常情况下,患者进行脑部核磁共振检查时,可以清晰地发现T1加权像上信号呈现高亮的现象,而且通常会呈对称分布。2、T2加权像通过进行T2加权像检查,可以发现T2加权像呈现出明显的高信号现象,而且通常会出现在患者的白质部位。3、弥散张量成像弥散张量成像主要是利用组织扩散加权成像的原理,可以判断患者脑部的白质是否存在异常的情况,也可以检查出患者是否存在脑出血、脑梗死等一系列病变。4、灌注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通常是利用核磁共振的现象,以及血液流动的含量来进行判断,一般可以通过图像判断血液的流量是否正常。如果患者的血液流量低于正常标准,则可能会出现局部缺血缺氧的情况。5、核磁共振波谱成像核磁共振波谱成像是一种新型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可以通过分析人体内氢质子的特性来判断疾病。帕金森病患者的大脑内氢质子会出现明显的峰值,所以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诊断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长期熬夜和过度劳累,要注意劳逸结合,以免加重身体的不适。可以适当进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西红柿、苹果等,有助于补充机体所需营养,从而增强自身体质。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