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新生儿疾病预防 新生儿易得的疾病与护理

  新生的宝宝可爱却娇嫩,容易发生不适,年轻的父母们应该多了解一些新生儿常见疾病的知识,从而在宝宝患病时从容应付。

  新生儿易得的疾病与护理方法:

  ●新生儿结膜炎|由于黄色的眼屎比较多,会有眼睛不能正常睁开的症状出现。自然分娩经过产道时受到感染或眼泪流到鼻子的管道堵塞等原因引起感染。出生48小时后发生的结膜炎是细菌性结膜炎要接受抗生素治疗。

  ●头部损伤|出生时经过狭窄的产道时脑部受到损伤被称为脑损伤。头盖血肿是指头盖骨骨膜下端出血,头上鼓出大小不一的肿块。疝类是头皮底下出现出血,比头盖血肿突出部位大,头皮看起来有瘀青。头盖血肿或疝类在婴儿出生100天后会自动消失,但还是接受小儿科专家的诊断比较好。

  ●脐疝|肚脐周围没有完全愈合,皮肤底下的肌肉还有小孔,一部分肠管由于腹压增加而从肚脐处突出来的症状就叫脐疝。宝宝长大一些后便会有所改善,但如果突出的部位过大、1岁以后也没有改善,或是突出部位里有结肠现象时就需要去医院进行治疗。

  ●新生儿中毒性红斑|30%—70%的新生儿都会出现这种疾病。出生后2~3天时婴儿的颈部、躯干、臀部等处会出现像蚊虫叮咬后似的红色小点,持续1周左右后便会自动消失。其病因尚不清楚,但婴儿体温较高时情况会更加严重。

  ●先天性胆道闭锁|胆管是连接肝脏和十二指肠的管道,胆汁若不能通过胆管重新被肝脏吸收便会出现黄疸症状。新生儿的眼白和皮肤发黄,小便颜色也呈黄色,大便呈白色。如果不进行快速诊断和治疗,病情加重后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宝宝若出现上述症状时要马上去医院。

  ●鹅口疮|因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口腔内长出许多白点,口腔内的真菌若进入肠道还会引起腹泻。常见于早产儿和身体虚弱的新生儿。正常婴儿若不注重口腔卫生,奶瓶或乳头消毒不及时的话也有可能发生。如果想分辨是不是口腔中的奶渣时,可以用柔软的纱布轻轻擦拭,如果不易擦去且有出血的话就可能是鹅口疮了.

  ●新生儿黄疸|肝脏中缺少胆红索的分解酶便会产生黄疸。从轻微的不需治疗的生理性黄疸到病理性黄疸,其病因多种多样。胆红素数值在6~8毫克/毫升以下的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一周以内就会消失,也不会有后遗症。吃母乳的新生儿出现的母乳性黄疸多发于宝宝出生后1~2周,这时中断母乳喂养3天左右即可好转。引起黄疸的胆红素水平过高时,会损害脑细胞而形成核黄疸,可能会造成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严重的后遗症。

  ●脐肉芽肿(肚脐炎症)|脐带残端留在肚脐上超过10天仍不脱落,且肚脐有分泌物,严重时还会出血或二次细菌感染而引发炎症。细菌进入身体后有可能会导致败血症那样的严重疾病。一般使用硝酸银溶液对肉芽进行消毒处理。

  ●低血钙|因钙磷比例失衡而产生的疾病,多发生在出生后5~10天。表现为皮肤发青、手脚抽搐、不爱吃奶(吃了也容易吐)或者全身无力。婴儿患低血钙时应喂食低磷奶粉。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因营养不良等原因而导致智能发育迟缓等后遗症。

  ●肥厚性幽门狭窄症|新生儿喝奶时若出现喷射状呕吐,应怀疑是否为肥厚性幽门狭窄症。从胃到十二指肠间的部分叫做幽门,若幽门壁肌肉异常肥大时,胃里的食物便难以流过此处进入十二指肠。男婴比女婴患此病的几率更高,出生7天以内基本没有任何症状,到出生2~3周后逐渐产生症状。最初表现为把母乳或配方奶一点点吐出来,随着病情的发展,渐渐变成吃完奶后便出现喷射状呕吐。如果宝宝继续不能吃东西、只是吐的话,会引起脱水,这对成长发育也有不良影响。此病需要通过手术将过厚的环形幽门壁肌肉切除。

  ●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巨结肠是指一部分结肠没有副交感神经,大便不能排到肛门的疾病。有这种疾病的宝宝吃完母乳或配方奶后不能排便,所以肚子会逐渐变大,即使排便也只有一点点。此病和一般的便秘不同,是由肠道问题所引起的,所以需要进行手术,把没有副交感神经的部分切除后,将带有副交感神经的部分连接起来。妈妈也要注意区别此病与便秘的症状,以免延误治疗。

  ●呕吐|呕吐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有时会持续到半岁为止。宝宝开始吃辅食,并能自己坐以后基本就不再呕吐了。为了防止呕吐,喂完奶后应给宝宝拍嗝。婴儿发育、体重增加都正常的话一般就没什么问题,但如果婴儿不吃奶时也会呕吐的话就需要到医院检查。胃肠道感染或肠梗阻等疾病都可能会出现这种症状。

2014-06-16 00:59:01浏览5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脑瘫和脑梗的区别
脑梗医学称脑梗死,脑瘫和脑梗死的区别在于病因不同、症状不同、治疗不同等。 1、病因不同 脑瘫多是由患者先天性或多种不同原因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以非进行性损伤及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为主的疾病。脑梗死是患者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导致。 2、症状不同 脑瘫患者可表现为反射异常、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等症状。而脑梗死患者主要以偏瘫、言语障碍、复视、眩晕、共济失调、智力障碍等为主要特征。 3、治疗方式不同 脑瘫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为结合功能训练、矫正器应用和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日常应注意改善生活环境及日常饮食等方面,还应该在家属的帮助下遵医嘱积极进行康复训练。脑梗死的治疗方法通常为综合性治疗,脑梗死发病时,如果没有溶栓禁忌证,一般建议患者尽快进行静脉溶栓或机械取栓,平时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预防,通常可以遵医嘱选择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或他汀类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瑞托伐他汀等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脑瘫以及脑梗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易产生消极情绪,家属需及时关注患者状态,进行心理疏导积极治疗。如果治疗期间出现不适症状,还需及时就医。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胆红素脑病和脑瘫的区别
胆红素脑病是指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和脑瘫的区别主要包括发病原因不同、症状不同、治疗方式不同、预后不同、注意事项不同等,需要时刻注意身体的变化情况。1、发病原因不同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所导致的一种疾病。而脑瘫的发病原因主要与早产、缺氧、感染、中毒等有关。2、症状不同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患儿可能会出现嗜睡、反应低下、抽搐等症状,也有可能会出现尖叫、角弓反张等症状。而脑瘫患儿可能会出现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等症状,还有可能会出现智力低下、语言功能障碍等情况。3、治疗方式不同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患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也可以配合光照疗法、换血疗法等方式进行处理。如果出现了颅内压增高的情况,患儿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甘露醇注射液、呋塞米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而脑瘫患儿可以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康复训练的方式来改善。4、预后不同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如果能够在早期及时发现,并且进行规范治疗,一般预后较好。而脑瘫如果发现较晚,治疗不及时,则预后一般较差。5、注意事项不同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患儿需要注意监测胆红素的水平,如果胆红素水平持续升高,可能会引起胆红素脑病。而脑瘫患儿需要注意加强护理,避免出现呛咳的情况,以免引起吸入性肺炎。除此之外,建议采取平衡膳食,食物选择应多样化,营养应合理,定时定量进餐。如果患儿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张碧云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小儿脑瘫如何进行诊断
小儿脑瘫是指脑瘫。通常情况下,脑瘫可以通过观察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肌电图检查等方式进行诊断,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为患儿制定治疗方案。1、观察症状脑瘫患儿会出现姿势异常和运动功能障碍,如双手屈曲、双手伸直、双下肢过度屈曲、剪刀步、尖足等。还可能会出现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等症状。如果患儿出现上述症状,则可以初步判断为小儿脑瘫。2、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脑瘫的主要诊断方法之一,医生会对患儿进行全面仔细地体格检查,如观察患儿的运动、语言、智力等,并评估肌张力、身体姿势、是否存在畸形等。3、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头部CT检查、头部MRI检查等,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儿是否存在颅内出血、脑梗死、脑萎缩等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4、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检查、血生化检查等,可以判断患儿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情况,有助于排除其他疾病。5、肌电图检查肌电图检查是利用肌电对疾病进行辅助检查的一种方法,可以判断患儿是否存在肌肉损伤、神经损伤等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到正规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加强观察患儿的情况,开导患儿,避免患儿过于紧张、焦虑。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