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板蓝根防手足口对症吗

  随着手足口病通报病例不断增多,各大药店的板蓝根等清热抗病毒中成药又像“非典”时期一样走俏起来,有的药店日销售量比平常增长50%以上,茂名、佛山等市甚至出现断货现象。但日前有媒体报道称板蓝根防治手足口病不对症,这令许多家长十分困惑:医生开出的防治配方中明明就有大青叶(板蓝根的叶子),难道搞错了?

  都说西医没有抗手足口病的特效药,那么,该如何运用中医药进行防治呢?

  质疑

  板蓝根防“手足口”不对症?

  手足口病与感染湿热邪毒有关,而大青叶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我国汉代药物学名著《名医别录》里就有“疗时头痛,大热,口疮”的记载,所以被列入预防方子中,有它的道理;板蓝根清热解毒力也很强,但并没有明显的除湿作用,而且小儿脾胃较弱,长期大量服用这些苦寒清热药并不合适。

  因此,专家建议家长可到医院或药店给孩子配些简单的健脾化湿类中药,并通过合理的食疗来提高孩子的防病抗病能力,预防手足口病。

  释疑

  需按病情证型辨证施治

  手足口病属于中医“温病”的范畴,孩子易因感受疫毒时邪而致病,病位主要在肺、脾、心三脏。小孩子的脾胃和心肺都比较娇嫩,容易受到损伤。俗话说“病从口入”,病毒时邪容易从口鼻入侵到孩子体内,引起发热、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如果邪毒影响到口舌,口腔里就会长疱疹,孩子会感到口里痛,不想吃东西,容易流口水;影响到四肢,就会出现手足长疱疹;影响到体内多个部位,疱疹就会在身上各个部位“全面暴发”,这表明病症已经明显加重;如果邪毒进一步影响到心肺,甚至可引起气促、咳嗽、血淤、神昏、抽搐等危重的病象,严重的可合并心肌炎水肿、脑炎、脑膜炎等病症,引起死亡。

  而从目前的临床观察来看,如果没有合并症,手足口病患儿多数一周左右可痊愈。西医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注意隔离、对症处理、积极治疗并发症。

  而中医则讲究辨证施治,按病情的轻重和证型来给药,早期辨证服用中药对改善症状、减少变证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优势。她称,在发病的早期,病邪刚影响到肺脾,一般可采用清热宣肺,解毒化湿的疗法:对肺脾积热的孩子,可用银翘散合凉膈散加减;对湿热明显的孩子,则可用甘露消毒丹加减。而在发病中期,治法以清热凉血、解毒祛湿为主,常用清瘟败毒饮加减。进入疾病恢复期,病孩常出现气阴两伤证,可用沙参麦冬汤或七味白术散加减。但对少数出现高热不退、气促、神昏、抽搐等变证危象的病例,应采取中西医结合积极治疗。

  中医防治手足口病配方

  ★预防方

  金银花6g,大青叶6g,绵茵陈15g,生苡仁10g,生甘草3g。水煎服,一日分两次服用,连续5~7天。本方剂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化湿之功能,适用于易感人群预防。

  以上为3~6岁剂量,3岁以内婴幼儿可减量服用,6岁以上者可加量服用。

  ★治疗方

  对付皮肤疱疹:苦参、野菊花、紫草、地肤子各30g,加水3000ml,煎至2000ml,凉至35℃~38℃,泡洗手足臀部10~15分钟。

  对付口咽部疱疹:西瓜霜吹敷口腔患处,或口腔炎喷剂喷患处,每日2次。

  对付口疼牙龈肿:可用板蓝根10克,黄芩、白藓皮各6克,双花3克,竹叶、薄荷各2克,煎水含漱。

  ★食疗方

  红萝卜1条,白茅根15g,竹蔗1节,生苡仁15g,每日1剂,煎水代茶。

  灯芯草5扎,蝉蜕3g,木棉花1朵,鸡骨草10g,瘦猪肉50g,煲汤饮用。

  荷叶粥:鲜荷叶2张,白米50克,将荷叶切碎,煮粥吃。

  以上均为3~6岁儿童1人份剂量,可根据年龄大小酌情增减剂量。

  手足口病患儿如何护理?

  如果不是重症患儿,一般无需住院观察,可看门诊后遵医嘱回家悉心护理。建议家长在护理过程中可遵循如下九大要点:

  1、宝宝患病后应留在家中,直到热退、皮疹消退及水疱结痂。一般需隔离2周。

  2、患儿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应彻底消毒。一般常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晒。患儿的粪便需经含氯的消毒剂消毒2小时后倾倒。

  3、患儿居室内应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4、患儿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酸咸等刺激性食物。

  5、应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每次餐后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6、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应宽大、柔软。床铺应平整干燥。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7、臀部有皮疹的婴儿,应随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8、疱疹破裂者,局部可涂擦1%龙胆紫或抗菌素软膏。

  9、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等热度,无需特殊处理,可让患儿多饮水。如体温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剂。

(实习编辑:林志钧)

2008-05-15 08:06:00浏览7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吴泽霖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孩子急腹症的表现有哪些
通常情况下,急腹症的表现主要包括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血压下降、休克等,需要及时就医治疗。1、腹痛腹痛是急腹症的主要表现,主要是由于腹腔内的脏器受到某种强烈刺激,从而引起腹部疼痛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颠茄片、消旋山莨菪碱片等药物进行治疗。2、恶心呕吐由于腹部受到炎症的刺激,可能会使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氧氯普胺片、维生素B6片等药物进行治疗。3、发热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可能会使体内的炎症因子增加,从而出现发热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进行治疗。4、血压下降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血压有所下降,甚至会出现头晕、昏迷等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去甲肾上腺素、重酒石酸间羟胺等药物进行治疗。5、休克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可能会导致体内的组织细胞出现大量的坏死,从而引起休克的情况。建议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输血的方式进行治疗。建议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以免加重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