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小儿癫痫不得擅自减药停药

常燕群 神经康复科 主任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三级甲等

  4岁的迅迅有一次在幼儿园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时突然一声尖叫,倒在地上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几分钟后呼呼大睡,送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癫痫发作。这个消息对家长来说如同晴天霹雳,妈妈关女士十分沮丧,非常担心孩子以后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会对智力等造成不良影响。

  专家表示,癫痫的药物治疗一般需要2~4年左右,但家长不必过于担忧。医生会根据患者癫痫发作的类型来选择对应的抗癫痫药,只要规范用药,定期做好检查监测,是相对比较安全的。此外,一旦孩子患上癫痫,家长要注意摆正心态——癫痫是可以控制的。如果家长心态不够端正,也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送患者去医院时

  须保持呼吸道通畅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医学康复科主任常燕群主任医师介绍,癫痫是儿科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它是由于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造成癫痫的病因复杂多样,包括遗传因素、先天性脑部发育异常、颅脑肿瘤、颅内感染、颅脑外伤、脑血管异常等。

  当听到小孩突然尖叫一声,倒在地上口吐白沫、全身抽搐、两眼上翻时,不要惊慌失措,应保持冷静。

  在把孩子送院前,可简单地做一些处理:1.首先让孩子平卧并把头转向一侧,检查呼吸是否平稳,呼吸道是否通畅,如果鼻腔内有分泌物要先将它们清除;2.观察孩子发作时持续的时间及发作时的表现,一般癫痫的孩子在发作时持续几分钟后就会自行缓解,等缓解之后再送院;如果超过5分钟还未见缓解,则要马上送院。在送院途中,注意保持孩子呼吸道通畅。3.医生接诊后,家长或目击者应冷静地将孩子发作时的表现及持续的时间、是否伴有发热等信息详细地反馈给医生,这些信息能帮助医生作出是否癫痫发作的重要依据。同时,医生一般会给孩子做脑电图,帮助诊断并且判断癫痫类型。

  擅自减药停药

  或诱发癫痫大发作

  “一旦确诊为癫痫,药物治疗的时间是相对比较长的,大概需要2~4年。”常燕群表示,很多家长最担心的是抗癫痫药物会对大脑智力或身体其他方面造成影响,其实大可不必过于担忧。医生会根据患者癫痫发作的类型来选择对应的抗癫痫药,只要规范用药,掌握好剂量和适应症,定期做好检查监测,还是相对比较安全的。

  他提到,一些抗癫痫药对神经系统功能有影响,但是如果把药物的剂量适当调小一些,就可以减轻不良反应。如苯巴比妥对认知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该药对婴幼儿期癫痫的治疗效果比较好,而且比较便宜经济。所以,有些小婴儿需要长期用药时,医生可能会选择苯巴比妥,同时做好各项监测,等宝宝3岁后或者需要接受教育时,再考虑用其他药物来代替。

  还有一些抗癫痫药对肝肾功能等有一定的损害,如果小孩合并有肝损害(比如肝炎等),或本身存在有遗传代谢性疾病,要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损害的抗癫痫药。家长要相信医生的治疗方案,切勿因惧怕抗癫痫药物的毒副作用而拒绝用药。

  此外,有些家长见小孩用药后症状缓解,便擅自停药或减药,这有可能会诱发癫痫大发作或者癫痫持续状态,对孩子的治疗非常不利。癫痫的药物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医生、患者及家属均需要有充分的耐心。家长应该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切勿病急乱投医,到处寻找所谓的“祖传秘方”。

  家长端正心态

  避免负面心理暗示

  常燕群还提醒,癫痫发作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对家长和小孩的心理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有些家长听到自己小孩患了癫痫,就觉得是一件非常恐惧和丢脸的事。家长如果过多地关注自己的面子问题,可能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无形地给他们传递这样一种信息:他的疾病给父母带来了尴尬或让父母没面子,这样会使孩子在成长中充满内疚和自责,或者因这个疾病而变得孤僻。一旦孩子不幸患上癫痫,家长要注意摆正心态,其实癫痫是可以控制的。

  在预防癫痫上,新婚夫妇要做到优生优育,做好遗传咨询。孕期要避免病毒或细菌感染、避免辐射、定期做好产检、避免产伤,这些对预防继发性癫痫有重要意义。

2013-05-07 01:21:36浏览5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任培华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每晚半夜醒来口干喉咙干
每晚半夜醒来口干喉咙干多见于生理性原因,如室内温度过高,晚饭吃得过咸;还见于阴虚内热、消渴症等病症,建议根据中医辨证对症治疗。1、生理性原因如室内温度过高,或张开呼吸,晚饭吃得过咸、过饱,睡到半夜都会出现口干、喉咙干,睡前可以喝水,避免晚饭吃得过咸等。?2、阴虚内热阴虚内热是指由于体内阴液亏虚,水不制火所致的虚热症,有可能是内分泌失调、生活不规律、性生活过度、长期熬夜、暴饮暴食而导致的。其表现有很多,常见表现有五心烦热、颧红、盗汗、咽痛、咽干等。可选择杞菊地黄丸清热败火,也可选择麦味地黄丸养阴生津。另外,平时可多喝石斛水、麦冬水等,具有一定的调理作用。3、消渴症中医认为消渴病是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情志失调、肾阴亏损等多种原因所致的阴虚内热、燥热偏盛。此病以燥热为标,阴虚为本,两者相互作用,导致人体出现口干舌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症状。可遵医嘱服用消渴方、玉女煎、六味地黄丸等缓解。日常也要注意控制饮食,避免热量摄入过多。除以上常见因素外,也可能是由于燥证、热证等引起的,严重患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切勿自行服药。
吴泽霖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小孩每晚皮肤严重瘙痒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办
小孩每晚皮肤严重瘙痒,可能是生理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湿疹以及荨麻疹引起的。建议及时诊断病因并对症治疗。 1、生理因素 如果天气较为干燥,或者日常摄入水分不够,导致体内失水过多,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保持室内湿度以及多补充水分即可缓解。如果出现抓破皮肤,可在医生指导下用碘伏对患处进行消毒。 2、湿疹 湿疹一般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急性期皮肤损伤以丘疱疹为主,易反复发作。患者一般会表现为丘疹、丘疱疹、红肿以及瘙痒等。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进行缓解。患者也应保持局部皮肤干燥。 3、荨麻疹 荨麻疹大多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一般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常伴有严重瘙痒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西替利嗪胶囊以及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等药物进行治疗。患者也应避免接触引起过敏的物质。 除上述原因及治疗外,还有可能是过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疾病引发的上述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此外建议患者远离过敏原,及时去医院就诊,确定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平时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症状。
方晓茹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女人每晚喝蓝莓酒的好处有哪些
女性每天适量饮用一些蓝莓酒具有美容养颜、促进消化、增强体质、保护视力、保护心血管系统等好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酒精过敏者、孕妇以及哺乳期妇女不宜饮用。1.美容养颜:因为蓝莓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花青素等成分,而这些营养物质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延缓皮肤衰老的速度,并且还可以使皮肤变得光滑细腻,从而达到美容养颜的效果。2.促进消化:由于蓝莓中含有的膳食纤维比较丰富,女性适当喝一些蓝莓酒后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助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对于预防便秘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3.增强体质:由于蓝莓中的氨基酸以及多种矿物质元素含量比较高,女性适当地喝一些蓝莓酒可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同时还可以辅助提高身体抵抗力,从而有利于身体健康。4.保护视力:蓝莓酒中的花青素具有激活视网膜的作用,有助于加强视力,防止眼球疲劳。5.保护心血管系统:女性长期坚持每天晚上喝一杯蓝莓酒,其中所含有的花青素成分能够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抑制体内过氧化反应的发生,同时还可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积。需要注意的是,饮酒时需要注意适量、慢速、避免空腹、不与药物同服、酒后不驾车以及关注身体状况等事项,以确保自己的健康和安全。同时,也要认识到饮酒并非解决问题的良策,应尽量避免过度依赖酒精来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困扰。
陈慧敏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女人每晚喝蓝莓酒的好处有哪些
女人每晚适量饮用一些蓝莓酒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比如补充营养、辅助保护血管、协助保护眼睛、美容养颜、改善睡眠等。1.补充营养:蓝莓酒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黄酮、果胶、钙、铁、磷、钾、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多种营养成分,能够补充身体所需的部分营养,有利于身体健康。2.辅助保护血管:蓝莓酒富含黄酮类物质,有利于减少脂质物质沉积,具有辅助保护血管的作用,能够减少血管硬化的可能性,从而降低心脏病等疾病的发生概率。3.协助保护眼睛:蓝莓酒富含维生素A、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能够协助维持眼部上皮细胞的正常功能,满足眼睛对营养的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眼睛、缓解眼睛疲劳、改善眼睛机能、提高视力。4.美容养颜:蓝莓酒富含果胶、维生素C和花青素等营养成分,这些成分有利于辅助结合体内的自由氧离子,保护皮肤的正常功能,防止皮肤皱纹的提早生成,保持皮肤弹性,一定程度上具有美容养颜的作用。5.改善睡眠:蓝莓酒中的酒精有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而蓝莓本身富含的花青素和酪氨酸等成分,能够有效促进睡眠。因此,睡前适量饮用蓝莓酒,有利于辅助改善失眠等不适症状,提升睡眠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酒精过敏的人群不适宜饮用蓝莓酒,以免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而患有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人群也不宜过多饮用,否则会加重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