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按摩山根穴能治小儿鼻塞

  山根穴位于印堂穴下,从侧面看,是鼻子起始的位置,如果把面部看成是地面,山根穴对于鼻子便是山脉升起之地,所以称之为山根。财运的基本就从山根而起,山根挺拔,通常是纳财之基础,也就是鼻梁要隆起,而不要塌陷。有必要提一下,隆起是平衡的升起,而并非露骨。山根忌断、陷、缺、破。相学上看一个人能否得到朋友和亲人的助力,主要是看面相学上的山根位置,山根位与两眼中央的一段鼻梁起点,通常的人也是略略低一些的,如果此处不单止没有低,反而高耸,连结起印堂和鼻梁就像是一条直线,这种鼻名之为贯顶鼻,有非凡之显贵,和有大事业,而且可得很多人的尊敬和仰慕。

  山根的描述在医学上见《针灸大成·小儿按摩经》。位于鼻根部。两眼之间,是鼻子的起点,也叫做“山根”。它又称“健康宫”,反映人体的健康和体质,何权峰医师指出,宽广和丰满的“山根”最好,最合适的宽度是要能嵌进一只眼睛。当山根出现暗色时,是胃肠和脊髓疾病的先兆,如果山根浮现青筋,有可能肠部有静脉扩张,提醒你消化系统出现问题了。

  按摩此穴3—5次,掐山根穴有开关窍、醒目定神的作用。

  取穴方法

  位于两眼内毗连线中点与印堂之间的斜坡上。有明目、安神之作用。

  主治疾病

  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鼻塞不通等。也可作诊察穴使用,若见青筋基邢,则是惊风或内伤的表现。

2013-04-18 09:19:33浏览9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孙海涛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增强脾胃功能的按摩方法
增强脾胃功能的按摩方法主要包括揉腹、按摩穴位以及捏脊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通过按摩方法,可辅助增强脾胃,促进消化。 1、揉腹 患者需要仰卧位平躺,操作者用手掌或手指并拢置于肚脐周围,做顺时针方向按揉,顺时针按完再逆时针按摩。腹部感受到微微发热即可,可起到助脾胃消化、理气顺气的作用。 2、按摩穴位 建议患者在专门医师的操作下,使用中指按压于穴位上,或食指叠于中指上置于穴位上,做点状的按压。临床上调理增强脾胃的穴位,包括中脘穴、足三里穴以及三眼穴等。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肚脐上四寸的位置,操作者可用拇指或食指指腹着力于中脘穴,进行按摩,能起到健脾和胃的作用。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位于人体膝关节附近,小腿外侧,犊鼻穴下三寸的位置,操作者用拇指端着力点按此穴位,可帮助调理人体气机、健脾燥湿、升发胃气等。三眼穴在手掌的无名指中心线内侧,距离第二横纹2分,以拇指按压三眼穴10分钟,可调节气血,改善脾胃虚弱的情况。 3、捏脊 捏脊可促进阳气升发,以助脾运,临床以治疗脾胃及肠道疾患为主,如小儿疳积、厌食、泄泻、呕吐、便秘等症状。此外,可调理脾胃,缓解便秘、帮助睡眠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操作均需由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以免因自行操作不当而引起不良后果。此外,患者日常还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打太极拳等,也有助于辅助增强脾胃功能。
卢成瑜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小儿鼻塞感冒吃什么药
感冒一般指上呼吸道感染,小儿鼻塞上呼吸道感染需要根据引起的原因对症选择药物,可能是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等原因导致的。 1、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导致的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3-7天可以治愈,可以多喝温开水,适当地运动出汗。如果症状没有缓解,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 2、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主要是由致病菌通过呼吸道传播,导致小儿出现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咳嗽、发热等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头孢克肟分散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药物治疗。 3、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感染导致的疾病包括肺炎支原体感染、解脲支原体感染、生殖支原体感染等。症状主要是呼吸道和肺部的症状,会出现发热、乏力、头疼、全身酸痛等。如果小儿体温超过38.5°C,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进行退热治疗。还可以使用阿奇霉素胶囊、罗红霉素胶囊、克拉霉素胶囊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治疗。 此外,也可能是真菌感染、衣原体感染、寄生虫感染导致的,建议小儿及时就医治疗。小儿平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张碧云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小儿鼻塞流鼻涕小妙招
临床上没有小儿鼻塞流鼻涕小妙招的说法,需要根据引起的病因进行针对治疗,可能是过敏引起的,也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原因造成的。建议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和治疗。 1、过敏 当小儿受到过敏原的刺激后,会引起变态反应,出现鼻塞、鼻痒、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建议及时脱离过敏原,患者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鼻腔使用生理性海水喷雾剂喷雾治疗,另外做局部雾化治疗,如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等。 2、上呼吸道感染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是由于病毒、细菌在身体抵抗力下降所引起的。一般会出现发热、咳嗽、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咽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也会出现乏力、纳差、精神差等全身症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给予0.05%麻黄碱滴鼻治疗,或给予利巴韦林喷雾剂,抗病毒治疗。合并细菌感染时,需要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抗生素类药物来治疗。平时多喝水促进毒素排泄,还应该让小儿多休息,保证良好的睡眠,增加抗病能力,有利于身体康复。 3、肺炎 小儿肺炎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小儿的防御功能低下,以及接触病原体导致的。大多为细菌和病毒、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患者可能会有流清鼻涕、鼻塞、喷嚏、咳嗽、咳痰、喘息、气促、发热或者呼吸困难等症状。由于细菌感染所致,患者可遵医嘱给予头孢唑肟、头孢曲松、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药物来治疗。患儿是病毒性肺炎所致,也应遵医嘱服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如果是肺炎支原体肺炎,还可遵医嘱服用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抗生素治疗。治疗期间需要及时的清除鼻腔分泌物,对于严重缺氧或呼吸衰竭的患儿,还可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上述不适的症状还可能是因为小儿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窦炎等疾病导致的。患者需要遵医嘱使用生理盐水鼻腔滴剂或喷雾,能缓解鼻塞、流涕症状。同时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症状加重。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