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神经科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儿科 > 小儿神经科

火眼金睛 发现宝宝脑病征兆

举报/反馈
2008-02-18 07:38:0039健康网社区

  宝宝大脑的蛛丝马迹

  晓琳生儿子时已经31岁了,因为宝宝有点轻度宫内缺氧,晓琳不得不做了剖宫产手术。对这个来之不易的宝宝,全家人都倍加呵护。不知不觉8个月过去了,宝宝还不会坐,不会爬,婆婆说: “有的小孩动作迟,不碍事的。”这样又过了两个月,看到同龄的孩子都会站了,而自己的宝宝还不会坐,晓琳有点着急了,带孩子去了医院,做了一系列检查之后,诊断为脑瘫。医生说: “现在发现已经有些晚了,如果早点发现,治疗效果会比现在好得多。”

  目前我国1~7岁小儿中,脑瘫患病率为1.2%o一2.7%e,其他类型脑功能障碍患病率亦较高。脑病治疗时间越早,恢复的可能性越大,后遗症越小,但很多父母由于不够重视或者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孩子的早期表现没有留意,直到出现了明显症状才来就医,以致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其实孩子出生后会出现许多先天的本能行为,称为“无条件反射”,如果缺失或出现异常,就可能是宝宝患脑病的信号了。

  1.吸吮反射只要放点东西进宝宝口中或者按压齿龈后面的上腭部位,新生儿就会开始吸吮,这种现象称为吸吮反射。若新生儿期吸吮反射消失或明显减弱,提示脑内病变;若亢进则为饥饿表现。

  2.觅食反射把小宝贝放到床上,你用手指碰他一侧嘴角,他的小嘴就转过来;你的手指绕着他的嘴继续移动,他也会转头追踪。这种像小动物觅食的动作,称为觅食反射。觅食反射在出生后3—4个月消失。不过,7~8个月大的婴儿睡眠时也还会出现这种反射。其意义与吸吮反射相同。

  3.握持反射用一个小棒碰新生儿的手掌,他就会把小棒紧紧抓住。这种反射在出生后4—6个月消失,如果继续存在,则将妨碍手指的精细动作发育。

  4.拥抱反射将新生儿放在桌上,重击其任一侧桌面,新生儿就会四肢外展伸直,数秒钟后四肢又内收屈曲,犹如拥抱动作。随后新生儿面部紧张,在双臂放松时发出哭声。这种反射是检测新生儿神经状态的一项最重要的指标,任何突然的强刺激都可以引起。一般做这种反射时,婴儿的双手会同时上举,假如只举一手而不举另一手,则表明不举手的对侧大脑半球发育不太正常,或臂丛神经损伤,或有骨折;如根本无反应,则为大脑发育异常或有颅内出血。拥抱反射3~4个月消失,5~6个月仍有此反射则提示有弥漫性大脑损害。

  5.迈步反射扶住宝宝直立或平躺时,宝宝的脚掌接触到什么物体,他就会做出迈步的动作。到2—3个月此反射就消失了。几个月后再出现迈步动作就跟本能的迈步反射不是一回事了。出生后即无该反射或长期存在则为异常。

  6.巴宾斯基反射 当用火柴棍或大头针等物的钝端,由脚跟向前轻划宝宝足底外侧缘时,他的骄傲缓地上跷,其余各趾呈扇形张开。此反射最早可在4~6个月的新生儿身上看到,出生后8~9个月或最迟在1岁半前消失。因这种反射是由法国神经科医生巴宾斯基发现的,故得此名。两岁后若再出现此反射,一般是脑部受损害的表现。

  上述反射如果该出现时没出现,该消失时没消失,则表明脑发育不正常。如果你觉得孩子某些特征不够明显,不好判断,就该请儿科医生检查诊断。

  除此以外,小儿的运动发育也有一定的规律,正常为:2(个月)抬(头)、4翻(身)、6坐、8爬、10站、周(一周岁)走;运动中的某个项目落后1~2个月就应疑为异常;如果落后2~3个月或多项落后,常是脑瘫或其他类型脑功能障碍的重要表现。在智力发育方面,2~3个月应能常引出微笑,4—5个月可认识亲人、认生,10个月能听懂1~2句话,1岁可有意识发音等。对智力发育状况的了解,不仅可判断脑瘫是否伴有智力低下,还可早期发现以智力损伤为主的其他脑功能障碍。

  如果你的孩子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出生前有宫内缺氧或出生时窒息、颅内出血、新生儿期黄疸较重及有其他危重疾病,都是发生脑病的高危儿。每个新生儿的父母,尤其是高危儿的家长,要特别关注宝宝的神经、运动、智能发育是否正常。发现异常并不可怕,只要尽早就医或进行正确的家庭功能训练,宝宝的前途仍然光明。

(责任编辑:王杨)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