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呼吸时鼻翼一张一合可能是小儿肺炎

  家长应该观察孩子有无憋气、呼吸急促、吃奶费劲等情况。如果孩子脸色不好、发灰发暗,甚至口周发青、发蔫、鼻翼扇动(一张一合),就可能发展成肺炎了。其中,鼻翼扇动是个很关键的判断因素,因为健康孩子鼻翼在正常呼吸时是不会一张一合的

  对3个月以下的婴幼来说,他们发烧后很可能在几个小时就发展成肺炎甚至脑炎、败血症以及泌尿系统疾病等,因此家长尤其要注意观察,及时带孩子就医。

  对4岁以上的学龄前儿童来说,剧烈咳嗽、发烧时间长(如发烧38摄氏度以上,持续3天以上),也提示他们可能发展成肺炎了。有的孩子在呼吸时感觉憋得慌,这也提示可能孩子已经患上肺炎,因为只有病情严重时孩子才会觉得憋得慌。

  一般来说,健康的新生儿每分钟呼吸次数接近40次,两三岁的孩子每分钟呼吸次数在30次到40次之间,成人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在20次左右,而发烧尤其是肺炎会加快人的呼吸频率。数孩子每分钟的呼吸次数要在孩子安静入睡时进行,但孩子的呼吸次数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孩子生病后很难安静入睡,哭闹、吃奶也会影响家长的判断。

  此,还有的家长通过观察孩子有无凹陷(在吸气时,两侧肋骨边缘处内陷随呼吸起伏)来判断孩子是否发展成肺炎。对此,专家指出,医生的确可以通过患儿的胸骨、肋缘下、胸骨下端等部位是否凹陷来判断患儿是否发展成肺炎,但这一做法非医学专业的人不好掌握,尤其是有的孩子比较胖,家长就更不好判断了。

(责任编辑:单文贤)

2011-11-24 01:50:00浏览7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李洪伟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怎么预防小儿肺炎的发生
预防小儿肺炎的发生,可以通过注意卫生、增强体质、注意饮食、避免交叉感染、接种疫苗等方式进行预防。1、注意卫生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开窗通风,可以使用消毒液或者含氯的消毒剂进行室内消毒。2、增强体质建议小儿平时要注意多参加体育锻炼,比如慢跑、打篮球等,能够增强自身的体质,也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可以一定程度上预防疾病。3、注意饮食在饮食上,建议小儿平时要注意合理饮食,适当吃一些营养物质丰富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瘦肉等,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身体的免疫力。4、避免交叉感染小儿肺炎通常是由于身体抵抗力下降,导致病原体侵入呼吸道所引起的疾病,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避免带小儿去人多密集的地方,并且外出时还要佩戴口罩,避免接触细菌或病毒,从而预防小儿肺炎的发生。5、接种疫苗小儿肺炎多是由于身体抵抗力下降,导致病原体侵入呼吸道所引起的疾病,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小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接种疫苗,可以一定程度上预防小儿肺炎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小儿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长时间熬夜。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儿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张碧云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小儿肺炎合胞病毒怎么回事,怎么办
小儿肺炎合胞病毒一般是指小儿肺炎合胞病毒感染,可能是由于接触感染者、免疫力低下、环境因素、吸入异物、先天性免疫缺陷等原因所引起的,家长需要根据引起的原因对症治疗。 1、接触感染者 小儿肺炎合胞病毒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的,如果小儿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感染者,可能会导致感染此类疾病。建议小儿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外出时可以佩戴口罩。同时,也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增强抵抗力。 2、免疫力低下 如果小儿的免疫力比较低下,可能会导致机体更容易受到病毒的感染,从而诱发小儿肺炎合并合胞病毒感染的情况。建议小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芹菜等,有助于增强抵抗力。必要时,小儿还可以遵医嘱使用转移因子口服溶液、胸腺肽肠溶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3、环境因素 如果小儿长期处于空气污浊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肺部受到病原体的入侵,也会增加患肺炎合并合胞病毒感染的风险。建议家长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 4、吸入异物 小儿肺炎合并合胞病毒感染可能是吸入异物导致的,当小儿在吸入异物后会导致气管堵塞,从而使肺部不能正常呼吸,就会引发上述疾病。小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这些药物一般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能够促进气道通畅。 5、先天性免疫缺陷 如果小儿本身存在先天性的免疫缺陷,可能会导致身体的抗病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细菌或者是病毒的感染,诱发肺炎合并合胞病毒感染的情况。建议家长及时带小儿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小儿使用胸腺肽肠溶胶囊、匹多莫德口服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家长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小儿接种肺炎疫苗。 除此之外,建议患儿注意饮食清淡,可以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水果和蔬菜,如柚子、丝瓜、茄子等,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症状严重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