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孩子鹅口疮慎用紫药水

孩子鹅口疮慎用紫药水
 

  久前,阿花生下了一个胖小子,她每天都沉浸在当母亲的喜悦中。但这两天,她发现孩子不喜欢吃奶,还常哭闹。她正想带孩子去看医生,突然发现小宝宝的口腔黏膜上附有一片片白色膜状物。婆婆知道后对她说,这是鹅口疮,不要紧,孩子的父亲小时候也长过,涂点紫药水(龙胆紫)后很快就好了。于是,阿花去药店买了瓶紫药水。看到紫药水那种颜色,阿花不敢往宝宝的嘴里涂。她想,婆婆以前用的都是“老古董”的法子,现在有可能过时了,说不定还有副作用。于是,她带宝宝去医院问医生。

  医生说,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患者口腔黏膜上会附有一片片白色膜状物,可见于舌、颊内侧及腭部,有时可蔓延至咽部。鹅口疮多发生在新生儿、婴儿及营养不良的小儿身上,以往多用龙胆紫治疗,且有较好效果。但是,现在有研究表明,龙胆紫有可能致癌,禁用于口腔黏膜部位。如果得了鹅口疮,可涂用制霉菌素。制霉菌素是控制霉菌的有效药物。使用时,可把片剂压成粉末,用白开水化为混悬液,涂前将液体摇匀,每天涂5~6次,很快就会见效。当然,如果使用酮康唑治疗,疗效更佳。方法是将酮康唑一片(200mg)研成粉末,加入20ml生理盐水,溶解后即可涂擦,一天涂1~2次即可。

  药店药师遇到欲购买龙胆紫治疗鹅口疮的顾客,不妨将上述用药方法向其推荐,以保证其用药安全、有效。

  孩子鹅口疮慎用紫药水小编提醒: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儿科知识

(实习编辑:林志钧)

2007-12-02 09:05:00浏览16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招洛丹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小孩鹅口疮反复发作是什么原因
小孩鹅口疮反复发作可能是免疫力低下、卫生不洁、治疗不当、治疗不彻底、家长护理不当等原因导致的,具体需要明确病因后进行治疗。1、免疫力低下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是一种真菌感染性疾病。如果小孩的免疫力比较低下,则容易导致白色念珠菌反复感染口腔,从而引起鹅口疮反复发作的情况。建议平时多带小孩进行户外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免疫力。必要时,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匹多莫德口服液、转移因子口服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平时应注意营养均衡,适当进行运动锻炼,有助于提高免疫力。2、卫生不洁如果小孩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经常舔手、咬玩具等,会增加鹅口疮的患病风险。平时应注意小孩的卫生习惯,可以使用温水清洗口腔,还可以使用温毛巾擦拭身体。3、治疗不当如果小孩鹅口疮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导致疾病反复发作。建议患者遵医嘱使用碳酸氢钠清洗口腔,并遵医嘱使用制霉菌素片、冰硼散等药物进行治疗。4、治疗不彻底如果小孩鹅口疮没有彻底治疗,会导致病情反复发作。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碳酸氢钠清洗口腔,还可以遵医嘱使用制霉菌素片、冰硼散等药物进行治疗。5、家长护理不当如果家长平时不注意小孩的口腔卫生,则容易导致小孩口腔被白色念珠菌感染,从而引起鹅口疮反复发作的情况。建议家长平时要注意小孩的口腔卫生,避免让小孩吃不干净的食物,同时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就诊,明确具体的病因,并遵医嘱进行相应的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小孩的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还应注意小孩的卫生,避免小孩接触不干净的物品。
招洛丹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六个月宝宝鹅口疮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
临床上一般不存在六个月宝宝鹅口疮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的说法,针对六个月宝宝鹅口疮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注意口腔清洁、注意喂养方式、保持环境清洁、饮食调整、使用药物治疗等。如症状严重,建议及时就医。 1.注意口腔清洁:每次喂奶后,给宝宝喂几口温开水,冲洗口腔内残留的奶液。也可以用干净的纱布蘸取温水,轻轻擦拭宝宝的口腔黏膜,尤其是舌面、颊黏膜等部位。 2.注意喂养方式:如果是母乳喂养,妈妈要注意保持乳头的清洁。喂奶前可以用温水清洗乳头,避免白色念珠菌通过乳头传染给宝宝。如果是配方奶喂养,要注意奶瓶、奶嘴的消毒,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洗干净,并定期进行高温消毒。 3.保持环境清洁:宝宝的生活环境要保持清洁卫生,经常通风换气。宝宝的衣物、玩具等要定期清洗消毒,避免白色念珠菌的传播。 4.饮食调整:六个月的宝宝可以适当添加一些辅食,如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泥、蔬菜泥等,以增强宝宝的免疫力。同时,要保证宝宝充足的睡眠,让宝宝多晒太阳,适当进行户外活动。 5.使用药物治疗: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将制霉菌素混悬液用棉签蘸取后,轻轻涂抹在鹅口疮的白色斑块处。一般使用几天后,鹅口疮的症状会逐渐减轻。 总之,对于六个月宝宝的鹅口疮,家长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注意宝宝的日常护理和卫生,帮助宝宝尽快恢复健康。
招洛丹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鹅口疮孩子间如何传染
鹅口疮孩子间一般可以通过直接接触、饮食传染、间接接触、母婴传染、自体传染等方式传染。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主要表现为颊黏膜、上颚白色斑片等。 1、直接接触 如果孩子接触了感染者的唾液、体液、血液等,可能会导致鹅口疮传染。因此,在照顾鹅口疮孩子时,需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者的唾液、体液、血液等。 2、饮食传染 如果孩子经常挑食或者是偏食,导致身体营养不良,可能会使免疫力下降,从而容易受到白色念珠菌感染,引发鹅口疮。建议孩子在平时要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柿、苹果等,能够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3、间接接触 如果孩子接触了感染者使用的物品,比如奶嘴、玩具等,也可能会导致鹅口疮传染。建议孩子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使用他人物品,以免引起交叉感染。 4、母婴传染 如果孕妇患有鹅口疮,可能会在生产时通过产道将白色念珠菌传染给新生儿,导致新生儿出现鹅口疮。建议孕妇在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白色念珠菌感染者的唾液、体液、血液等。 5、自体传染 如果孩子的免疫力比较低,在接触了感染者的衣物、玩具等物品后,可能会导致自身感染白色念珠菌,从而引起鹅口疮。建议孩子在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者的衣物、玩具等。 如果孩子出现鹅口疮,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碳酸氢钠清洗口腔,并遵医嘱使用制霉菌素片、冰硼散等药物进行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