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护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儿科 > 预防护理

食疗+按摩 宝宝告别积食

举报/反馈
2011-08-31 09:24:00新浪健康

  给宝宝准备各种美食,看着宝宝大口大口地吃,应该是家长最开心、最满足的事情。可这样持续几天,宝宝会突然什么都不想吃了,并且开始发烧,连小嘴巴里也臭臭的,这便是宝宝积食了。

  近日,健康育儿群里有几位家长反映自己的宝宝特别容易积食,对此专家提醒,喂食过多是主因。

  冷热混吃,最易造成胃内“打架”

  郑州市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王晓燕介绍,所谓积食,中医也称为积滞,相当于西医的消化不良,是小儿内伤乳食,停滞中脘,积而不化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患。

  现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喝,大吃大喝的情况比以往少了许多。既然这样,宝宝为何还会积食呢?王晓燕说,少了大吃大喝并不等于说孩子吃得少了。由于儿童食品种类的增加,其实,宝宝吃的东西往往比以前更多、更杂,而一些不合理的饮食非常容易形成积食,比如:红薯和花生,红薯和鸡蛋,冷热食物混合吃,尤其是先吃热食后吃冷食,非常容易造成食物在胃内“打架”。

  王晓燕说,积食主要表现为不思乳食、腹胀嗳气,或有腹痛呕吐腹泻、大便味臭色白等,也就是说,日常生活中,如果宝宝出现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咬牙;最近大开的胃口又缩小了,食欲明显不振;宝宝常自己说肚子胀、肚子疼;鼻梁两侧发青、舌苔又厚又白,还能闻到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等情况,就有可能是积食了。对于宝宝来说,积食不是小问题,它不仅增加宝宝肠、胃、肾脏的负担,还可能给这些脏器带来疾病。因此,需要父母们引起足够的重视。

  不要经常反复给宝宝服用消食药

  积食一般多发生于婴幼儿。王晓燕说,小儿脾胃功能较差,又不知饥饱,喂食过多是积食的主要原因。另外过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活动过少、食后很快入睡也是造成积食的原因。

  为了防止宝宝积食,有些家长会经常让宝宝吃消食片,觉得只要吃完饭吃点消食片就不会造成积食了,而宝宝也会像吃糖豆一样,一颗接一颗地吃;还有些家长会经常给宝宝吃王氏保赤丸,感觉这是中成药,多吃点也没有关系,其实这些方法都不能常用。

  王晓燕说,消食药确实能促进宝宝消化,但如果家长经常反复给宝宝服用王氏保赤丸、健胃消食片等消食药,可能会影响小儿自身的消化功能,何况有些消食药含有泻下药物(如王氏保赤丸就含有大黄、巴豆霜),常用会伤脾胃,甚或造成肝肾损伤

  其实,日常生活中,家长只要注意定时定量喂养、荤素搭配合理、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便可防止积食的发生。另外,王晓燕提醒,冷饮、冷食最伤孩子的脾胃,造成脾胃虚寒脾胃不和,从而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因此一定要少让孩子吃这些食物。再者,俗话说要想小儿安,需要三分饥与寒,晚上让宝宝吃七八成饱即可。

  食疗法、按捏法

  有助缓解积食症状

  积食对于宝宝来说,属于最常出现的病症之一,因此家长最好能掌握几种对付积食的方法。下面,专家介绍了几招食疗和按捏的方法,希望能对家长有所帮助。

  按捏疗法:

  如果宝宝出现积食情况,家长可经常给其捏捏脊。方法:让宝宝趴在床上,夏日可脱去上衣,露出背部。家长用两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沿宝宝脊椎两旁二指处,从尾骶骨开始,慢慢地向前捏按,一直到颈部,由下而上连续捏3~5遍,坚持早晚各一次。

  家长还可给宝宝揉揉腹部。方法:胸中与肚脐连线的二分之一处,即是中脘穴位。家长可搓热手掌,用手掌根顺时针旋转按揉该穴,每次30下左右,每日两次。

  另外,家长还可按捏宝宝足部,缓解积食症状。方法:足底心即是涌泉穴,家长以拇指压按涌泉穴,旋转按摩30~50下,每日两次。

  饮食疗法:

  炒糖山楂:取红糖适量(如宝宝有发热症状,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锅用小火炒化(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适量,再炒5~6分钟,闻到酸甜味即可。每顿饭后让孩子吃点。

  山药米粥:取干山药片100克,大米或小黄米100克,白糖适量。将米淘洗干净,与山药片一起碾碎,入锅,加水适量,熬成粥食用。

  白萝卜粥:白萝卜1个,大米50克,糖适量。把白萝卜、大米分别洗净。萝卜切片,先煮30分钟,再加米同煮(不吃萝卜者可捞出萝卜后再加米),煮至米烂汤稠,加红糖适量,煮沸即可。

  相关阅读:小儿食积该怎么处理好?

  “开胃”不当孩子食欲或更差

  中医:分型论治小儿厌食

  孩子食欲不佳的4大误解

 

(责任编辑:王慧明)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