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暑假 你是否看好了你的孩子?

  意外伤害是威胁儿童生命健康的最主要因素,暑假是儿童意外伤害的最高峰。

  国内权威机构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14岁以下儿童每年由于意外伤害导致死亡的人数已超过其他各种疾病的死亡人数,占儿童总死亡数的31.3%。粗略推算,我国15岁以下儿童,每年因意外伤害引起的死亡、伤残高达50万人以上,平均每天就有千余儿童发生意外伤害。

  因此,如何培养孩子及其家长的安全意识,对孩子的安全健康成长必不可少。

  记者从本市儿童医院了解到,进入7月,因意外伤害住院的儿童正在直线上升,已经占所有急救儿童的一半左右,所幸今年尚没有死亡病例。交通事故、坠楼、溺水、中毒依次为今夏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类型。

  专家指出,夏季儿童各种户外活动较多,发生意外伤害的几率也相对较高。对于0至6岁的孩子,家长一定要增强危险意识,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安全,从而忽视可能发生意外的隐患。对于7至14岁的儿童,暑假使他们终于得到“放飞”的机会,社会和家庭都有义务为孩子营造安全健康的活动氛围,有义务不断强化孩子的安全意识和安为,并教授他们简单的急救常识。

  交通事故成伤害首因

  平均每周发生3至4例

  妈妈带3岁的宝宝在小区里玩,忽然听到有人喊,“撞到孩子了”,正和邻居聊天的妈妈这才发现宝宝不在身边,飞奔过去看到孩子已经躺在地上,原来宝宝在汽车玩耍,司机倒车时撞了宝宝,伤势极为严重。120将宝宝送至本市儿童医院医院立即组织了泌尿、消化、烧伤等多学科专家联合手术,手术从上午9点一直持续到转天凌晨3点,手术非常成功,不仅保住了宝宝的生命,预计今也不会留下残疾。

  据该院急创外科王继忠副主任医师介绍,交通事故已经成为儿童意外伤害的最主要因素,且严重伤害日益增多。今年7月以来,医院每个星期都收治3到4位因交通事故受伤的孩子,宝宝这样的学龄前儿童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绝大多数患儿是7至14岁的学龄期儿童。他说,夏季学龄期的孩子们经常在没有大人看护的情况下外出,有些甚至骑自车外出,加之家庭驾车出游的孩子也较多,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也随之增大。

  王继忠说,对于学龄前儿童,家长一定要看护好他们,在社区玩耍远离停放的汽车,也不要让孩子在社区道路中间停留过久。对于学龄期儿童家长要让孩子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学会识别设立在街道或危险场所的醒目标志,同时要充分告知违反交通规则可能引发的果。另外,由于儿童处理紧急事物的能力有限,12岁以下的孩子不要骑自车上路,10岁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独立过马路。家庭驾车出游时,4岁以上儿童要系好安全带。当车辆驶途中发生意外应让孩子迅速抱住头部,并缩身成球形。

  坠楼者5岁以内高发

  预防重点是窗户周围

  进入暑期,本市儿童医院急创外科已经收治了三位坠楼儿童,年龄均在3岁以下,多是睡觉醒来,身边没有大人看管,自己爬上窗台,从敞开的窗户或缝隙宽大的护栏跌落。其中有两位是从4楼坠落,所幸下落中被楼下物体阻拦,伤势不太严重。据王继忠介绍,除开窗通风、不装护栏等因素外,近年来高层建筑增多及其飘窗的普遍应用,也是坠楼逐年增多的重要原因。

  王继忠说,儿童坠楼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家长尤其要在窗户周围做好预防。窗户边不要放孩子可攀爬的桌子、凳子等家具,更不要把床放在窗边;窗户上应装一定高度的栏杆;开窗通风时,家长不要离开婴幼儿,或开一定的宽度,确保孩子不会爬出去;阳台的栏杆要足够高,不易孩子攀爬;阳台栏杆间的宽度最好不易孩子钻出。

  空巢孩子谨防误服烫伤

  家长做好居家安全教育

  统计显示,暑假意外伤害的学龄期儿童一半以上是独自在家的“空巢儿童”,误服、烫伤触电和动物咬伤是这些儿童最常见的意外伤害。王继忠说,近期已经发生了三例儿童误服中毒病例,其中有两例都是家长将消毒药水放在料瓶中,并将料瓶放在厨房中被儿童误服导致中毒

  王继忠提醒家长,让孩子独自在家应高度注意居家安全,出门前关闭煤气和门窗,尖锐物及药品等应放在孩子不易拿到的地方,过期和不用的药品或化学用品要及时扔掉;药品和化学用品要放置在标志清晰的原来的容器中,放在儿童不易取到之处或上锁的抽屉中。同时要多对孩子进用电、用气的安全教育,并告知他们不要随便给陌生人开门,接到陌生人电话要当心,要告知他们各种应急措施,最好在家中醒目位置写上提示语及父母电话和求救电话,家长在单位上班也应抽空打电话回家,随时了解孩子动态。同时父母要让孩子熟悉家庭环境,为他们设计一条安全逃生路线或躲避藏身地方,以备不急之需。

  相关阅读:暑期为了孩子家长学点“急救术”

  金标准:夏季宝宝10种常见外伤处理法

  宝宝5种皮外伤的家庭处置

  宝宝“各种”意外烫伤怎处理

  宝宝需挂急诊的10种状况

 

(责任编辑:王慧明)

2011-07-26 09:31:00浏览4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张延清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孩子磕掉牙怎么处理,还能种回去吗
孩子磕掉牙后,可以采取止血并消毒、保持口腔卫生、止血缓解疼痛、局部冷敷消肿、使用抗生素等治疗措施。如果牙齿只是部分折断,医生会根据情况进行修复。如果牙齿完全脱落,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种回去的。一般来说,脱落半小时内进行再植成功率较高。 1.止血并消毒 止血通常使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球轻压在出血部位,以帮助止血。可以用生理盐水或凉白开轻轻冲洗伤口周围,避免冲洗伤口内部。然后用碘伏棉球轻轻擦拭伤口周围进行消毒。止血和消毒可以减少出血和预防感染,为后续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2.保持口腔卫生 孩子受伤后,避免让孩子用受伤的部位咀嚼食物。每次进食后,让孩子用温水轻轻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如果孩子年龄较小,可以用纱布或棉签蘸取温水轻轻擦拭口腔。良好的口腔卫生有助于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有利于牙齿的再生。 3.止血缓解疼痛 如果疼痛较严重,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给孩子服用适量的儿童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每次服用一片,一般每4-6小时可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布洛芬混悬液按医生指导的剂量直接口服即可。同时,可以让孩子咬一块干净的纱布或棉球,稍微用力咬住,有助于止血和缓解疼痛。 4.局部冷敷消肿 用冰袋或冷毛巾包裹冰块,轻轻敷在受伤部位周围的脸颊上,每次持续10-15分钟,每2-3小时一次。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 5.使用抗生素 如果孩子的磕掉牙伴有感染迹象,如红肿、疼痛或发热,则可能需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温水送服即可。抗生素可以有效控制感染,防止感染扩散,并为牙齿再生提供良好的环境。 在处理磕掉的牙齿时,孩子应避免用舌头舔伤口或用手指触摸伤口,以免加重出血或感染。同时,应避免食用过硬或过热的食物,如硬糖、火锅等,以免刺激伤口。
唐书生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孩子退烧后干咳无痰用什么药
孩子退烧后干咳无痰,可以考虑使用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溶液、复方甘草片、小儿止咳糖浆、苏黄止咳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然而,由于干咳无痰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建议及时就医以确定病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 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适用于缓解儿童因感冒、支气管炎等引起的咳嗽症状。其主要成分为氢溴酸右美沙芬,能够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咳嗽反射。建议患者饭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服药,使用时应严格控制剂量,避免过量导致嗜睡或其他副作用。同时,对于哮喘或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儿需谨慎使用。 2.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溶液 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溶液可用于治疗儿童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症状。其中含有多种成分如福尔可定、盐酸伪麻黄碱等,能有效减轻咳嗽和减少分泌物。此药物饭后服用即可,服用期间应注意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发生。此外,由于本品含咖啡因,因此不宜长期大量使用。 3.复方甘草片 复方甘草片适合于儿童因急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等原因引起的干咳无痰的情况。此药中含有甘草浸膏粉、阿片粉等多种成分,具有镇咳祛痰的作用。建议服药时选择含化的方式,即将药片含于嘴中待其自然化开,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可能出现的便秘情况,必要时可以配合其他缓泻剂一起使用。另外,如果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则需要立即停药并就医。 4.小儿止咳糖浆 小儿止咳糖浆适用于儿童因风热犯肺所致的咳嗽,表现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吐黏稠黄痰等。本品为中西药合剂,由桔梗流浸膏、氯化铵、远志流浸膏等组成,具有清热宣肺、镇咳祛痰的功效。服药时宜小口多次,慢慢吞服,服药期间要注意饮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此外,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5.苏黄止咳胶囊 苏黄止咳胶囊适用于儿童因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的咳嗽,症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吐稀白痰等。本品为中成药,由麻黄、紫菀、射干、地龙等组成,具有疏风解表、宜肺止咳的功效。建议用温开水或凉白开送服,此外要整粒吞服,另外服药期间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受凉。 以上药物均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特别是针对儿童患者,以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性。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陈剑锋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孩子睡觉把手压在身体下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孩子睡觉把手压在身体下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由于睡眠姿势不当、缺钙、睡眠型癫痫、脑瘫等原因引起的,需要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1、正常现象如果孩子的年龄较小,此时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可能会出现睡觉时把手压在身体下的情况,如果没有其他不适症状,一般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建议家长在孩子睡觉时,避免将手压在身体下,以免引起不适症状。2、睡眠姿势不当如果孩子在睡觉时姿势不当,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家长及时纠正孩子的睡姿,可以采取侧卧位或仰卧位的睡姿,避免手臂受到压迫。3、缺钙如果孩子平时摄入的营养元素不足,可能会导致机体缺钙,从而引起肌肉痉挛、骨骼疼痛等症状,部分孩子可能会在睡觉时出现上述情况。建议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孩子使用碳酸钙D3颗粒、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孩子还可以适当进食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虾皮等。4、睡眠型癫痫如果孩子本身患有睡眠型癫痫,在睡眠时可能会出现癫痫发作的情况,从而引起上述症状。建议孩子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卡马西平片、苯妥英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孩子也可以遵医嘱通过经颅磁刺激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5、脑瘫脑瘫通常是指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早期,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可能与遗传因素、母体因素等原因有关。孩子可能会出现肌张力异常、运动发育异常等症状,还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针灸、推拿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必要时,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家长注意孩子的饮食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维护身体健康和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陈剑锋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6岁孩子对牛奶过敏但每天还是喝怎么回事,怎么办
如果6岁孩子对牛奶过敏但每天还喝,可能是由于家长没有及时发现、乳糖不耐受、牛奶质量问题、免疫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等导致。建议明确原因后进行针对性处理。1.没有及时发现:部分孩子在小时候出现过一次对牛奶的过敏反应,在恢复以后可能就会误以为已经不过敏而继续饮用,因此会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去医院做检查,并且遵医嘱停止饮用。2.乳糖不耐受:如果6岁孩子的身体内缺乏乳糖酶,则可能会引起乳糖不耐受的现象,从而无法消化和吸收牛奶中的乳糖成分,可表现为腹胀、腹泻等症状。此时可以适当添加一些不含乳糖或是低乳糖含量的奶粉,能够帮助缓解症状。3.牛奶质量问题:如果所购买的牛奶质量比较差或者是放置时间过长,则有可能会导致其中含有的蛋白质变质,进而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并发生变态反应,从而诱发一系列不适症状。因此在给孩子买牛奶时要注意观察生产日期及保质期,避免食用过期奶制品。4.免疫因素:若6岁孩子属于过敏体质,而且经常接触过敏原,则会增加自身出现过敏的可能性,比如花粉、粉尘等。此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颗粒、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溶液等药物治疗。5.心理因素:如果6岁孩子本身并不对牛奶过敏,但是在生活中受到父母的影响或者喝了其他饮品之后产生了错觉,则也有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是为了身体健康,尽量不要让孩子喝过多牛奶。此外,还有可能是肠道寄生虫感染引起的,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苯达唑片等驱虫药治疗。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加强护理,勤换洗床单被罩,以免加重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