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内分泌科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分泌科

防孩子肥胖从家长做起

举报/反馈
2011-06-29 00:00:00摇篮网

  近年在对上海市杨浦、宝山等区小学生的调查中发现,部分年级的肥胖和超重的发生率达到了36%。同时由于儿童肥胖所带来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早发的危害,使其成为了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儿童肥胖引发疾病危害的话题,属于老生常谈。在此,介绍一些家长平时可能较少了解却又值得关注或能切实应用的相关知识。

  暑假即将到来,儿童和家长暂时从繁重的学业负担中解出来,在喘口气的间隙,请关注一下儿童健康问题,尤其是儿童肥胖。

  按体重衡量肥胖不全面

  体质指数(BMI=体重/身高的平方,kg/m2)是国际上衡量肥胖的主要标准之一。然而,BMI存在缺陷,只顾及体重和身高,忽视了脂肪所占比例。

  为了获得体内脂肪含量的信息,人们开始采用体成分分析仪对体内脂肪含量进初步的判定。其正常值范围简单说来,男孩和12岁以下女孩应该小于20%;12岁以上女孩小于25%。

  另外,脂肪的分布部位也是影响患病几率的因素之一。比如,四肢偏胖的人,比腹型肥胖的人危险性小;同样腹型肥胖的人,如果脂肪主要堆积在内脏周围则患病的危险性更大。因此,临床医生已越来越多采用腰围与身高的比值作为判断儿童是否腹型肥胖的评价指标。目前的判断标准主要针对6岁以上儿童,理想的比值应小于0.46。

  因此,家长在考虑孩子是否肥胖时,至少要考虑三个因素,即体质指数BMI、体内脂肪比例,以及腰围与身高的比值三项。

  肥胖儿童走出心理阴霾

  肥胖除对青少年儿童有生理上的影响外,对心理也造成较大影响,包括缺乏自信、影响智商、精力不足、性格孤僻等。最主要的特征表现包括经常性的喜怒无常、过分自卑,同时也更不愿意融入社会,对参加集体活动或与别人沟通有较强的抵触心理,而且任何负面经历都极有可能为其今的成长带来长期甚至是永久的伤害。

  心理治疗方法对于儿童来说,有时比食和药物治疗更见效。因为儿童的心理正处于调整适应阶段,通过有效的心理调整,往往可以改变儿童的不良饮食习惯。因此在发现肥胖儿童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地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千万不能让肥胖儿童在心理成长的敏感期因为反复受挫而形成自我否定、自我封闭或者以反抗、破坏、伤害等品行障碍为特征的行为模式,这疑将贻害终身。

  防孩子肥胖从家长做起

  研究发现,引起儿童肥胖的三大因素都与家长有关,“家长”并不仅指父母,还包括祖辈在内的所有照看者。首先,有些家长缺乏保健知识,不能以身作则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或者不注重均衡饮食。其次,有些家长对孩子的照顾过于周到,表现为过度喂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出门坐车、上楼电梯,课业至上;为防止运动锻炼时受伤,仅有的娱乐设施是电脑、电视、ipad、游戏机。另外,不应忽视遗传的影响:父母中有一方肥胖的,儿童有40%-50%肥胖的几率,如果父母双方都肥胖,则孩子有80%肥胖的可能。

  不难看出,家长才是预防孩子肥胖的关键环节,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基因,但遗传并不是100%的决定因素,它只能警示我们更积极地预防;同时多掌握一些保健知识,从自己做起,言传身教,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远比喂食林林总总的营养品有益得多。

  “宜疏不宜堵”,是国际上预防儿童肥胖的建议,具体来说,不要单纯地禁食甜味食物,这会导致他们更加希望吃到甜食,并且一旦得到便容易过量摄入。重要的是,要学会均衡膳食,学会管理甜食和能量的摄入,让孩子通过运动达到能量收支平衡,而不是简单禁止。


(责任编辑:王慧明 实习编辑:谭勇)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