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护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儿科 > 预防护理

塑化剂风波愈演愈烈 儿童是最大的受害者?

举报/反馈
2011-06-14 01:59:0039健康网

  台湾塑化剂风波愈演愈烈,在百姓中,塑化剂似乎已成“处不在”之势,有研究称,儿童比成人更易受到塑化剂的伤害。又有研究说,孕妇血液中的DEHP浓度越高,产下的男婴有越高的风险发生阴茎变细、肛门与生殖器距离变短、睾丸下降不全等症状。这让不少父母暗暗担心,孩子的健康是否已经受到损坏了?

  塑化剂儿童是最大的受害者?

  据某报道,一位妈妈5月28日出面表示,怀孕时特别爱喝珍珠奶、灌装果汁等,每天至少喝1~2杯,结果孩子出生8个月,生殖器大小只有豆粒一般,仅有1厘米长,还不及其他孩子的1/3大。这位妈妈也怀疑,宝宝的症状是否与怀孕期间吃的食品中含塑化剂有关。

塑化剂风波愈演愈烈 儿童是最大的受害者?

  塑化剂有很多种,这次台湾毒添加剂中的塑化剂是一种叫DEHP(邻苯二甲酸二酯)的物质。塑化剂DEHP作用类似人工荷尔蒙,对人体毒性虽不明确,但它广泛分布于各种食物内,其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体内必须停留一段时间才会排出,长期累积下来会影响肝脏肾脏,恐怕会造成免疫力及生殖力下降,导致小孩性别错乱,包括生殖器变短小、性征不明显。还可能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另外,目前虽法证实DEHP对人类是否致癌,但动物会产生致癌反应。

  谈及对儿童的影响,沈阳市儿童医院青春发育科主任赵方分析,塑化剂之所以对儿童的侵害更大,可能与儿童特殊的生理特点有关。这是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间,对于药物、食品、营养素等刺激特别敏感,因而危害也就更大,使得生理发育的地基打不牢,从而影响生理功能。

  而成人发育已经完善,如果外面环境影响精子水平的干扰因素消失,那么很有可能促使成人生殖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可是儿童就不然,没等发育到正常的成人水平,就已经受到损害,想要靠自身内分泌进调整,已经法恢复到正常水平,完成正常的生长指标。

  塑化剂对儿童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男童:留意细小阴茎

  塑化剂对男童的主要影响是男性性功能发育障碍,如外生殖器畸形、尿道下裂、睾小、阴茎短小、发育迟缓等。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医生梁立阳表示,这个问题在孩子在6个月内大,以及青春期的时候较容易被发现。“新生BB如果阴茎很细小,像个小田,明显跟同龄孩子有差异,这就是个异常的信号。临床的检验标准就是6个月月龄大儿童的阴茎小于2厘米。”但是,不少家长、缺乏经验的医师以为这是正常现象,以为孩子长大了就会长好,造成了误诊;另外一个容易被发现的阶段是男孩的青春期(约为10~20岁),迟迟未见孩子有发育迹象,这也是值得关注的。

  此外国家内分泌、生殖专家均指出,邻苯二甲酸二酯是一种具有类似雌激素作用的环境激素,体内长期累积高剂量,可能会造成儿童性别错乱,男童出现“女性化”的特征。

  女童:留意乳房发育

  塑化剂对女童可能造成的主要影响是性早熟。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医生梁立阳提醒道,如果女孩不到8岁就出现乳房、阴毛、腋毛等性发育症状,需及时看病处理。其中,乳房发育是早期较为明显的症状,家长比较好察觉。此外,女童提早出现男性性发育特征,如阴部有毛、声音变粗、结突出也是性早熟的表现之一。

  儿童摄入塑化剂后该怎么办?

  因为绝大部分的DEHP及其代谢物在24-48小时内会随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而DINP在72小时内有85%由粪便中排出,其中主要是在前24小时排出。不是持续大量食用的民众,只要尽快中断,风险是很低的,不用担心或特别去做检验。若是担心儿童食用了塑化剂,可以让小孩多吃富含维他命的蔬果、白开水及汤汁等,都可以加速塑化剂的排出,其后,体内的荷尔蒙即可恢复正常,相关机能亦可复原。

  平时生活中儿童应如何预防塑化剂?

  很多家长明白塑化剂的危害,可是未必会清楚的了解平时生活中应该怎么样去预防塑化剂,常见的料,如果汁、乳饮料、运动饮料等;果酱、糖浆;粉状食品益生菌、果汁粉以及等等中都有可能含有塑化剂。香港抽样200名市民血液,发现99%含致癌塑化剂,说明塑化剂其实广泛存在于食品中,且不被我们察觉。而且不光是食品,化妆品、保鲜膜、儿童玩具等等都可能含有塑化剂,长期使用危害是很大的。

  在做出明确界定之前,除避免购买已被列入“黑名单”的品牌和食物类别,尽量不要吃浓稠状饮料等加工食品。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副会长董金狮则提醒,如果塑料制品上标有PVC,就说明里面含有塑化剂,购买和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尤其是选择儿童用品时,过软、过小的塑料制品尽量少买。带保鲜膜的食物一定不要放入微波炉里加热,尤其是肉类,因为塑化剂一旦接触油脂,就会释放有毒物。伍学焱还建议,人们可以学着简单生活,在平时尽可能少接触可能含有塑化剂的塑料制品。比如,少吃一次性塑料包装的食品,在家里盛装食物时,选择瓷质餐具等。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王慧明)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