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冬季如何防止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又名新生儿皮脂硬化症或新生儿硬化症。这种病是以体温低下、皮下脂肪变硬,以及生活能力降低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多发生于寒冷季节或室温过低、保温不良的新生儿或未成熟儿,常并发感染或在感染、窒息、产伤之发生。

  本病常在生后不久或7~10天内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

  ①“三不症”:就是不吃、不哭、体温不升。小儿可有吸吮无力、哭声微弱、面部表情消失、活动减少、体温常降低至31~35℃ 之间。

  ②硬:全身皮下脂肪多的部位出现皮肤冷、硬,呈暗黄色或青紫色,表面光滑,用手捏不起来,某些部位用手按压可以有凹陷。硬肿往往先出现于小腿、大腿外侧,以后全下肢,逐渐延至臀部,以至胸、腹、上肢及面颊部。但睑、阴囊、阴茎背面、手心、足底皮肤常不变硬。本病可因呼吸循环衰竭或并发感染、出血等而死亡。

  预防应从孕妇保健工作做起,尽量避免早产、产伤、窒息等,寒冷季节出生的小儿应注意保暖,事先提高室温,备好干热绒毯,待小儿一出生即包好御寒,加强新生儿护理。

  一、硬肿症的常规治疗方法

  1.复温

  复温是治疗的首要措施。①轻症患儿在温水浴后用预暖的棉被包裹,置24~26℃的暖室中,外加热水袋,水温从40℃渐增至60℃,体温可较快上升至正常。②中度和重度患儿可先安放在远红外线开放型保暖床上,将温度调节到高于小儿体温1.5~2℃处,约每30分钟能使体温升高1℃,随患儿体温的上升继续提高保暖床的温度,当体温达34℃时可移至封闭式保暖箱中,保持箱温在35℃左右。为减少幅射失热,在稍离小儿身体的周围罩一透明塑料布。将头面部出塑料布外,头上戴一小帽保暖。③复温除上述方法外还可采用温水浴、温盐水灌肠各种方法。④如正在用静脉补充液体或高营养液时可在瓶的周围用热毛巾包裹,使进入体内的液体有一定温度。⑤供给的也要预热。

  2.营养和液体

  要保证供应足够的热卡和液体,开始时热卡至少应达到基础代谢的需要,以后渐加至正常需要量。液体量一般控制在60~80ml/kg·d,缓慢滴入,速度约4ml/kg·h,因低温时心肾功能减低,输液量不宜过多。对低血糖小儿适当提高葡萄糖进入量。

  3.药物

  (1)对心肾功能较差者可给多巴胺和多巴酚胺等心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宜用小剂量2~5μg/kg·min静脉滴入,因小剂量有扩张肾、脑血管的作用,可以增加尿量。多巴酚胺有增加心肌收缩的作用,但不增快心率,剂量2.5~5μg/kg·min静脉滴入,可和多巴胺合用。也可用其他药物如654-2,静注每次0.1~0.2mg/kg,15分钟1次,约3~4次,若面色、心率好转即可以1~2mg/d静滴维持,继续治疗一周。

  (2)抗生素的应用对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硬肿症尤为重要,对肾脏毒性较大的药物尽可能少用。寒冷损伤综合征虽可能发生呼吸道感染,但不宜用广谱抗生素预防。

  (3)肝素治疗,第一次剂量1.5mg/kg静注,以后每6小时静滴0.5~1.0mg/kg,至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正常后渐减少给药次数,7天为一疗程

  (4)中药:以温阳祛寒,活血化瘀为主,可静滴丹参、红、附子注射液,或用川芎、红花注射液,或复方桃红注射液,缓慢静滴,每日2次。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肾阳虚,气滞血瘀

  全身冰冷,面色灰暗,僵卧少动,昏昏多睡。哭声低微,吮乳力,局部皮肤发硬,水肿发亮。按之凹隐。硬肿范围较广,唇白淡,苔白,指纹淡滞或陷伏不显。

  [治法]温补睥肾,气活血。

  [方药]参附汤合真武汤加减3克,附子4克,黄芪7克,桂枝3克,茯苓、白术、红花、赤芍、当归、川芎各5克。肿甚,小便不利者,加猪苓、泽泻、木通、车前子;气阴不足者,加麦冬、五味子;咳嗽痰多或大便稀溏者,合二陈汤。

  2.寒凝气滞,瘀血内阻

  面色紫暗,全身欠温,四肢发凉,硬肿多限于臀、小腿、臂、面颊等部,皮肤不易捏起,色暗红、青紫,或红肿如冻伤。严重者口鼻出血,唇色黯红,指纹紫暗。

  [治法]益气温阳,活血化瘀。

  [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3克,当归、赤芍、桂枝各3克,细辛1。5克,黄芪7克,川芎3克,木通1.5克,甘草4克,大枣3枚。精神萎靡,口吐痰沫,呼吸不匀者,加白僵蚕,法半夏,石菖蒲、郁金、胆南星;硬肿甚者,加桃仁、红花或丹参、郁金、鸡血藤。

  3.热毒蕴郁,气滞血瘀

  发热,面赤,烦燥,肌肤硬肿紫红,尿短赤。严重者窍出血,血色鲜红。舌紫红,苔黄,指纹紫滞。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减;黄连、黄芩、栀子各5克,人参3克,川芎、丹参、红花、茯苓各5克,黄芪7克。发热伤阴者,加玄参、麦冬,大便秘结或不畅者,加大黄、槟榔,选用地锦草、蒲公英、金银花、连翘、野菊花、紫花地丁,有外寒里热者,用药要温外寒,清解里热,活血化瘀,温凉并用。

  三、如何预防硬肿症

  ①做好围生期保健工作,加强产前检查,减少早产儿的发生。

  ②寒冷季节和地区应为产房装配保暖设备。

  ③新生儿一旦娩出即用预暖的毛巾包裹,移至保暖床上处理。

  ④对高危儿做好体温监护。

  ⑤积极早期治疗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不使发生硬肿症。

(责任编辑:王慧明 实习编辑:谭勇)

2011-05-20 00:00:00浏览5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张碧云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新生儿肾上腺囊肿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肾上腺囊肿一般多考虑是先天性发育异常引起的,但也可能是肾上腺激素分泌过多、肾上腺炎、肾上腺增生症、肾上腺囊性病变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患者根据引起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1、先天性发育异常如果在胚胎时期,新生儿的肾上腺发育异常,可能会导致肾上腺出现囊性病变,出现肾上腺囊肿。这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大部分新生儿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部分新生儿可能会出现肾上腺功能减退的情况。如果新生儿没有出现不适症状,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定期复查即可。2、肾上腺激素分泌过多新生儿在出生后,若身体中的肾上腺激素分泌过多,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出现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进而出现上述情况。建议家长及时带新生儿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氢化可的松、醋酸氢化可的松等药物进行治疗。3、肾上腺炎如果新生儿受到细菌感染,可能会诱发肾上腺炎,导致肾上腺出现囊性病变,进而发展为上述疾病。建议家长及时带新生儿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头孢曲松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家长也可以遵医嘱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4、肾上腺增生症该疾病可能会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障碍,从而引起肾上腺囊肿。建议家长及时带新生儿就医,可以遵医嘱使用醋酸氢化可的松、醋酸氟氢可的松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家长也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通过肾上腺切除术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5、肾上腺囊性病变如果新生儿存在肾上腺囊性病变,可能会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障碍,进而出现上述现象。建议家长及时带新生儿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因此,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新生儿的护理,避免新生儿出现哭闹、憋尿等情况,以免加重病情。如果新生儿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张碧云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新生儿脸颊一侧摸着有硬块怎么回事,怎么办
新生儿脸颊一侧摸着有硬块多考虑是蚊虫叮咬引起的,也可能是先天性发育不良、外伤、过敏、表皮囊肿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根据引起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蚊虫叮咬 由于新生儿皮肤比较娇嫩,如果在平时不注意防护,可能会导致脸部受到蚊虫叮咬,从而出现上述现象。家长可以使用肥皂水局部清洗进行改善。 2、先天性发育不良 如果新生儿在胚胎时期发育异常,就可能会导致其面部骨骼发育不良,从而出现此情况。如果没有其他不适的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如果影响美观,可待新生儿长大后通过手术进行矫正。 3、外伤 如果新生儿不小心受到外力撞击,可能会导致局部软组织损伤,从而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等现象。家长可以通过局部冷敷的方式进行缓解,一段时间后也可以通过热敷的方式进行改善。 4、过敏 如果新生儿接触到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可能会诱发过敏反应,从而出现局部红肿、皮疹等症状。家长可以遵医嘱给新生儿使用炉甘石洗剂、氧化锌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 5、表皮囊肿 多由于先天性发育异常引起的,导致新生儿的皮肤出现隆起性的损害,表现为局部质地较硬的肿块。家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给新生儿使用红霉素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药膏进行治疗。如果囊肿体积较大,还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做好保暖措施,同时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带新生儿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如果发现新生儿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唐书生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新生儿后脑勺有个凸起的硬包怎么回事,怎么办
新生儿后脑勺凸起的硬包可能是产瘤、后脑勺血肿、颅骨软化、先天性颅骨畸形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产瘤 产瘤是由于胎儿头部压迫引起的局部水肿,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产道时受到挤压导致。产瘤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一般可在数日内自行消退。家长也可将干净的毛巾放入40度左右的温水中,拧干后放在新生儿头部患处热敷10-15分钟,促进水肿消退。 2.后脑勺血肿 后脑勺血肿是因为分娩时头颅受到压力而引起的小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肿。较小的血肿可通过自然吸收的方式逐渐消失,无需特别处理。对于较大的血肿,则需要穿刺引流。家长要及时带新生儿前往医院,由专业医师进行手术。 3.颅骨软化 颅骨软化是指新生儿的颅骨还未完全骨化,比较柔软的现象,容易被触碰到。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颅骨会逐渐变硬,家长不必过于担心。 4.先天性颅骨畸形 先天性颅骨畸形包括多种类型,如狭颅症、舟状头等,这些病变可能导致颅腔内压力分布不均,进而影响脑组织发育和功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先天性颅骨畸形,其治疗方法各异,例如狭颅症可能需采用手术矫正,如矫形外科手术和颅骨修补术,这些手术方法有助于改善颅骨的形态和功能。 建议家长定期观察新生儿头围增长速度,以排除颅内压增高的可能性;必要时,应进行头颅超声检查或磁共振成像以评估婴儿的颅骨结构。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