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护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儿科 > 预防护理

宝宝流口水 到底是不是病?

举报/反馈
2011-04-18 03:26:0039健康网

  流口水几乎是每个宝宝都会有的一个经历。妈妈们是不是觉得宝宝流口水很正常呢?可是有些时候宝宝流口水却背隐藏了疾病的威胁,你有没有注意到多数的宝宝流口水其实是有一定规律的?千万不要小看宝宝的口水,让我们看看宝宝的口水在诉说什么吧。

  宝宝流口水 大多很正常

  很多时候宝宝流口水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等到成长发育健全后自然会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它其实属于生理性流口水主要与食物刺激、乳牙萌生有关。

宝宝流口水 到底是不是病?

  新生婴儿的唾液腺不发达,生后第1周,其唾液的分泌量一昼夜为50~80ml(成年人为1000~1500ml),仅够湿润口腔黏膜,故此时看不到婴儿流口水。

  宝宝3个月时,口水的分泌量才会明显增加。

  4~6个月后开始添加辅食,食物对神经、唾液腺的刺激较强,使唾液腺分泌功能增强,唾液明显增多。

  乳齿萌生时则会对龈感觉神经产生机械性刺激,使唾液腺分泌更多唾液。而此时小儿口腔较小而浅,吞咽反射功能还不健全,不会用吞动作来调节口水,不能及时将过多的唾液吞下,导致唾液在口腔内不断蓄积而外溢。

  宝宝在高兴、嬉笑时,也会将分泌出来的口水流出口外。

  另外,不少宝宝喜欢将手指、橡皮奶头等放入嘴里吮吸,这样也刺激了唾液腺的分泌,使口水增多。

  还有,宝宝乳牙萌出时,小牙顶出牙龈向外长,会引起牙龈组织轻度不适,刺激牙龈上的神经,也会导致唾液腺反射性分泌增加。随着乳牙的萌出,牙槽突逐渐形成,部慢慢增高,口腔底部逐渐加深,能够容纳更多唾液;加之吞咽动作逐渐训练成熟,能借吞咽来调节口内唾液量,并能够将唾液及时咽下,流口水自然停止。婴儿期间流口水多属于生理性流口水,是暂时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不治自愈。

  5大因素 引起病理性流口水

  1.母乳喂养时间过长。将母乳喂养延长至1岁以后,甚至在断奶以后再添加辅食。这种做法不利于小儿消化系统的正常发育,常造成流口水并伴有消化不良

  2.有些父母和亲友出于喜爱,经常捏压孩子的面颊部。这种做法容易造成孩子腮腺的机械性损伤,导致唾液的分泌量大大超过正常小儿,从而出现流口水。

  3.患有细菌感染口炎疱疹病毒引起的口炎、黏膜充血或溃烂,或尖部、颊部、唇部溃疡等口腔疾病,刺激唾液腺分泌旺盛,可导致流口水。

  4.有神经系统疾病,如与流涎相关的中枢、神经传导通路、神经受损等,均可造成流口水。

  5.患有某些先天性疾病也常有流口水的现象,同时伴有智能低下、反应迟钝目光呆滞、哭闹常、舌头伸出口外等症状。

  中医巧治流口水

  在中医理论中,引起流口水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积热,因为廉泉穴乃津液之道路,如果小儿脾胃素蕴湿热,致使廉泉不能制约,口水就会流出不止。这时候,宝宝的症状可能是口角流口水,口水粘稠,甚至还会有口角赤烂、小便赤短、大便干燥、脸发红、舌头发红,舌苔黄厚、指纹发紫等症状。治疗方法就是清热燥湿泻脾,可以用清热泻脾治疗。

  还有另一种原因是脾胃虚寒。宝宝脾胃虚寒,就导致口水不能收住,流出不止。脾胃虚寒的宝宝流出的口水是稀的,另外还有小便清长,脸色发白、舌苔薄白,指纹淡红等症状。治疗方法是用“张涣温脾汤”加味:丁香、木香、半夏、白术、干、益智仁、乌药。

  另外,还可以用草药单方。如用石斛煮水煎服,如果加青果,效果更佳,可以连服5~7天。或者生姜3克,甘草6克,煎水服用,直到好为止。

  巧治宝宝流口水的食疗方

  一、摄涎饼

  【原料】炒白术20~30克,益智仁20~30克,鲜生姜50克,白糖50克,白面粉适量

  【制作】先把炒白术和益智仁一同放入碾槽内,研成细末;把生姜洗净后捣烂绞汁;再把药末同白面粉、白糖和匀,加入姜汁和清水和匀,做成小饼15~20块,放入锅内,如常法烙熟,备用。

  【用法】早晚2次,每次1块,嚼食,连用7~10天。

  【功效】健脾摄涎。适用于小儿口角流涎。

  【宜忌】对小儿口腔溃疡、小儿口疮所致的流涎忌服。

  二、益智粥

  【原料】益智仁30~50克,白茯苓30~50克,大米30~50克

  【制作】先把益智仁和白茯苓烘干,后一并放入碾槽内研为细末;将大米淘净后煮成稀粥,待粥将熟时,每次调入药粉3~5克,稍煮即可;也可用米汤调药粉3~5克稍煮。

  【用法】每日早晚2次,每次趁热服食,连用5~7天。

  【功效】益脾,暖肾,固气。适用于小儿遗尿,也可用于小儿流涎。

  三、姜糖神曲茶

  【原料】生姜两,神曲半块,食糖适量

  【制作】将生姜、神曲、食糖同放罐内,加水煮沸即成。

  【用法】代随量或每日2~3次。

  【功效】健脾温中,止涎。适用于小儿流涎。

  四、白术糖

  【原料】生白术30~60克,绵白糖50~100克

  【制作】先将生白术晒干,后研为细粉,过筛;再把白术粉同绵白糖和匀,加水适量,调拌成糊状,放入碗内,隔水蒸或置饭锅上蒸熟即可。

  【用法】每日服10~15克,分作2~3次,温热时嚼服,连服7~10天。

  【功效】健脾摄涎。适用于小儿流涎。

  相关阅读:睡觉流口水揭示“健康密码”

  宝宝两岁前流口水挺正常

  宝宝长流口水怎么办?

  了解宝宝为什么会不停地流口水

  宝宝流口水的疾病征兆

  宝宝口水泛滥的护理六招

  应对宝宝口水“泛滥”出妙招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王慧明)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