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小心!妈妈的吻会“夺命”

  妈妈的是传达母爱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母亲和宝宝之间沟通的最佳语言。然而这种亲昵带来的未必全都是甜蜜和温馨,也可能酿成致命悲剧。

  曾经,一则报道引起广泛关注,英国母亲丝•斯科菲尔德出生仅11天的女儿珍妮弗因她的亲吻染病而亡。珍妮弗死于“单纯疱疹病毒”,而这种病毒极可能是斯科菲尔德在怀孕期染上,并通过亲吻等方式传染给她的。

  这位痛失爱女的母亲为此陷入深深的自责,并致函英国首相办公室,呼吁对孕期女性发出警告,避免同样悲剧重演。斯科菲尔德的现身说法,让“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各方重视,更让不少人开始关注母婴亲吻的健康安全问题。专家提醒,新生儿免疫力和抗病力低下,如果母亲携带病菌,很可能通过口唇的亲密接触,把病菌传染给宝宝。妈妈们应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尤其是在下列七种情况下,不宜亲吻宝宝。

  NO.1——出现水疱

  妈妈如果在面部、唇角、睛、手足等部位,出现米粒大小的水疱,几个或十几个连在一,并且伴有发热或局部淋巴结肿大,就应警惕是否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因为上述症状正是“单纯疱疹病毒”局部病毒感染的典型表现。“单纯疱疹病毒”可通过亲吻等方式传播,对成人危害并不十分严重,却可能对婴儿致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病毒感染,好发年龄在1~4岁,以出生后第二年为发病高峰。

  防护措施:出现疱疹性口炎等“单纯疱疹病毒”症状表现的妈妈应在痊愈前尽量避免接触宝宝,并切忌亲吻宝宝。

  NO.2——浓妆淡抹

  爱美的妈妈们,总免不了浓妆淡抹。而化妆品不少都含有铅、汞或其他化学物质,如果妈妈不卸妆就亲吻宝宝,或让宝宝亲吻妈妈,这些有害物质就会进入宝宝体内,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慢性铅中毒等病症。美国就曾报道过婴儿因与母亲脸贴脸,误舔食了母亲脸上的粉脂,而发生铅中毒病例

  防护措施:妈妈平时应尽量减少浓妆,亲吻宝宝前唇部应彻底卸妆。

  NO.3——伤风感冒

  并不是鼻塞、流涕、打喷嚏发烧等明显感冒症状,才值得妈妈们警惕。由于宝宝的抵抗力弱,免疫力差,稍不注意就可能被感冒病毒感染,甚而引发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等症或合并脑炎、心肌炎,因此妈妈应对感冒病毒引起高度重视,即使自己只是出现轻微感冒症状,比如轻微的头疼、咽痛,也应避免相互亲吻等亲昵之举。

  防护措施:出现感冒症状的妈妈和宝宝接触时最好戴上口罩。

  NO.4——口腔疾病

  亲吻是直接的口唇接触,如果妈妈本身有口腔疾病,如龈炎、牙髓炎、龋齿等,口腔中就会有大量致病病菌存在,通过亲吻宝宝,这些病菌就会进入宝宝的口腔,引发宝宝的口腔疾病或其他并发症。

  防护措施:妈妈在口腔疾病痊愈前不要亲吻宝宝。

  NO.5——出现皮疹

  妈妈一旦发现自己身上出现星星点点的皮疹,就应警惕是否是麻疹发作。因为许多年轻妈妈小时候没有得过麻疹,所以本身是麻疹的好发人群。麻疹患者是此病惟一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眼结膜、、口、和气管等分泌物中,能通过口腔飞沫传播。而儿童本身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尤以l-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母子间的亲吻很容易传染此病。

  防护措施:一旦妈妈有得此病的嫌疑,应立即母婴隔离,并积极治疗。

  NO.6——拉肚子

  拉肚子虽然是肠道传染病,但致病的细菌是通过口腔进入肠道的,因此带菌者的口腔也是传染源。妈妈亲吻宝宝,或者给宝宝喂饭前,用头尝冷热等动作,都可能增加宝宝得痢疾的几率。

  防护措施:如果妈妈最近肠不太好,应尽量避免亲吻宝宝。

  NO.7——携带具传染性的肝炎病毒

  如果妈妈是肝炎病人或肝炎病毒的携带者,亲吻宝宝是不够安全的。甲肝的传播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和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触,而乙肝则通过注射、输血或血制品、密切接触、母婴等途径传染,乳汁、唾液、眼泪都是不安全因素。

  防护措施:携带肝炎病毒的妈妈如果经过化验表明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应采取其他方式来呵护宝宝。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传递母爱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亲吻,眼神、语言、表情、拥抱等等,都是很好的亲子沟通方式。既能表达爱意,又能确保健康安全,才是积极而稳妥的。

(实习编辑:谭勇)

2011-04-10 00:00:00浏览3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王凤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三甲
桑拿注意事项
蒸桑拿的注意事项包括不宜过度劳累、不宜饥饿,注意补水,取下首饰,感冒或者处于经期期间的人群不宜进行蒸桑拿。桑拿又称芬兰浴,是指在封闭的房间内用蒸气对人体进行理疗的过程。 1、不宜过度劳累、不宜饥饿 通常情况下,不宜在过度劳累或者在饥饿的情况下进行桑拿,因为人体在劳累或者饥饿时肌肉张力较差,且对冷和热的刺激耐受能力降低,在此时进行桑拿容易引起虚脱。如果在蒸桑拿期间出现虚脱,应立即安置平卧休息,给予温热茶水或糖水饮用,并用手指掐压人中、内关、合谷等穴位,或者是针刺合谷、足三里等穴位,这些都有助于急救虚脱的患者。 2、注意补水 在蒸桑拿期间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最好是在蒸桑拿之前就先喝两杯白开水,在蒸桑拿的过程中也不能忘记补水,因为在蒸桑拿的过程中,人体会因为出汗流失大量的体液,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则可能会导致脱水。如果在蒸桑拿期间出现脱水,需要及时把患者移至清凉的环境中,适当给予糖盐水,注意休息。 3、取下首饰 另外,蒸桑拿时不要戴首饰,例如玉佩、项链、手表等,因为首饰都极易吸热,在蒸桑拿期间佩戴可能会灼伤皮肤或者造成皮肤的不适。如果在蒸桑拿期间出现虚脱,应立即安置平卧休息,给予温热茶水或糖水饮用,并用手指掐压人中、内关、合谷等穴位,或者是针刺合谷、足三里等穴位,这些都有助于急救虚脱的患者。 4、感冒或者处于经期期间的人群不宜进行蒸桑拿 还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宜进行桑拿,感冒的患者不宜蒸桑拿,因为桑拿房中隐藏的细菌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容易加重患者的感冒病情,严重时还可引发肺炎等疾病。另外,女生在经期也不适合蒸桑拿,以免导致上行感染。 桑拿是一种特殊的洗浴方法,不仅具有解除疲乏、缓解疼痛、松弛关节的作用,通常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还具有扩张皮肤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有助于体内废物的排除,可使皮肤深层获得更有效的各种养分。
王凤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三甲
酒后蒸桑拿有什么危害
酒后蒸桑拿的危害,通常会增加心脑血管负担、增加肝脏的负担等。 1、增加心脑血管负担 酒精中含有乙醇,而且酒精的刺激性相对比较大,喝酒后有可能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液流动加快、毛细血管扩张,人体的脉搏以及血压也会有所上升。如果在喝完酒后蒸桑拿,有可能会降低血管的松弛能力,还会导致血压以及脉搏调节能力下降,持续脉搏加快和高血压状态容易加重机体的压力,增加心脏的负担。在汗蒸时还会加速体内水分的排出,也有可能导致血液粘稠度升高,酒精含量随之上升。汗蒸还会加快新陈代谢,增加心肌耗氧量,导致出汗、心跳加快,甚至是引起大脑、心脏供血不足,从而出现头晕、晕厥的情况,因此在喝完酒后不可以蒸桑拿。 2、增加肝脏的负担 蒸桑拿的过程中身体会消耗掉大量的葡萄糖,很容易引起低血糖,而酒精本身就会增加肝脏的负担。因此,两者结合起来,会导致身体的体质下降,不利于健康。 建议蒸桑拿前要洗澡,做好皮肤清洁,因为桑拿通过高温会扩大毛孔,如没有清洁皮肤表面的垃圾,就使其堵塞毛孔,则不利于体内毒素的排出。但是注意,不要洗头,否则易出现掉发和头痛的现象。因为蒸桑拿比较耗能量,因此在桑拿前不要空腹,最好补充食物,以免出现晕厥、虚脱等现象。
林耿鹏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桑拿天胸闷气短是病吗
桑拿天胸闷气短可能是正常现象,但也可能是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等疾病引起的。1、正常现象在桑拿天时,环境温度通常比较高且湿度比较大,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会有所下降,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一般无需特殊治疗,患者可以通过开窗通风来缓解不适症状。2、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原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闷、气短、喘息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地奈德、丙酸倍氯米松等药物进行治疗。3、肺气肿肺气肿是指远端的气室到末端的细支气管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的破坏而无明显的纤维化,可能与吸烟、大气污染、遗传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胸闷、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药物进行治疗。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所引起的心脏病,可能与体重超重、长期吸烟、过量饮酒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胸部压迫等症状,还有可能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抗血栓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5、心肌缺血心肌缺血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痉挛、栓塞等原因所引起的,可导致心肌供血、供氧不足,从而引起胸闷、气短、心悸、头晕等不适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另外,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