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新生儿体重下降有原因

  朵朵奶奶戴着老镜,拿着朵朵的体检手册仔细地看。“瞧!咱家朵朵的打分是95 !尖子生呐!”她得意地向大家宣布。“快给我瞧瞧!”朵朵爷爷也凑过脑袋来看。

  “嗯,出生时体重3350 克,满月时4100 克,长得很快!”朵朵爸高兴地说。朵朵妈抱着小朵朵,点头说:“还是李茜表姐讲得对,生下来一个礼拜体重下降没啥大不了的。体检也说明宝宝长得很好嘛!”

  “都是老婆喂得好,立大功了!”朵朵爸口而出。朵朵奶奶立刻白了他一,朵朵爸赶紧补充道:“当然还有我亲爱的妈妈细心护理的功劳!”

  “嘿!你小子,当了爹还调皮!”朵朵奶奶被逗乐了。

  新生儿有很多特殊的生理现象,下面要介绍的“暂时性体重下降”就是其中的一项。什么是新生儿暂时性体重下降。

  什么是新生儿暂时性体重下降

  新生儿出生的几天至一周内,体重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会下降,但降幅不超过出生体重的8%,并在十天左右恢复甚至超过出生时体重,这种现象被称为“新生儿暂时性体重下降”,也叫做“生理性体重下降”。

  新生儿的体重为什么会下降

  有几个生理原因造成了宝宝体重下降:

  ● 出生后的宝宝会排出小便并把体内的胎便排掉。

  ● 在出生的最初几天里,宝宝睡得多吃得少。

  ● 妈妈在生产过程中输液过多,造成宝宝出生后体重略微下降。

  生理性体重下降会持续多久

  在出生3 ~ 4 天时宝宝的体重达到最低点,之后逐渐回升。在出生后第7 ~ 10 天, 宝宝体重会明显增加, 每天大约增加30 克, 到满月时体重将比出生时增加500 ~ 800 克。

  该怎么做

  一般来说,生理性体重下降不必担心,只要按照科学的喂养方式及时哺乳并细心护理,宝宝的体重便能很快恢复。

  如果发现体重下降的范围超出正常标准,或者体重恢复时间比正常的要晚,就要仔细找找原因。下面列出几种可能,你可以一一对照排除。

  ● 母乳喂养的宝宝未能按需哺乳。

  ● 母乳不足。

  ● 宝宝总是在睡觉。

  ● 人工喂养的牛奶量不够。

  ● 奶粉冲调过稀。

  如果以上原因都不能解释你的宝宝体重为什么下降的话,你还可以在体检时告知儿保科医生,让医生做更专业的检查。

  育儿经验分享

  只要宝宝其他情况正常,暂时的体重下降很快就能恢复。如果是喂养不足造成的,在下次体检时医生会给你很多喂养建议。

  温馨提示

  新生儿体重下降有说法

  说法之一:新生儿在适应环境。

  婴儿出生以后体重会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爸爸妈妈们不必为此感到焦虑。宝宝能吃能睡就好,等适应外界环境了体重自然会增加。

  说法之二:体重下降分情况。

  早期体重下降很正常,标准就是两周的时候回到出生体重就可以了。如果宝宝体重一直都在标准之下,家长就要考虑是否喂养不当或是疾病因素了。

  说法之三:不吃奶不代表生病。

  出生头一周宝宝不愿意吃奶也很正常,只要没发生腹泻、发热等异常情况就不用担心。

(实习编辑:谭勇)

2011-04-02 00:00:00浏览9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方霖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慢性浅表性胃炎天天痛正常吗
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天天痛一般不正常,可能是饮食不当、用药不当、病情加重等因素引起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进行对症治疗。1、饮食不当如果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在治疗期间不注意饮食健康,经常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可能会损伤胃黏膜,从而引起疼痛症状,还可能会伴随腹泻、腹胀等情况。建议患者改变不良的饮食结构,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2、用药不当若是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不遵医嘱用药,盲目用药,或者是药物剂量使用不当,也可能会加重胃部的负担,刺激胃黏膜,从而引起胃部疼痛,严重时还可能会引起胃出血。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不可盲目用药,不可私自增量或减量。必要时,还可遵医嘱服用胃黏膜保护剂治疗,如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等。3、病情加重如果患者没有及时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导致胃黏膜损伤程度加重,从而出现胃部疼痛加重,还可能会伴随呕血、黑便等情况。患者应及时去医院的消化内科,完善相关检查,可以通过胃镜检查等来确诊,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除此之外,此类症状还可能是合并存在胃溃疡等引起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诊断,以免延误病情。
施慧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怎么回事,怎么办
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药物刺激、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导致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1、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如熬夜、酗酒、暴饮暴食、常吃生冷和刺激性食物、喝浓茶、浓咖啡等,这些因素会刺激胃黏膜,引发炎症。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膳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2、幽门螺杆菌感染若患者受到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导致胃黏膜出现炎症反应,引起该疾病。若不积极治疗可能会逐渐发展为萎缩性胃炎,甚至诱发消化道溃疡等疾病。此时需要遵医嘱使用四联疗法进行根除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以及枸橼酸铋钾颗粒等。3、胆汁反流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胃肠蠕动功能下降,使胃内压力增高,进而引起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造成十二指肠液和胆汁反流入胃的情况发生。如果不及时处理则会加重对胃黏膜的损伤,从而诱发上述情况。一般可配合医生给予铝碳酸镁咀嚼片或者多潘立酮片等药物治疗。4、药物刺激部分患者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作用,引发此类症状。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其他药物替代治疗,以免上述药物长期刺激胃黏膜。5、自身免疫性疾病若患者本身出现一些自身免疫性抗体,如胃酸分泌下降,也会导致该疾病的发生。此时建议及时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以免加重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情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还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以免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