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宝宝频繁吐奶或是疾病征兆

朱小春 外科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三级甲等

  出生不久的宝宝刚在妈妈怀里美美地吃完奶,突然小嘴一张,从嘴里呕出一大口奶,相信不少新妈妈都曾被这样的场景吓得不知所措。吐奶虽然是绝大多数宝宝在成长中都会经历的“必修课”,但频繁地吐奶也可能是某种疾病的征兆。

  专家提醒新手父母,平时给宝宝喂奶时要注意采取正确的姿势和技巧。当宝宝吐奶,要留心观察宝宝的呕吐物、精神状态和体重增长情况,以便及早发现宝宝病理性吐奶的蛛丝马迹。

  一吃奶就吐

  原是幽门狭窄

  不到一个月大的东东最近两周突然开始频繁吐奶,常常一吃完奶就吐,有时吃下去的奶甚至呈喷射状喷出来,把一家人都吓坏了。妈妈带着东东辗转看了多家医院的内科,都没找出病因。在小儿外科医生的建议下,东东接受了超声检查,造成东东吐奶的“元凶”才被找到——原来,东东患上了“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症”。在接受外科手术后,东东终于不再一吃奶就吐了。

  “在大多数情况下,吐奶是新生儿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但频繁吐奶同样可能是某种疾病造成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主任医师朱小春指出,引起宝宝吐奶的疾病有很多种。其中,一些外科性疾病需尽早进手术,否则容易因耽误最佳治疗时间而造成不良后果。

  正常吐奶

  会随婴儿长大而减少

  朱小春指出,由于新生儿的呈水平位,因此在平卧时容易导致呕吐。如果喂饱后压力、喷射性地从口边吐出少许乳汁,面色改变,吐后不啼哭,称为溢奶,是新生儿的正常现象,会随着婴儿长大而减少发生,通常到孩子7个月至1岁大时会停止。

  “孩子在吸奶前哭闹较剧烈,吸奶时吸入空气过多,也可因嗳气而吐奶。此外,人工喂养不当,如橡皮奶头开孔过大、授奶过速、喂养过多、太烫、太冷等也都可能引起孩子吐奶。”朱小春提醒新手父母,如果孩子哭闹得厉害,最好不要急着马上喂奶。此外,喂奶后注意不要大力晃动宝宝,最好把宝宝竖着抱起来,轻轻地帮宝宝拍嗝。

  吐奶后父母

  需留意孩子的表现

  对于新手父母而言,该如何辨别自己的宝宝吐奶是属于正常范畴,还是患有某种疾病呢?

  朱小春表示,正常生理性的呕吐,其呕吐物为白色奶汁,常在孩子进食较饱后溢出,吐奶的量通常也较少;如果呕吐出现黄绿色胆汁样物、粪便样物或带血,以及呕吐时伴有腹胀、大便少或大便,呕吐呈喷射状且频繁,这常常是疾病的表现。

  “此外,父母还要留意观察孩子吐奶后的表现。”朱小春指出,“孩子虽然吐了奶,但精神反应较好,体重增长也正常,父母通常不用太担心。如果孩子持续频繁地呕吐,而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体重也不增加,则应引起警惕。”

  频繁吐奶

  或预示着某种疾病

  朱小春介绍,宝宝频繁吐奶通常预示着患有以下疾病:

  内科性疾病:内科性疾病引起的呕吐,一般用药物能缓解症状,如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是因为羊水下过多,刺激胃黏膜引起呕吐,常在婴儿出生后1~2天内发生,可自行缓解消失;幽门痉挛可在婴儿出生后1周内开始间隙性呕吐,亦可呈喷射状,服用阿托品等药物有效;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鹅口疮、脑炎等除呕吐外,有其原发性疾病的表现,通过治疗原发性疾病可使呕吐症状消失。

  外科性疾病:外科性疾病引起的呕吐,常较剧烈、顽固,用药效果差,如新生儿的食道闭锁、肠闭锁疾病、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症等。这类呕吐需尽早手术,切勿因耽误最佳治疗时间而造成不良后果。

(实习编辑:谭勇)

2011-03-28 00:00:00浏览9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