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宝宝斜视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斜视是指患者双不能同时注视一个目标,一只眼注视目标,另一只眼便会偏离目标,两只眼的位置不能对称。斜视多发病于儿童时期,发病的原因很多,主要分为共同性斜视麻痹性斜视两大类。共同性斜视是由于脑的高级神经反射活动和眼的调节、融合功能异常所致。按倾斜的方向又可分为内斜、外斜和垂直旋转性斜视。共同性斜视是具有遗传性的眼病。麻痹性斜视是支配眼外肌的神经或肌肉本身的疾病,导致眼外肌瘫痪。眼球运动障碍而发生的眼位偏斜,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后天性患者多由外伤、炎症、肿瘤、血液循环障碍等病变引起。

  斜视的危害

  斜视虽然不像其他疾病一样对身体有明显影响,但其危害却是不可忽视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五官之首,是最引人注意的器官,斜视不仅破坏人体形象,对孩子心灵造成负面影响,使之产生自卑、孤独心理,直接影响性格和心理的正常发育,而且还会对成年后的学习、择业造成很大的限制。另一方面,斜视患儿看东西只用一只眼注视,斜视眼通常处于废用状态,长期下去,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废用眼的视力下降或发育停顿,从而导致弱视。而且麻痹性斜视的病人常因视物成双而采取歪头、侧脸等方式来消除复视,这样一来就会影响患儿自身骨骼的发育,不少患儿由于没有及时矫正头位而继发了脊柱弯曲

宝宝斜视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由于斜视的危害有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孩子的斜视一开始并不会太大地影响生活学习,以致许多患儿家长认为,得了斜视就是外观难看一些,长大后做个美容手术,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对此,北京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眼科专家牛兰俊医生警告说:“这种观点非常有害,斜视的治疗除了矫正眼位改善外观外,更重要的是功能性的治疗,包括弱视治疗和建立双眼正常视功能的恢复等重要内容。”他说,儿童时期,视觉系统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具有可塑性,年纪越小可塑性越大,治疗效果也就越好,发育期终止后再治就很难恢复斜视眼的正常功能,而只能单纯做矫正手术获得外观上的改善了。

  儿童的斜视弱视要治疗

  小菲菲今年就要上幼儿园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养成了歪着头看东西的习惯,爷爷奶奶都说没什么,认为大了自然会好,菲菲的爸妈也不在意。最近在教她识字时,爸爸发现孩子必须得凑近书本才能看清楚,带她去查视力,发现只有0.6,以为她近视了,张罗着给她配近视眼镜,然而,无论到什么地方配什么样的眼镜,菲菲的视力总也达不到正常水平,视力只能维持在0.8左右。

  无奈之下只好带菲菲去看医生。眼科的专家为孩子检查后说,菲菲患有斜视,她的视力差并不是近视引起的,而是因为长期的斜视造成了弱视引起的。

  据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肌科邓大明主任介绍,斜视、弱视是影响儿童视力的常见疾病,在我国大概有1000万患病人口。斜视是指两眼看东西不对称,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却偏离目标,最常见的就是民间说的“斗鸡眼”,还得注意的是,孩子采取比较怪的姿势看东西也可能是斜视的表现,譬如喜欢侧着头,眼睛向上翻等,自己一般没什么感觉,大多时侯都是别人觉得不对劲才发现的。大家普遍认为斜视很难看,然而,斜视影响美观倒是次要的,更严重的是斜视对视功能危害极大,造成缺乏立体视觉、弱视等。

  弱视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在14岁以后,弱视的治愈率只有1-2%,而成年以后,治愈率几乎是零。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弱视的治疗是个长期的过程,家长们要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一年半载见不到明显的效果是正常的,最长需要7-8年才能治愈,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疏懒给孩子造成巨大的人生遗憾。

  哪些斜视需手术治疗

  儿童斜视的发病原因不同,类型不同,治疗方法也不一样。

  (1)根据斜视程度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无症状的隐斜视,因儿童的融合和辐辏能力较强可不作任何治疗,但有的隐斜患儿近距离视物后有眼胀、眼眶酸痛、头痛等视疲劳症状,可适当治疗。内隐斜瞳、验光,远视者配合适眼镜,外隐斜可作辐辏训练以加强双眼内转肌的力量克服外隐斜,若效果不佳,还可配戴三棱眼镜,对看近大于10°(20Δ)的外隐斜,可考虑手术治疗。

  间歇性内斜视多为远视,一旦发现应散瞳验光,配足量远视眼镜矫正,戴镜后多能使间歇性内斜完全正位。

  间歇性外斜视的儿童应作斜视度及同视机检查了解其双眼视功能情况,在双眼单视功能未丢失以前尽早手术治疗。如双眼单视功能丧失,7岁前手术矫正仍有恢复正常的可能。如斜视度数很小,可以戴负镜及辐辏训练,但只能减轻症状,不易治愈。

  对于显性斜视除了调节性内斜视外,多需早期手术治疗。

  (2)根据不同斜视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共同性斜视中先天性内斜视虽与眼的调节无关,但对双眼单视功能发育影响很大,最好的治疗是在2岁视功能发育初期做手术矫正。2~3岁以后发生的内斜多与远视眼引起的调节辐辏过度有关,这种斜视要充分散瞳后验光,有远视者配足量眼镜,坚持戴镜3~6月使斜视矫正或部分矫正后,再对于残存的内斜手术治疗。戴镜后内斜无改变的,只有手术治疗。斜视完全矫正的继续戴镜,若远视度数很高,也可通过手术矫正斜视而降低戴镜度数。

  对于显性外斜视者,排除明显的屈光不正后,治疗原则也是早期手术。若视力不良也需充分散瞳、验光,若外斜是不用调节引起的,应经常配戴合适的近视眼镜,外斜有可能获得矫正。如果是远视合并弱视,应按用最低的镜度数,达到最好的矫正视力的原则配镜,并作弱视训练,如仍存在外斜者,则需手术治疗。

  儿童麻痹性斜视多由先天发育异常、产伤和出生后数月内患病引起。应首先寻找病因,并请科、神经内科、脑外科、小儿科等会诊,排除眼周鼻窦、脑神经和颅内肿瘤等疾病,准确地诊断原发病,防止延误治疗时机。治疗麻痹性斜视除针对病因治疗外,同时可口服和肌注维生素B1维生素B12、肌苷、辅酶A、ATP等.还可作针灸、理疗促进麻痹肌的恢复。治疗半年后不能恢复,可考虑手术治疗。但儿童麻痹性斜视多为先天性,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因为先天性麻痹性斜视形成弱视机会不多,单视功能往往因为代偿头位而保持;即使双眼单视功能不健全或丧失,只要手术时间早,手术作的合适,眼位得以矫正,代偿头位很快会消失,双眼单视功能也会很快恢复,达到功能性治愈的目的。

  斜视儿童戴镜有哪些注意事项?

  斜视儿童戴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矫正眼位,其次才是提高视力。如果斜视儿童合并弱视,戴上眼镜视力不是马上提高,而是通过训练逐渐提高的。它不象近视眼镜戴后马上感到视物清晰,眼睛舒适,儿童容易接受,而斜视儿童大多戴远视眼镜,尤其是矫正内斜的眼镜,初戴时视力不仅不提高,反而视物更模糊,有的还引起头晕眼花等,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因此许多儿童不愿戴。

  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远视眼镜的度数是用阿托品散瞳、睫状肌完全麻痹的情况下检影验出来的,眼镜是按足量配戴的。在散瞳情况下感到合适的度数,一旦瞳孔恢复正常,睫状肌又恢复到紧张状态,部分远视度数被过强的调节掩盖了,初戴时不适应。为了达到治疗目的,应强迫患儿坚持戴用,经过一段时间睫状肌被迫逐渐放松,也就适应了戴镜。少数患儿仍不能适应时,可以隔日或每日涂阿托品眼膏一次,连用3~5天,使睫状肌在重新放松的情况下再戴眼镜,不适应症状就会消失,待瞳孔恢复到正常时,患儿也就适应了。

  眼镜配好后,必须坚持戴用,不可间断,除了睡觉外不可摘下。否则停戴数日,睫状肌再次紧张,再戴镜又会出现上述不适应的情况。儿童调节性内斜视一般要坚持戴用3个月至半年才可看出效果,不能操之过急。

  儿童戴镜玩耍时,防止眼镜被摔破,可在镜腿上牵一根松紧带系于脑后固定。为防止镜片摔碎损伤眼睛,可配戴摔不破的树脂镜片,但树脂镜片不耐磨,需加以保护。

  斜视儿童戴镜后,要坚持定期到医院复查,一般情况1~2月一次,观察戴镜后斜视度的变化及视力提高情况,以便医生随时了解治疗效果,根据患儿的变化情况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及时调整度数。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吴春丽)

2011-01-20 00:46:00浏览5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专家在线
杜虹
精选
杜虹主任医师儿科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去咨询
擅长儿童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语言发育迟缓、孤独症、构音障碍、矮小增高、性早熟、智力低下、遗尿症、青少年焦虑抑郁、学习困难、厌学、心理疏导等多项治疗,并对儿童矮小增高、遗尿症、性早熟、肥胖症、生长发育等疾病有独到见解。
李怀宁
精选
李怀宁主任医师儿科
哈尔滨市儿童医院
去咨询
擅长小儿孤独症、语言发育迟缓、多动症、抽动症、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缺陷、儿童癫痫、脑瘫、感统发育、发育迟缓、自闭症、矮小症、性早熟、智力低下、遗尿症、增高、构音障碍、青少年焦虑抑郁、情感障碍、心理障碍疏导、学习困难、厌学等多项治疗,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了20余篇学术论文, 在儿童行为发育、生长发育、心理发育综合评估及康复指导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毛云英
精选
毛云英主任医师小儿内科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去咨询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语言发育迟缓、智力发育迟缓、学习困难、矮小症、遗尿症、性早熟等儿童发育行为疾病、生长发育疾病;小儿心脏、肾脏及结缔组织病等免疫性疾病;小儿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幼年类风湿病、川崎病、肾病综合征、心肌炎等疾病。
查看更多儿科医生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女生一个月没来月经是什么原因
女生一个月没来月经,可能与精神压力大有关,也可能源于疾病因素,如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如果月经推迟一个月仍未来潮,应及时就医进行妇科检查、性激素六项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妇科超声检查等,以明确病因。一、非疾病因素:长期处于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中,会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正常功能,影响激素分泌,导致月经推迟。可通过听音乐、运动、旅游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调节内分泌,促使月经恢复正常。二、疾病因素:1、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内存在多个小卵泡,但难以发育成熟排卵,导致月经稀发甚至闭经。可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克罗米芬、来曲唑等药物促排卵,调节月经周期。2、高泌乳素血症:垂体分泌的催乳素过多,抑制卵巢功能,影响排卵和月经。可遵医嘱使用溴隐亭等药物降低催乳素水平,恢复月经周期。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影响全身代谢,包括生殖系统,导致月经紊乱、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需遵医嘱补充甲状腺激素,如左甲状腺素钠片,维持甲状腺功能正常,月经可能随之恢复。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注意保暖,经期更需要避免腹部受寒。适度运动,增强体质,避免在经期进行剧烈运动。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睾酮高月经不来怎么办已停经三个月
睾酮高月经不来且,已停经三个月,可从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心理调节等方面进行处理。在治疗过程中,需定期复查性激素六项,观察睾酮水平的变化,了解治疗效果。同时,通过超声检查观察卵巢形态和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1、调整生活方式:规律作息对于内分泌调节至关重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各激素的正常分泌。合理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取,有助于调节身体代谢。适度运动,如每周进行多次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可提高身体代谢率,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进而有助于调节内分泌,恢复月经周期。2、药物治疗:达英-35是常用的治疗药物之一。达英-35是一种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含有炔雌醇和环丙孕酮,其中环丙孕酮具有抗雄激素作用,可降低体内雄激素水平,同时调节月经周期。通过抑制排卵,使子宫内膜定期脱落,从而恢复正常的月经来潮。需注意,药物需遵医嘱使用。3、心理调节: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加重月经紊乱。可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维持内分泌系统的稳定,对月经周期的恢复有积极作用。建议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这是改善内分泌紊乱的基础。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关注自身身体变化,如出现异常出血、腹痛等症状,及时就医。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23号来月经排卵期是什么时候
若女性月经周期规律,以28-30天为例,从23号来月经推算,排卵期通常在次月6-8号。准确计算排卵期对备孕或避孕意义重大,然而,排卵期还受多种因素影响,需综合考虑。正常月经周期中,女性的排卵期一般在下次月经前14天左右。假设月经周期为28天,23号来月经,那么下次月经预计在次月20号,往前推14天,排卵期大致在次月6号。若月经周期是30天,下次月经则在次月22号,排卵期便在次月8号。在排卵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卵巢会释放成熟卵子,此时同房受孕几率较高。这一规律基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正常运转,该轴调控着月经周期与排卵进程。然而,当月经周期不规律时,仅依据23号来月经难以精准推算排卵期。比如,周期时长波动大,短则25天,长则35天,这种情况下,无法简单用常规方法计算。此时可通过测量基础体温辅助判断,清晨醒来未进行任何活动时测量体温,排卵期体温会升高0.3-0.5℃。还可借助排卵试纸,其通过检测尿液中促黄体生成素水平来判断排卵,试纸呈阳性时接近排卵期。此外,B超监测能直观看到卵泡发育情况,确定准确排卵时间。若想精准把握排卵期,规律周期者可借助日历法标记排卵期。不规律周期者,建议结合基础体温测量、排卵试纸检测及B超监测。备孕夫妻在排卵期合理安排同房,可提高受孕几率;若长时间备孕未成功或月经周期紊乱严重,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月经少是不是卵巢早衰
月经少并不一定意味着卵巢早衰,如果同时伴有促卵泡生成素水平升高,一般高于25IU/L,且雌二醇水平降低,可考虑卵巢早衰;但月经少也可能由其他多种原因导致,并非都是卵巢早衰引起。卵巢早衰是指女性在40岁之前出现卵巢功能减退,主要表现为月经异常、雌激素水平降低以及生育能力下降等。当月经少且经检查发现促卵泡生成素明显升高、雌二醇降低时,可能是卵巢早衰所致。卵巢早衰可能是机体免疫系统错误攻击卵巢组织,破坏卵泡,使卵巢分泌雌激素等功能受损,进而出现月经减少甚至闭经。医源性损伤如手术切除部分卵巢、盆腔放疗、化疗等,也可能直接破坏卵巢组织,引发卵巢早衰。治疗卵巢早衰,可遵医嘱补充雌激素和孕激素,如戊酸雌二醇联合黄体酮,以缓解低雌激素症状,保护子宫内膜;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在调整内分泌的基础上,可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提高受孕几率。然而,月经少还有其他诸多原因。多次人工流产、刮宫等宫腔操作,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导致内膜变薄,月经量减少,严重时可引起宫腔粘连,需遵医嘱通过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紊乱,卵巢呈多囊样改变,排卵异常,子宫内膜受激素影响不足,也会出现月经量少,可遵医嘱使用短效避孕药,如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屈螺酮炔雌醇片等调节月经周期。此外,长期精神压力过大、过度节食等,也可能造成月经量少。若长期存在月经少应及时就医,进行性激素六项、妇科超声等检查,以明确病因。日常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利于维持内分泌稳定。注意饮食均衡,避免过度节食。保持心情舒畅,学会调节情绪,减少精神压力对内分泌的不良影响。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可能存在的妇科疾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