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避免儿童意外伤害 给冰箱加锁

  据报道,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儿童意外伤亡事故中,大约有二百万起是由于家中的不安全状况或产品不安全造成的。称其为意外事故,看似无法避免,但事实上,如果使用保护儿童安全的适当产品,其中许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无锁冰箱带给儿童的伤害

  当你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一定是非常的惊讶或大笑:没有搞错, 家里的冰箱还要上锁?众所周知,一般的冰箱儿童能非常容易打开,这样也许可对儿童造成一定的伤害,下面的一些画面也许你并不陌生:

  画面一:

  1周岁多的“小屁孩”由于开始能够四处爬动,于是调皮起来,整天爬上爬下的,除非睡着了,手脚一刻也停不下来,老是拉抽屉和冰箱,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放进去,或者撒得满地到处都是。家长非常担心的是,“小屁孩”好奇触摸冰箱内的东西会将手冻伤。

  画面二:

  儿童趁家长不在家或没有看住的时候,偷吃、贪吃冰箱里的大量冷饮或其他冷冻食品,最后导致生病,给爸爸妈妈带来烦恼一箩筐!

  画面三:

  儿童的顽皮是非常出色和无法预想的,因此就有儿童喜欢把自己“藏”起来,当然也有的藏到冰箱里面,更有儿童因捉迷藏冻死在冰箱内的,这应该是非常极端和罕见悲惨的。

  冰箱为什么没有带锁的?

  各位妈妈们非常希望冰箱是有锁的,这样好防止冰箱对儿童的伤害。但是,市场上销售的冰箱好像很少有这个功能,也许是有但没有人“传播”。但电视的“童锁”功能在“黑电”行业还是传播的比较多。当然有最直接最“愚蠢”的方法,就是到街上买把锁把冰箱锁上!

  假如,在冰箱上设计上“童锁”功能:一是普通按键式,即在冰箱上方设置“开”按键,冰箱关上后必须按 “开”键才能够打开,对付“小屁孩”是没有问题的;二是密码按键式,即在冰箱上方设置“密码”,冰箱关上后必须按“密码”才能够打开,对付偷吃、贪吃和喜欢把自己“藏”起来的顽皮儿童。我不懂关于锁的技术,或许有非常多好的解决办法,但是冰箱加锁——生产制造商应该是很容易做到的,而且是成本很低的,无锁冰箱带给儿童的伤害应该结束!

(实习编辑:林志钧)

2007-11-08 19:18:00浏览6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疥疮结节是什么
疥疮结节是疥疮较为严重时的一种表现,由疥螨寄生在人体皮肤表皮层内引起,是人体对疥螨及其分泌物、排泄物产生的超敏反应。通常在疥疮未能及时、彻底治疗的情况下出现,表现为皮肤表面的结节性损害,给患者带来瘙痒等不适症状。疥螨在皮肤内存活并产卵、排泄,其分泌物及代谢产物作为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时,会导致局部皮肤组织出现炎症性增生,形成疥疮结节。这些结节常见于皮肤薄嫩且褶皱部位,如阴囊、阴茎、腹股沟、腋窝、手腕屈侧等。结节大小不一,通常为绿豆至黄豆大小,呈淡红色、暗红色或正常肤色,质地较硬,表面光滑。由于疥螨及其排泄物持续刺激,结节会引发剧烈瘙痒,尤其在夜间更为明显。疥疮结节的形成不仅影响皮肤外观,还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为持续的瘙痒会干扰患者的睡眠,导致睡眠不足,进而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效率。长期搔抓还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引发脓疱疮、毛囊炎等并发症。除此之外,疥疮还具有传染性,可通过直接接触(如与患者同床、握手等)或间接接触(如使用患者的衣物、被褥、毛巾等)传播给他人,使周围人群面临感染风险。若发现患有疥疮结节,应及时就医。治疗时,首先要彻底消灭疥螨,可在医生指导下外用硫磺硼砂乳膏、苯甲酸苄酯搽剂等药物进行改善。同时,患者的衣物、被褥等需煮沸消毒或在阳光下暴晒,以杀死疥螨,防止再次感染。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洗衣物,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疥疮结节好了又变红了怎么回事,怎么办
疥疮结节好了又变红了可能是疾病没有彻底治愈、皮肤过敏、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内分泌紊乱等原因导致的,患者需要根据具体的原因进行相应的治疗。1、疾病没有彻底治愈如果患者在治疗期间没有遵医嘱按时用药,可能会导致局部病情反复发作,从而出现上述症状。建议患者继续遵医嘱用药,不可私自停药。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水杨酸软膏、尿素软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2、皮肤过敏如果患者属于过敏体质,在接触了过敏原之后,可能会引起局部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等症状,还可能会伴有瘙痒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药物进行抗过敏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外用炉甘石洗剂等缓解不适症状。3、细菌感染如果患者在治疗期间不注意局部的清洁卫生,可能会导致局部受到细菌感染,也会伴随皮肤发红的情况。此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医用酒精进行消毒处理,也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阿莫西林胶囊、阿奇霉素分散片等药物进行治疗。4、真菌感染如果患者在治疗期间不注意饮食健康,频繁食用霉变的食物,可能会使身体受到真菌的感染,也会影响到皮肤的新陈代谢,从而出现上述症状。建议患者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等药物改善症状。5、内分泌紊乱如果患者长期熬夜或暴饮暴食,可能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发生紊乱,从而影响到皮肤的新陈代谢,甚至还会出现上述症状。必要时,患者可以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益母草颗粒、逍遥丸等中成药进行辅助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还要注意平时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长时间地熬夜。也可以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流动。如果症状持续存在或有加重趋势,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身上长疥疮是怎么引起的
身上长疥疮,多考虑是个人卫生不洁造成的,但也可能与环境因素、密切接触、间接接触、免疫力低下等原因有关,可以根据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1、个人卫生不洁如果患者不注意个人卫生,长时间不换洗衣物,或者是不经常洗澡,可能会导致身上污垢过多,容易滋生大量细菌,从而诱发该疾病。建议患者保持个人卫生清洁,勤换洗衣物、床单、被罩等。2、环境因素如果患者长期处于潮湿、阴暗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疥螨寄生,从而诱发该疾病。建议患者要保持室内清洁干燥,勤开窗通风,有利于改善症状。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硫磺软膏、水杨酸软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3、密切接触如果与疥疮患者密切接触,可能会被传染,从而诱发该疾病。建议患者注意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以免引起交叉感染的情况。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阿莫罗芬、环吡酮胺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4、间接接触如果与疥疮患者共用生活用品,如浴巾、浴盆、被子等,可能会导致间接接触传染,从而诱发该疾病。建议患者注意避免与他人共用生活用品,以免引起交叉感染的情况。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硫磺软膏、苯甲酸苄酯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5、免疫力低下如果患者长期熬夜、过度劳累,可能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感染,从而诱发该疾病。建议患者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肉等,有助于增强抵抗力。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体格检查、皮肤镜检查等方式明确诊断。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注意保持清淡饮食,可以适当食用小米粥、面条等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疥疮长到脖子上是快好了吗
脖子一般是指颈部,疥疮是由疥螨在人体皮肤表皮层内引起的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疥疮长到颈部上不一定是快好了,可能是病情加重导致的,也可能是过敏、湿疹、荨麻疹、毛囊炎等原因导致的,患者需要及时就医,根据病因进行对应的治疗。1、病情加重如果患者在治疗期间不注意自身的护理,频繁用手去触摸,可能会使疾病进一步加重,从而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患者遵医嘱配合使用水杨酸软膏、硫磺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温水清洗的方式进行改善。2、过敏如果患者属于过敏性体质,而且频繁接触过敏原等物质,可能会诱发过敏反应,出现皮肤发红、皮肤瘙痒等现象,甚至还会伴有长小疙瘩的症状。建议患者使用医用碘伏进行消毒处理,也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药物进行治疗。3、湿疹湿疹可能是由于机体免疫异常、系统性疾病等因素引起的。患者一般会表现为局部颈部出现红斑、丘疹等症状,还可能会伴有皮肤增厚、渗出等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炉甘石洗剂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醋酸曲安奈德乳膏、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4、荨麻疹荨麻疹主要是由于接触过敏原而诱发的皮肤病,常见的过敏原包括动物毛发、植物、食物等。临床上一般会表现为局部皮肤出现红斑、风团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苯海拉明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5、毛囊炎毛囊炎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毛囊引起的炎症反应。临床上一般会表现为局部皮肤出现红色丘疹伴有瘙痒、触痛等症状,也可能会出现以上现象。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呋辛酯片等药物进行全身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注意保持情绪的稳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