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斗鸡眼”严重影响宝宝视力 家长不可忽视

李建良 眼科 主治医师
广州市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

  斜视,俗称“斜”,顾名思义,就是眼球的位置不正,两眼视轴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仅一眼视轴注视目标,而另眼视轴偏向目标一侧的现象,并且不能为双眼的融合机能控制。斜视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眼球向内偏斜,称内斜视,俗称“对眼”、“斗鸡眼”,眼球向外偏斜,称外斜视,俗称“斜白眼”。

  儿童斜视的4大原因

  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儿童斜视患病率已超过1%,在全国3亿儿童中,大约有300~600万患斜视,斜视同近视弱视等眼病一样,已成为妨碍儿童视觉发育的严重眼病之一。那么为什么儿童时期容易发生斜视呢?

“斗鸡眼”严重影响宝宝视力 家长不可忽视

  1、发育不完善: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双眼单视功能发育不完善,不能很好的协调眼外肌,任何不稳定因素都能促使斜视的发生。

  2、先天异常:这种斜视是由先天眼外肌肉的位置发育异常所致,也有遗传因素。

  3、眼球发育特点使儿童易患斜视:由于儿童期眼球小,眼轴短,多为远视眼,又因儿童角膜晶状体屈折力大,睫状肌收缩力强,即调节力强。这样的儿童想看清物体就需要更多的调节力,同时双眼也用力的内转产生了过量的辐辏,容易引起内斜视。

  4、眼球运动中枢控制能力不足,如果集合过强或外展不足或两者同时存在就产生了内斜。相反,外展过强,集合不足或者两者同时存在,同样产生了外斜。

  斜视会严重影响视力

  斜视不仅影响美观,而且严重危害着儿童的身心健康,临床上斜视儿童多见性格孤僻,内向,不敢或故意避开直视对方,相对的少语寡言。另外更重要的是,学龄前,即6岁之前,是儿童视力发育的黄金时期,无论从结构还是功能上都是快速发展的时期,儿童时期的斜视对视力发育危害极大, 会导致视力低下,形成弱视,丧失立体视觉,从而影响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我们临床上也习惯将斜视和弱视称为“难兄难弟”,如果不积极治疗,会形成一个恶循环。

  临床上我们常常可以碰到一些十多岁的孩子甚至于成人因斜视而第一次到医院就诊的,这时他们及家长想到的就是要做个斜视矫正手术改善下外观,俗不知,在多数情况下此时的他们中的多数视力已固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手术挽回的只不过是外观的美容,而无可挽回宝贵的视力,因为他们错过了斜视治疗最佳时机。临床上斜视多发生于儿童,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伴有不同程度的弱视或屈光不正,因而关注儿童斜视,早发现早治疗是必行之路。

  儿童斜视6岁前是最佳治疗时机

  首先,就是应从宝宝出生就开始做好预防工作。

  婴儿在出生最初几个月内,调节眼球活动的一些肌肉发育还不完善,双眼的协调运动能力较差,再加上婴儿时期婴儿的骨未能发育,两眼距离较近,年轻的父母在与宝宝对视时总感觉自己宝宝好像是“斗鸡眼”(内斜视)。其实,这对于大多数婴儿来说,属于暂时的正常生理现象,家长要正确认识。为了预防斜视的发生,年轻父母应常更换婴儿的睡觉的体位,而且在摇篮或宝宝床上悬挂玩具时尽量不要太近,而且最好能在不同的方位摆放多个玩具,这样可以多处吸引孩子的吸引力,不至于固定在一个方位影响一侧眼肌的发育,形成斜视。

  其次,对于已形成斜视的儿童,要尽早带其到医院检查,积极干预,力争在幼年时期(6岁之前)得到及时治疗,以促进正常视力和双眼视觉的恢复。

  其中的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多指配戴矫正眼镜,当然眼镜是要经过正规的眼科专科医院或眼科的视光学医师准确验光的。经过佩戴眼镜3-6个月,如患儿斜视无明显改善,则可以考虑行斜视矫正手术。据文献查得,最早可以为6个月的婴儿行手术治疗。

  因而对待儿童斜视,不可存有侥幸心理,如“孩子长大了斜视就好了”,或“等长大了给做个美容手术就行了”等,我们在关注眼睛外在美的同时,更要关注其内在美----好的视力,不要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

  本文指导专家:广州市中医医院眼科 李建良医师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文慧;通讯员:高三德)

2011-01-17 07:49:00浏览3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王利群主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多囊卵巢综合征能治好吗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能被完全治好。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复杂因素,目前的医疗手段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症状,但无法彻底根治该疾病。从发病机制来看,遗传因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占据重要地位。许多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某些基因的异常表达会影响激素的合成、代谢以及卵巢的正常功能。然而,目前的医学技术无法对这些遗传基因进行精准修正。另外,环境因素如长期的精神压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也会诱发或加重病情。即便改变生活环境和方式,遗传因素导致的内在异常依然存在,使得疾病难以彻底治愈。此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出现卵巢多囊样改变,卵巢内存在多个小卵泡,但难以发育成熟并排卵,同时伴有高雄激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等问题。当前的治疗方法,如调节月经周期、促排卵、改善胰岛素抵抗等,只是针对疾病的症状进行控制。例如,促排卵药物如来曲唑,虽能帮助患者在一定时期内排卵受孕,但无法改变卵巢的多囊样结构以及内在的内分泌紊乱状态。一旦停止治疗,疾病症状很可能再次出现,这充分表明多囊卵巢综合征难以完全治愈。若怀疑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妇科超声检查、性激素六项检测等,明确诊断。在治疗方面,短效避孕药如炔雌醇可调节月经周期,降低雄激素水平;二甲双胍等药物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但需注意,上述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孙国辉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儿童肾病综合征怎么引起的
儿童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包含非疾病因素,如遗传因素;以及疾病因素,例如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等。日常生活中,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一、非疾病因素:部分儿童肾病综合征与遗传密切相关。研究表明,一些特定的基因突变可导致肾脏足细胞、基底膜等结构和功能异常,使得肾脏的滤过屏障受损,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从而引发肾病综合征。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家庭,在备孕前可进行遗传咨询和相关基因检测,评估生育风险。二、疾病因素:1、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后,病毒抗原与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激活补体系统,引发免疫炎症反应,损伤肾小球,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出现蛋白尿、水肿等肾病综合征表现。2、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儿童中也可发病。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和器官,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其中抗双链DNA抗体等与肾小球内的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引起肾小球炎症和损伤,导致肾病综合征。对于儿童肾病综合征患者,建议及时到医院儿科肾脏专科就诊,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免疫学指标、肾脏病理检查等,明确病因和病理类型。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卵巢静脉综合征是什么症状
卵巢静脉综合征主要症状涉及盆腔疼痛、月经异常、盆腔压迫感等。该综合征是由于卵巢静脉回流受阻等原因,引发一系列身体不适。1、盆腔疼痛:这是卵巢静脉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卵巢静脉血液回流不畅,进而引起盆腔内组织充血、水肿,刺激周围神经,产生疼痛。疼痛多为慢性、持续性钝痛,常位于下腹部一侧,有时也可累及双侧。在长时间站立、行走或月经期间,疼痛会加剧,这是因为这些情况下盆腔血液循环进一步受阻。2、月经异常:卵巢静脉综合征会干扰卵巢的正常功能,影响激素分泌,从而导致月经异常。患者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这是因为卵巢功能受影响后,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在月经期时脱落出血增多。月经周期也可能紊乱,出现提前或推迟,这是由于激素分泌失衡,无法正常调节月经周期。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痛经症状加重的情况,因为盆腔充血在月经期间更为明显,对神经的刺激也更强。3、盆腔压迫感:随着卵巢静脉扩张和淤血,会对周围组织和器官产生压迫,患者会有盆腔压迫感。这种压迫感就像有重物压在盆腔内,让人感觉坠胀不适。压迫还可能影响肠道蠕动,导致便秘、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因为肠道受到压迫后,蠕动功能受到抑制,食物通过肠道的速度减慢。若出现上述类似卵巢静脉综合征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超声、静脉造影等,以明确诊断。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适当进行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休息时可抬高下肢,有助于减轻下肢症状。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盆腔淤血综合征里NG和PCSG是什么意思
在盆腔淤血综合征中,NG通常指神经生长因子,PCSG则代表盆腔充血性疼痛综合征。盆腔淤血综合征作为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而NG和PCSG与之存在紧密关联。神经生长因子(NG)在盆腔淤血综合征里扮演着关键角色。NG是一种由神经末梢摄取,并逆向运输至神经元胞体的蛋白质,其对神经细胞的生长、存活和分化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在盆腔淤血综合征中,长期的盆腔静脉淤血状态可刺激组织产生一系列炎性反应。NG的表达水平在这种环境下显著升高。这是因为NG能够促进感觉神经纤维的生长和重塑,在盆腔淤血导致的组织缺血、缺氧环境中,NG促使神经末梢对疼痛刺激更加敏感,且疼痛程度与NG的表达量呈正相关。PCSG,即盆腔充血性疼痛综合征,其是盆腔淤血综合征的核心表现。PCSG涵盖了一系列与盆腔充血相关的症状群,主要症状为下腹部疼痛,多为持续性坠痛,在长时间站立、性交或月经前后症状往往加重。这是由于盆腔内静脉回流受阻,导致静脉扩张、淤血,进而引发周围组织的充血、水肿。除疼痛外,还可能伴有腰骶部酸痛、痛经、白带增多、性交痛等症状。从病理生理角度来看,盆腔内的静脉丛相互交织,当某一区域的静脉回流障碍时,血液会淤积在盆腔内,影响周围组织的正常代谢和功能,从而产生PCSG所包含的各种症状。若怀疑患有盆腔淤血综合征,患者应及时到妇科就诊。日常生活中,患者要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适当进行盆底肌肉锻炼,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对于症状较轻者,可采用保守治疗。若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如髂内动脉结扎术等。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