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全面分析宝宝视力的秘密

  隔壁阿姨来萝卜家玩,妈妈说,萝卜,喊阿姨!萝卜歪着脑袋,瞟了阿姨一,嘿!萝卜有个性呀!阿姨点着萝卜的大脑袋,萝卜,你玩酷呀!

  其实萝卜不是酷,萝卜是因为视力有问题,他的左眼患了弱视,萝卜的妈妈知道这一点已经是一年后,萝卜4岁的时候,医生说还好发现得及时。

  人类并非一出生便拥有1.0的视力,而是随着外界的刺激才慢慢发育出各种视觉机能,出生后到3岁期间是视力发育最重要的阶段。

  0—4岁视力发育图表

  怀孕第22天    眼睛开始发育

  出生时      视野窄小,上下不超过 15 度,左右不超过 30 度,

  看不见20cm以外的东西

  两周       可以辨认较大物体的形状、颜色。

  2个月      视野明显增大,左右眼会同时追视人的动作

  3个月      可追视移动的小物体,也可以辨别各种不同的颜色。

  4个月      会看自己的手,会伸手摸看到的东西。

  6个月      双眼可以对准焦点。此阶段眼球逐渐成熟,可分辨上、下、左、

  右不同的方向,立体感的建立也接近完成。

  9个月      视力约0.1

  1岁       视力大约有 0.2,视野宽度慢慢接近成人

  3岁       视力大约可达0.6左右,等到3岁左右时,有精细的视觉反射运动。

  4岁       前后视力达到1.0。

  生理性远视

  一般认为初生婴儿大多为远视眼。因为婴儿眼球比成人小,6个月的婴儿眼球只有成人的2/3大,其眼轴距离较发育完全的正常眼睛还短,所以影像会成形在视网膜之后,形成远视。从孩子降临人世到7岁这一段时间,他的眼球发育最为迅速,眼屈光度也逐渐向近视方向移动,远视程度随之慢慢下降。

  如你的孩子在2—5岁阶段时的视力并非正常的1.2或1.5,而是轻微远视时(0.7—0.8左右),大可不必惊慌地急着为他配戴眼镜。硬是要为他配戴眼镜,反而会弄巧成拙。

  发现幼儿视力问题二步曲

  孩子视力在3—6岁期间逐渐发展,到12岁左右完全稳定。通常儿童视力疾病最好的治愈期也是在6岁之前,专家介绍说,有些视力疾病错过了最佳治疗期,治愈的概率会大大降低。所以父母应尽量多注意孩子的视力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可是由于孩子的年龄比较小,认知水平的低下,表达能力的欠缺,使得视力疾病的发现变得比较困难。

  Step 1:留心观察

  简单方法评估婴幼儿视力:

  ·光觉反应:新生儿都有光感,当强光照射时会引起闭目、皱眉,两个月时对光反应就很强。如果小儿对光照射无反应,就表明有严重的视力障碍

  ·注视反射和追随运动:出生后2个月的小儿开始能注视眼前较大物体,并能在小范围内追随目标转动眼球;3个月时可随意注视和追随玩具,头也随之转动;5个月时,婴儿黄斑中心的发育已趋完成,能分辨人的面貌,对喜欢的颜色表现欢悦。如果不能稳定注视目标,或表现出无目的寻找或眼球有节奏地摆动,表明视力不佳或有眼球震颤

  ·遮盖试验:即交替遮盖两眼,观察小儿为。当遮盖视力差的那只眼时,孩子不在意,而遮盖视力好的一眼时,小孩会用手推开遮盖其眼的手或物,因为此时被迫用视力差的眼视物,小儿会因视物不清而烦躁哭闹。

  一般来说,当父母发现孩子有以下表现时,就应该提高警觉心:

  A、看电视习惯走到电视跟前

  B、经常出现眨眼睛,揉眼睛的情况

  C、看人看物的时候喜欢斜看

  D、出现斜视(也就是俗称的斗鸡眼)

  E、经常眯眼看东西,经常侧着头看东西。

  当经常出现以上情况中的某一种或者几种时,尤其是B至E项,家长这时可以带着孩子到专门的医疗机构做扩瞳验光,以确定孩子是否有视力损伤情况。

  step 2: 教孩子认识视力表

  通过视力表来检测视力,是最常见的方法,也是最简单易行的视力检测手段,可是对于比较小的孩子,由于认知能力的制约,家长很难通过平常的视力表来对孩子的视力做大概的检测,所以父母能做的第一步工作就是教会孩子正确认识视力表,具体的时间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只要孩子有兴趣,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就可以通过亲子游戏的方式来进行。

  幼儿经常出现的几种视力疾病

  弱视:

  弱视在早产儿中比较常见,通常是因为孩子的视网膜发育不健全而造成,经过矫正后视力达不到0.8。

  患有弱视的人通常不能在某些背景上识别字或图形;无法分辨诸如“上”、“下”,“6”、“9”,“b”、“d”等反转或倒转的图形或字;对类似的字不能正确区别笔划的长短、多少,如“天”与“夫”,“甲”与“田”,“大”与“太”等;有的还出现缺乏空间定向能力的症状,分不清左和右等等。

  通常对弱视的治疗原则是“用进废退”,对患有弱视的眼睛加强使用,人为促进它的功能发育。目前治疗弱视的有效率达到90%以上,治愈率也达到70%,最佳治疗期为3—4岁,超过5岁之后,治疗效果明显减弱。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的视力有异常情况,请马上带孩子到专科医院检查,一般说来,3岁的孩子已经可以通过视力表检查来确诊是否存在视力异常了。

  家长可以做的

  A、坚持佩带眼镜

  当孩子被确认为是弱视,那么家长应该督促孩子坚持佩带眼镜,从起床开始到上床闭眼睡觉之前,在所有的用眼时间内都要让孩子带上眼镜。

  B、坚持做例行检查

  每半年到一年就要做一次扩瞳验光,然后根据验光结果重新配戴合适的眼镜。

  C、坚持做弱视训练

  每天帮助孩子进行二十分钟到半小时的弱视训练,将正常的眼睛遮住,完成穿针引线等精细工作,如果两只眼睛都有弱视,那么就轮流做。要注意的是,大约二十分钟或者半小时后,一定要祛除遮罩,以免人为造成正常眼睛的弱视。

  斜视:

  斜视也是人们俗称的“斗鸡眼”,初生婴儿会有斗鸡眼,这是因为它二眼间的距离比较宽,因此靠近子的眼白部份,要较靠近另一侧之朵的眼白部份小得多,所以使baby眼睛看似移靠内侧;同时因baby手臂太短,当他们注视手中东西时,无法将东西拿远,因此只有使眼球对视来集中焦点,形成好象斗鸡眼及轻微斜视的样子。但这都会随孩子的成长而消失,父母不用太紧张

  斜视除了影响外表的美观之外,大部分患有斜视的人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他们只能用一只眼睛注视物体,没有融像能力和立体视觉,不能准确分辨物体的前后距离。斜视患者不能从事诸如驾驶、测绘等需立体视觉的工作。

  目前认为的屈光不正最好治疗时间是5-7以前,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后,一般只能改善外观,而不能恢复双眼的视觉和协调能力。

  家长可以做的

  A、注意孩子的用眼卫生

  从婴儿期就要多注意孩子的用眼习惯,很多家长习惯于在儿童床前或者是儿童推车的上方悬挂彩色的物品,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需要注意的是要经常更换悬挂点,调整悬挂的距离、方位,不要让孩子长时间注视一个地方。

  B、让孩子远离电视

  每天不能让孩子看电视时间太久,尽量为孩子安排更多的娱乐活动,比如画画,听故事,外出活动,最重要的是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要把电视作为唯一的娱乐工具,所要看的节目结束后,立刻关掉电视,不要坐在沙发上漫无目的地按着遥控器。

  C、督促孩子佩带眼镜

  发现孩子有斜视,应及时带孩子进行治疗,督促孩子坚持佩带矫正眼镜。只有当眼睛功能完全恢复之后方可下眼镜。

  假性近视

  0—3岁的婴幼儿会发生近视,但这一比例非常小,1979年吴燮灿检测了100例1-7天的新生儿的眼屈光状况,发现88.7%为远视,7.1%为近视,4.2%为正视。

  出生时的近视一部分是遗传性的近视。遗传性近视只能在医生检查时才能够被确诊。检查时需要孩子的密切配合,也就是说孩子需要能够指出视力表上“E”的方向,孩子具备这种能力后,大约2—3岁时就可以带他/她到医院进行屈光检查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由于耽于电视和电脑,低年龄的假性近视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假性近视就是孩子表现为“近视”,但实际上经过睫状肌的麻痹瞳验光后证实,他的屈光状况是远视,所以称为“假性”。

  一旦发现孩子患了假性近视,家长可以做的

  A、帮助孩子学会辨识“视力表”。

  孩子学会看视力表,可以协助医生进行验光。

  B、 注意孩子的用眼卫生

  孩子的自控能力差,家长要严格限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每半个小时要督促孩子远望几分钟。

  C、 尽早教孩子学会做眼保健操

  眼保健操做起来并不复杂,只要有可能就可以教孩子做,孩子学会后,要引导孩子在用眼后经常做,每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就可以让孩子和你一起做,为了引起孩子的兴趣,可以轻轻哼着节奏。

  斜视除了影响外表的美观之外,大部分患有斜视的人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他们只能用一只眼睛注视物体,没有融像能力和立体视觉,不能准确分辨物体的前后距离。斜视患者不能从事诸如驾驶、测绘等需立体视觉的工作。

  目前认为的屈光不正最好治疗时间是5-7以前,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后,一般只能改善外观,而不能恢复双眼的视觉和协调能力。

  家长可以做的

  A、注意孩子的用眼卫生

  从婴儿期就要多注意孩子的用眼习惯,很多家长习惯于在儿童床前或者是儿童推车的上方悬挂彩色的物品,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需要注意的是要经常更换悬挂点,调整悬挂的距离、方位,不要让孩子长时间注视一个地方。

  B、让孩子远离电视

  每天不能让孩子看电视时间太久,尽量为孩子安排更多的娱乐活动,比如画画,听故事,外出活动,最重要的是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要把电视作为唯一的娱乐工具,所要看的节目结束后,立刻关掉电视,不要坐在沙发上漫无目的地按着遥控器。

  C、督促孩子佩带眼镜

  发现孩子有斜视,应及时带孩子进行治疗,督促孩子坚持佩带矫正眼镜。只有当眼睛功能完全恢复之后方可脱下眼镜。

(实习编辑:吴春丽)

2010-12-28 00:05:00浏览6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甲型和乙型流感哪个严重
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的严重程度难以简单地进行比较,因为两者的流行特点、症状表现及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存在差异。甲型流感病毒具有更强的传染性和变异性,更容易引发大规模流行以及严重的并发症。乙型流感虽然流行范围相对较小,但在特定人群中也可能导致重症。甲型流感病毒是最常见的流感类型,其亚型众多,如H1N1、H3N2等,这些亚型的病毒表面蛋白容易发生变异,从而导致病毒的抗原性改变,容易引发大规模流行。甲型流感的感染症状通常较为严重,患者常表现为高热、头痛、全身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同时伴有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此外,甲型流感病毒不仅感染人类,还能感染多种动物,其跨物种传播的潜在风险也增加了防控难度。乙型流感病毒的变异速度相对较慢,流行范围通常局限于特定地区或人群,如学校、养老院等。乙型流感的症状与甲型流感相似,但通常被认为在症状的严重程度上略低于甲型流感。然而,乙型流感在特定人群中,如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也可能导致重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不能低估乙型流感的严重性。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必须前往,最好佩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锻炼。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周博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甲型h1n1流感是甲流吗
甲型H1N1流感就是甲流,其是一种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其病毒颗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约为80-120nm。病毒的基因组由8个单链RNA片段组成,这使其具有较强的变异性。与普通季节性流感病毒相比,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基因序列上存在独特之处,其表面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蛋白结构与其他流感病毒有所差异,这也决定了其具有特定的传播途径和感染特性。该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释放出的带有病毒的飞沫,若被他人吸入,就可能导致感染,同时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触摸口鼻等方式传播。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患者通常会出现一系列流感样症状。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体温可达39℃及以上3,可伴有畏寒、寒战,还常出现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以及咳嗽、咽痛、流涕等呼吸道症状。部分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可并发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尤其对于儿童、老年人、孕妇以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后发生重症的风险更高,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一旦怀疑感染甲型H1N1流感,患者应立即隔离休息,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防止病毒传播。治疗上,可在发病48小时内尽早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能有效减轻症状、缩短病程。若症状持续加重,如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等,需立即住院治疗,接受更专业的医疗干预。
郭兮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甲
甲型流感的症状是什么样的吃什么药
甲型流感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全身症状等,常用药物有奥司他韦、对乙酰氨基酚、氨溴索等,需遵医嘱使用。若怀疑感染甲型流感,应及时就医,一般需进行血常规、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等检查以明确诊断。一、甲型流感的症状:1、发热:发热是甲型流感较为突出的症状,体温常常迅速升高,可达39℃甚至更高,且发热通常会持续3至5天。这是因为流感病毒入侵人体后,刺激免疫系统释放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其调定点上移,从而引发身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2、咳嗽:多为干咳或伴有少量白痰,咳嗽症状一般较为剧烈。病毒感染引发呼吸道炎症,刺激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导致咳嗽反射。炎症还使气道敏感性增加,即使少量的刺激物也能引发剧烈咳嗽,以清除气道内的病原体和分泌物。3、全身症状:感染甲型流感后,常伴有全身酸痛,尤其是四肢、腰背等部位较为明显。这是因为病毒感染引发全身炎症反应,产生的炎症介质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感觉。同时,还会出现乏力、疲倦等症状,患者感到精神萎靡,活动耐力下降。这是由于病毒感染消耗身体能量,且免疫系统处于活跃状态,进一步增加了身体负担。二、甲型流感的用药:1、奥司他韦:神经氨酸酶对于流感病毒从被感染细胞释放并感染其他细胞至关重要,奥司他韦通过抑制该酶,阻止新形成的病毒颗粒从感染细胞表面释放,从而减少病毒的播散,减轻症状,缩短病程。2、对乙酰氨基酚:该药物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及释放,产生周围血管扩张,引起出汗以达到解热作用,同时能抑制缓激肽、组胺等物质的作用,提高痛阈而产生镇痛效果,可有效缓解甲型流感引起的发热和身体疼痛症状。3、氨溴索:该药物为黏液溶解剂,能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还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对于甲型流感合并咳嗽且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使用氨溴索有助于改善呼吸道状况,促进痰液排出。在流感高发季节,应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场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加强锻炼,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睡眠。如果出现疑似甲型流感症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李慧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甲型流感会导致腹泻吗
甲型流感有可能导致腹泻。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常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然而,在部分患者中,甲型流感病毒也可累及胃肠道,引发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甲型流感病毒入侵人体后,主要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复制繁殖,进而引发呼吸道炎症。但病毒有可能通过血液循环或直接侵犯胃肠道黏膜细胞,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一方面,病毒感染刺激胃肠道黏膜,引发炎症反应,致使肠道黏膜的吸收和分泌功能失衡,过多液体分泌进入肠腔,从而引起腹泻。另一方面,病毒感染可能干扰肠道正常的蠕动节律,使肠道蠕动加快,食物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短,水分吸收不充分,同样会造成腹泻。此外,人体在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免疫系统被激活,释放多种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在对抗病毒的同时,也可能间接影响胃肠道功能,进一步加重腹泻症状。若怀疑感染甲型流感且出现腹泻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流感病毒检测及相关检查,明确诊断。确诊后,患者需居家隔离休息,避免交叉感染。饮食上,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减轻胃肠道负担。若腹泻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泻药物,如蒙脱石散。同时,按医嘱按时服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缓解流感症状,促进身体康复。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